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钱也一样可以创业---海南省海口农民专业合作社模式深受群众欢迎
“立足本地区,逐步向省内外延伸发展,积极参与国际农产品贸易,不断提高信誉,增强经济实力,为实现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目标努力奋斗,这就是我们农民合作社的经营方针。”近日,海南省海口市万岱农业综合开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其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充满信心地说。
据了解,今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管理条例》开始施行,农民专业合作社受到海口广大农民的欢迎。截止目前,在海口工商局登记备案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已达91个。
农业观光基地迎来新发展
15日下午,记者在海口长流镇采访时看到,在该镇美楠村村民李其岱等几位村民创立的海口万岱农业综合开发专业合作社基地上,100亩的荒山上种满了黄皮、石榴、木瓜等热带水果树。树底下,一群群的鸡、鹅嬉戏跑动。不远处,一群羊正在草丛中悠闲自在地觅食。
“2003年,这里还是一片荒山,缺水缺电,而现在已经初具规模了。”李其岱说,2003年,他投入资金开发村附近的荒山,准备将其开发为热带农业水果观光基地。2007年,有关政府鼓励成立合作社的消息传到李其岱耳朵里,他一下子“豁然开朗”。在政府部门的指导下,他随即与几名村民在观光基地的基础上,发起成立了海口万岱农业综合开发专业合作社,观光基地也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下个月,我准备带动村民入股入社,大家出钱出力,共同努力,准备在基地里搞一个大型养猪场,带动村民共同致富。”李其岱说。
规模优势激发村民创业热情
“现在我们村的村民,创业热情很高啊。”李其岱乐呵呵地说,“以前我们地处海口偏僻的地方,村民平时靠种甘蔗等作物取得一点微薄的收入,是海口市政府重点扶贫对象。由于观念落后,对于贫穷的现实,村民们大都感到无可奈何。可是现在不一样了,合作社的成立,就像一把火种,点燃了大家心中的希望。村民想创业致富的潜在思想一下子被激发出来,村民创业热情高涨,纷纷想加入合作社,利用集体的力量,开创个人事业。”
那么,加入合作社后,是如何发家致富的呢?李其岱介绍,“举个例子,比如我们即将开设的大型养猪场,是由村民们共同出资入社搞起来的。以后,大家联合采购饲料,分享技术,联合销售。这样一来,成本很快就可以降低下来。规模化的优势立即显现出来。”
没有钱一样可以创业
“以前没有钱创业,总有致富无门的感觉,现在加入专业合作社后,没有钱,我一样可以买羊来养,没有技术也不怕,也不用担心销售问题。”说起加入专业合作社的好处,海口市龙桥镇永东村委会的老李显得很激动,“只要足够勤劳,致富不再是梦想!”据悉,在永东村委会,像老李这样受到了专业合作社带来好处的农民可不少。
海口永东羊山羊养殖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老吴告诉记者,他们的合作社主要繁殖并提供种羊以及技术给农民社员,同时为农民寻找市场。
“一开始我们是先把种羊赊给农民时,等到农民卖羊之后,再还钱。这样,即使农民没有钱,他也可以跟合作社买羊来创业。而且在养殖过程中,我们还要跟踪服务,为农民提供技术支持。在销售阶段,我们联合众多养殖户,在市场中与卖家谈判,尽力为农民争取更高的销售价格。”老吴说。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迅速
据海口工商局个体私营科有关负责人透露,由于前期工作准备充分,截至8月13日,海口工商局在一个多月里已为海口万岱农业综合开发专业合作社等29家合作社颁发了农民专业合作社营业执照。这29家合作社主要以种、养殖、服务业为主,注册资本总额1370万元,参加成员261人,其中农民成员227人。截止10月13日,在海口工商局注册成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已达91家,增长速度极快。
工商部门大力扶持
省工商局有关人士人介绍,农民专业合作社,与以前的农村合作社或人民公社有本质的不同。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通过市场机制,在自愿的基础上,把农民组织起来共同闯市场。
对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律设定的门槛很低:只要有5个社员,有自己的章程,有法人代表,即可到工商部门注册。
为依法做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登记和服务工作,促进我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省工商局采取积极措施。首先专门举办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注册培训班,培训了全省工商部门的登记注册人员;同时,免收任何费用为我省从事各类专业生产经营的农民登记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依法确认其法人资格。
省工商局有关人士表示,今后我省工商部门按照登记而不收费、变更而不年检、管理而不罚款的全新服务理念,为我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为我省的“三农”工作增添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