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马鞍山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迅速发展
“明年,我们要将32户核心会员发展到100户,扩大合作社影响,带领更多的果农致富奔小康。”12月6日,当涂县护河镇园艺村园艺果品合作社的负责人储令桐在合作社的办公室里如是说。
据了解,目前,安徽省马鞍山市共有农民专业合作社50个,主要涉及种养殖、水产、林业等行业。今年,类似园艺果品合作社的新注册登记农民专业合作社16个。
社员:合作社“船大”抗风险
园艺果品合作社的前身是当涂县护河镇园艺经果林协会,该协会在市工商等部门的帮助下成立于2006年7月。协会改变以往一家一户的经营模式,增强了农民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今年7月1日《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实施以来,在市工商局等部门的持续跟进帮扶下,护河镇园艺经果林协会变成了现在的园艺果品合作社。
“成立了合作社,不仅为农民提供了产前、产中、产后的技术信息,生产资料购买和产品的销售、加工、运输、储藏等服务”,储令桐说,“还解决了一家一户办不到、办不了的事情,增强了抵御市场不可预测风险的能力。”成立一年来,园艺果品合作社销售出鲜果达160多万公斤,纯利达2.6万元,销售量占合作社社员产品的80%,果品成功打入了马鞍山“大润发”超市和南京下关果品批发市场,价格也由原先的每千克1.4元提高到了2元。以前那种春天出去找苗子,夏天挑筐卖果子,拼着命去争位子,压低价钱拉贩子,含着眼泪数票子的景象再也不会出现了。
“加入合作社后,就好比坐上了一条大船,什么都不用愁了,只要一心一意伺候好自己的果树就成了”,园艺村村民张来银说,“其他的村子里给解决,比起以前现在确实是越来越舒心了。”
合作社:呈现点、面结合发展态势
从注册成立的50家农民合作社看,马鞍山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已经在粮油、蔬菜、果品、大豆、棉花、葡萄、西瓜、牧草等种植业,蟹苗、螃蟹等水产养殖业,家禽、山羊等畜牧业,花卉、苗木等林木业都建立了合作社,基本上囊括了农业的所有行业。在办社模式上,农民专业合作社呈现出主体多样化的特点,有龙头企业带动型,有农业科技企业带动型,有依靠农村基层组织带动建立的,有依靠农村创业致富能手组织建立的,有依靠外来农民技术能手牵头组建的,还有以农民为主体,其他组织参加的合作社等。
整个农村经济在合作社的带动下,呈现点、面结合发展态势,初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农业板块经济,“一村一品”、“一镇一品”的发展格局初步凸显出来。如黄池、江心的蔬菜,乌溪、塘南、大陇的水产养殖,太仓的优质粮油,护河园艺的果品,丹阳的奶牛,博望的苎麻,近郊苏李的葡萄、花卉苗木等。
这些散落于马鞍山市农村的经济组织如点点珍珠,加速了全市农业的结构调整步伐。马鞍山市从传统的种养业向基地农业、规模农业、效益农业、观光农业转变,农业的多功能特征越来越明显。
经努力,目前,全市共有农民专业合作社50个,新注册登记农民专业合作社16个,为马鞍山市农村经济的发展搭建了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