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农民专业合作社:从“单干户”到“集团军”
一场雨雪冰冻灾害,成为农民不堪回首的记忆:温室大棚垮塌,仔猪冻死,果树折断……
一个温暖的组织,给无助的农民以有力的支持。统一采购发电机给猪舍加温,统一采购饲料解畜禽之饥,统一销售积压的柑橘让农民少一分损失……
农民专业合作社,真正属于农民自己的组织,在危难时刻见证了团结的力量,于市场竞争彰显出联合的优势。
行走赣鄱,农民专业合作社如雨后春笋迅猛发展,半年时间,经工商部门依法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从153个发展到目前的1663个,成为江西农村经营制度创新的一个闪光点。喜人的发展态势背后,是这一互助性经济组织所具有的旺盛的生命力和感召力。
单打独斗如一盘散沙,说话没分量,权益难保障。合作经营结成利益共同体,农民取得与龙头企业平等谈判的地位
新年伊始,江西省首批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煌上煌集团,就发出信号,优先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签订活鸭供应合同。今年来自省内合作社的供货量占煌上煌集团收购活鸭数的八成。
江西省的农业龙头企业过去一直在寻求与农民最佳的紧密合作方式,成功的例子不多。2003年煌上煌集团在丰城的三个村尝试与农民直接签养鸭订单,向农户赊鸭苗、赊饲料,投入总计28万元,但到了按合同收购鸭子的时候,一大半的鸭子都被农民私自卖了。此后,又尝试委托中间商收购,但不少中间商唯利是图,减少了养鸭户的收益,缺乏凝聚力。还尝试通过村委会牵头与企业订合同,又因村干部事多,对鸭子的防疫和质量控制难以到位,令企业干着急。
而与农民专业合作社携手后,上述问题迎刃而解。专业合作社有严格的内部管理制度、完善的技术服务和产品质量保障,良好的信誉赢得稳定的市场。在养鸭合作社,头头们经常在社员中转悠,看看谁家进了鸭苗,看看有没有防疫,谁家要卖鸭子,算算饲养周期、掂掂体重有没有达标,绝不允许不合格产品砸了合作社的牌子。
去年下半年饲料价格一路上涨,按年初定的合同价,农民养鸭到了亏损的边缘。合作社派人与煌上煌集团协商,要求提高收购价,最后企业做出让步,每公斤活鸭价提高0.8元。这件看似平常的事让不少社员感慨不已:农民抱成团才能争取到更多话语权。
记者感言:一提起农业产业化,很多人脑海中就会马上跳出“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模式,其实,多年的实践证明,这种模式无法调和农民和企业间的利益关系,造成长期以来合同履约率不高。龙头企业常常抱怨农民不讲信用:市场价高时私自出售,价低时要求企业如约收购。实践证明,“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形式,是目前最佳的产业化模式。农民专业合作社是真正代表农民根本利益的组织。
跨越行政分割、地域局限,一个合作社串起一批专业户,带动一方产业。分散的农户由此走上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的现代农业之路
近十年,村委会、村小组等基层组织引导农村经济发展的功能大大弱化。据调查,我省村级经济至2006年平均负债约30万元。而农民专业合作社则在近年来迅速成为集体经济的引领者。
南昌县蒋巷镇是我省的鱼米之乡,沿赣江的河道湖汊有6万多亩可养殖水面,但因为分属10多个村委会,长期以来,农户各自为政,抗风险能力较弱,多数人选择常规品种养殖,不求发大财只求稳当,而技术要求高、效益可观的特种水产却无人敢问津。养殖结构趋同,造成每年集中上市期,养殖户间不可避免地要打价格战。
去年1月27日,南昌鄱阳湖裕丰水产品合作社在蒋巷镇三洞村成立,把全镇10多个村的水产养殖、经营户联合在一起,建立了鲜鱼销售、技术服务、融资及生产资料供应三大服务体系,社员及周边渔民从合作社可以享受到统一规划放养鱼苗、统一操作规程和生产标准、统一商标销售等“五统一”服务。合作社从省内5家大型饲料厂直接进货,仅厂家让利一项去年社员就降低成本180万元。合作社的鄱湖牌水产品因品牌效应,价格比同类产品普遍高10%以上,俏销周边6省,社员去年因此增收1008万元。目前,合作社已有43个产品通过AA级绿色食品认证,其中鄱湖牌黄鳝是省名牌农产品,远销韩国。
以前客商到我省投资建农产品生产基地多是找政府,而现在他们更多的是直接找合作社。合作社也为地方支柱产业的壮大提供了金融载体。上高鳙鱼产业受资金所限,多年只能小打小闹。去年,上高隆兴水产品合作社让分散的养殖户联合起来,一下争取到1500万元贷款额度,使社员有能力走出上高,到赣州、吉安、宜春、九江等地市承包水面,“上高鳙”的养殖规模一年间翻了一番,还打入了上海市场,享受到上海人的格外礼遇:减免半年场地费。
记者感言:如果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农村经营体制的一个创举,那么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立则是又一次创新,是对前者的丰富与发展。合作社的成立是农村专业化、规模化生产的产物,也是新形势下集体经济的有效实现形式。发展现代农业,离不开合作社的主力军作用,支持合作社就是培育优势产业。
不论亲疏、不看贫富,只以产业的细分为门槛。在这个去留自愿、管理民主的大家庭,“保姆式”的服务为农民规避风险、增收致富保驾护航
东乡是生猪生产大县,在这场历史罕见的冰雪灾害中,该县诚信生猪合作社的20多户社员心情沉重,全社30%的仔猪因长时间停电被冻死。但社员们却没有抱怨、没有消沉,大家都清楚,如果不是在全县大面积停电之初,合作社就派人到省内外采购发电机,那就会有更多的仔猪夭折;如果不是在交通受阻、饲料运输困难之时,合作社及时调进玉米粉等原材料自己加工饲料,那现有的母猪难免损兵折将。
春节过后,猪肉价格一路走高,保住母猪就保住了增收的希望。社员彭明高有2万头的饲养规模,现在市场行情好,农户补栏积极性高,他每天都要接到二三十个求购仔猪的电话,这不,10公斤的仔猪价格已从春节前的600元涨到700元,还供不应求哩。
而在安远县,脐橙因灾滞销严重,但赣之源果业发展合作社的350户社员却远离了这一烦恼。合作社在广东布吉农产品批发市场设有摊位,专销合作社创立的橙乡天使牌脐橙。春节前后,不仅为本县销售了150多万公斤,还为周边的寻乌等县收果100多万公斤。2月25日,香港万佳超市看货下订单,每天有2500至5000公斤脐橙进入香港市场。如今,合作社又在布置社员进行冻后病虫害防治,给开裂、折断的果树修枝整形、吃“营养套餐”。
“加入合作社后,只管放心搞生产,不用再为资金、技术、销路等发愁了。”这点令社员们最满意。
在合作社,社员们不仅可以享受盈余分配、股金分红、二次返利等经济利益,还有来自组织的温暖。不少合作社除了法律规定的提取公积金外,还设置了风险金、互助金等,在种养业出现大面积的病虫害或疫病时给农户以补助;在农户因自然灾害或患重病导致生活困难时,合作社就会伸出援手,用互助金予以接济。
记者感言:农民信赖合作社,因为它以全体农民的共同利益为最高追求。长期以来,农业是弱势产业,农民是弱势群体,而合作经营把势单力薄的农户改编为蔚为壮观的集团军,有效实现了农业的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今天,它的发展还存在投入不足、风险过大等问题,让我们对合作社高看一眼,厚爱一分,使它有能力为农民提供更好的服务、更强的牵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