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民专业合作社法

辽宁:农民专业合作社让农民变“股民”

日期: 2007-11-19 10:39 作者: 福军 秀华 朱勤 来源:新华网辽宁频道 【字体: 打印本页

  “我家的3亩地在万寿菊专业合作社入股后,每亩除了400元的效益外,还得到了80元的分红。而且产花期我在合作社里打工摘花每天还能赚30多元!”11月6日,辽宁省法库县冯贝堡乡北甸子村农民孙耀海谈到他们村的“金利万寿菊专业合作社”时,满脸兴奋。像他这样加入合作社,由农民变成了“股民”,同时又可以打工赚工资的农民,在北甸子村有57户,已签下明年入股合同的农户则达到156户,占全村农户的70%。

  为加快推进农业经济区建设,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法库县紧紧围绕“一村一业”、“一乡一业”和 “多乡一业”,引领农民走新型合作道路。冯贝堡乡北甸子村金利万寿菊专业合作社是其中的典型。为使“526”经济格局中“6”个特色农业之一的万寿菊产业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在县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去年由北甸子村党支部书记高金萍倡导并组织成立了金利万寿菊专业合作社,吸引农民以土地入股的形式,统一种植、管理,初步形成了支部引领、龙头带动、基地生产、农民种植的良好格局。在去年运行成功的基础上,今年入股的土地已经发展到近千亩,在干旱的情况下,万寿菊的亩产仍达2000公斤。

  据记者了解,这种新型农业合作社的出现,不但解决了农民生产资金匮乏的问题,保护了农民的土地权益,同时使农民摆脱了土地的束缚,实现了由传统农民向农民工人的转变。北甸子村仅摘花一项就需要农民工400余人,同时,全村输出劳动力147人,村内石材加工、绢花制作等手工业方兴未艾,农民工资性收入年可达300多万元。预计到年底,北甸子村农民的人均收入将由2005年的4500元变为7500元。

  “新型专业合作社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孕育而生的新型农民合作作坊,是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促进农民增收的好途径。”县委书记王凤波谈到农民专业合作社时评价说。目前,法库县已建立了绒山羊、食用菌、鹅业等农民专业合作社16个、各类协会142个,技术咨询、信贷服务、信息提供、订单生产等有组织、有计划的生产网络覆盖了全县特色高效的种植业、养殖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