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赤峰市10万农牧户成为专业合作社“会员”
“我们的蒙绿蔬菜合作社自去年成立以来,已发展会员300多名,今年每户会员平均增收2000多元。现在村里又有很多农民要求加入我们的合作社呢!”12月20日,宁城县大双庙镇榆树底村蒙绿蔬菜合作社理事长郭金柱,一边掰着手指给记者算着合作社会员的增收账,一边招呼着林延军、孟繁林等几名股东收购会员们刚刚送来的新鲜蔬菜。目前,赤峰市已建起1522个各类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参加专业合作社的农牧户已达10.3万户,占全市总农户的12.8%。
赤峰市是农牧业产业大市。为了引导农牧民建设规范化专业合作社,让更多的农牧民走向市场,自2002年以来,市农业局、农牧业产业化办公室等部门把帮助农牧民发展专业合作社工作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早日实现小康目标的一项重要内容,按照有执照、有组织、有场所、有章程、有制度、有档案的“六有”标准,派出专业人员深入农村牧区进行指导,积极帮助各类专业合作社进行建章立制、建档立卡工作。同时,在全市各地种植、养殖、加工、运输、信息、科技等领域建立了30家规范化合作社试点。为了使专业合作社试点工作顺利进行和进一步发展壮大,市、旗县区、乡镇三级都抽出了专人负责管理专业合作社建设工作,使全市专业合作社建设工作基本形成了“各级有责任、事事有人管、层层抓落实、上下齐动员”的良好氛围,各旗县区、乡镇苏木和村嘎查都根据自己所在区域的产业特点和发展情况,因地制宜地建立了农牧民自己的专业合作社。宁城县是赤峰市的蔬菜产业大县之一,在市、县等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协调下,短短3年时间里,全县就快速发展起以黄瓜、西红柿、尖椒、韭菜、甘蓝五大蔬菜产业为主的生产、销售合作社73家,全县有3.7万户农民成为专业合作社会员。
为了引导全市各类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各级行政职能部门在进一步强化依法服务、宣传贯彻落实《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同时,通过规范化建设专项推进工作,努力提升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的质量和档次,使全市快速形成了一批组织程度较高、市场竞争能力强、带动农牧民增收效果好的农牧民专业合作社。随着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程度的不断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不断增强,合作社会员的家庭收入明显增加。克什克腾旗经棚镇永胜村农民曹国利、孙青、李金栋等人今年以8000元或20只羊为一股的方式成立了永胜农牧专业合作社,吸收178户农民为会员,吸纳股金达228.6万元,合作社实行“合同交售、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办法,对会员生产的农副产品进行统购统销。今年,会员们仅在统一购进种畜,统一进行防疫,统一购进饲料,统一回收和销售等方面每户就多收益3000多元。据统计,赤峰市目前已建立各种农牧民专业合作社1522个,参加专业合作社的农牧户达10.3万户,占全市总农户的12.8%,全市通过发展合作社和经纪人直接带动27.2万农牧户致富,间接带动30多万农牧户走上产业化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