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民专业合作社法

黑龙江哈尔滨:小村合作社推动农业现代版升级

日期: 2008-05-07 15:05 作者: 金鑫 来源:东北网 【字体: 打印本页

  当年,为能让农民一家一户种植的蔬菜获得最大收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红旗乡红星村成立了合作社;如今,红星村合作社不但能保证蔬菜的销路,还把“红星村”牌特菜打上条码送入哈尔滨各大超市,使红星村农产品完成了商品化进程。合作社也由当年的一个民间销售组织,变身为可带动红星村蔬菜生产完成产业化过程的股份制公司,成为推动农业现代版升级的引擎。

  小合作社打开大销路

  红星村从1998年开始生产大棚温室叶菜和特菜,并被市农委和市环保局认定为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全村2800多农业人口,90%从事大棚和日光节能温室的农业生产。村支书刘世林告诉记者,10年前,红星村大棚蔬菜虽量大货足,但农民单家独户自产自销的收益并不大,且常常遇到销路不畅问题。为让红星村蔬菜卖上好价钱,村党支部、村委会动员种菜大户刘桂林牵头成立合作社,并在合作社里设党支部,指导合作社开展工作。合作社用“打捆”销售的办法,使闯市场的农民形成了“拳头”,打开了市场,其菜品量大、质高的特点还受到了波斯特、沃尔玛等大型超市的青睐。各大超市主动向红星村合作社示好,并签订购销协议,红星村蔬菜立即变成了抢手货。从“田间地头”到“超市卖场”,红星村蔬菜在跨过合作社这个桥梁后,实现了零周转销售,在扩大农民收益的同时,还让市民获得了实惠。

  控制产出从根上找市场

  合作社让红星村蔬菜的销售渠道有了保障,但只控制销路,不控制产出的合作社却面临着新困惑:百姓口味多变、超市订单调整,让红星村蔬菜一度陷入供求不对称的窘境。村委会为帮助合作社破解这一难题,多次前往山东寿光取经。村委会取经后召开合作社党支部会议,建议合作社组织农民按需种植:由合作社负责收集市场供求信息,并按市场需求指导农民种植不同品种。这一方法果然奏效,如今,红星村特菜种植已由原来的5个系列30多个品种,发展到39个系列102个品种。只要不是极个别品种,超市需要的,合作社都能提供。合作社控制了产出,帮助农民从根儿上掌握市场。

  产业链改变农民购销观

  合作社的“合作”效应,让农民尝到了甜头,也带动农民逐渐转变经营观念,他们放弃卖菜一次性兑付现金的方式,改为按月结算。无论冬夏,每天下午3时,合作社接收各大超市的传真订单,并组织农民采摘、包装、为蔬菜打上条码、装上封闭货车,凌晨3时运往各大超市。各超市按协议每半个月或一个月与合作社结一次账,农民则按月领取蔬菜销售款。合作社支部书记刘桂林告诉记者,为稳中做大市场,2003年合作社以自愿入股形式,成立股份制公司,并筹建蔬菜加工厂,形成“产、加、销”一条龙产业链,让农民在这个产业链的带动下,生产经营变得更大气、更现代。

  村委会减负为民谋大事

  合作社不仅带富了农民,使农民家家有电脑,户户都上网,而且改变了农民的传统观念。如今,无论对现代农业营销理念,还是对现代农业技术,农民都能欣然接纳。更重要的是,合作社的成立将红星村村委会从以往操持农民琐碎事务中解脱出来,投入到解决农村基础建设和农民保障的大问题上来,集中精力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今年,红星村正在为村民筹划建立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村委会可以放开手脚为农民办大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