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架起了连接农户和市场的“金桥”---河南郑州农村走访记
今年7月1日,《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将正式实施,以此为标志,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将步入发展的快车道。近日,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通过在河南郑州农村的实地走访,切实感受到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场有效对接、保护农民利益等方面所显示的过人之处。
“满城尽是合作社”
“2005~2006年,我们共销售草莓56万公斤,实现销售收入425.3万元,社员家庭人均纯收入9500元,比上年增长一倍多,比全村人均纯收入高出一倍。2006~2007年,草莓价格虽不如上年,但是社员亩均草莓纯收入仍达1.2万元。”郑州市中牟县姚家乡春岗村草莓生产者合作社的负责人兴奋地告诉记者。
记者了解到,该合作社成立于2005年4月,成立之初有社员49户,经过两年发展,现在社员已发展到108户,分布于西春岗等3个自然村。社员草莓种植面积由起初的150亩发展到目前的520亩,同时带动附近乡镇22个行政村农民新发展种植草莓1500亩。几年间,合作社积极为社员搞好服务,围绕发展草莓产业,引导农民走向市场,开拓销售渠道,使社员走上了致富路。由于运行规范,效益明显,该合作社先后被评为郑州市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河南省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2006年还被农业部确定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示范项目承担单位。
中牟县农业局负责人无不自豪地告诉记者:“类似的农民合作社在我们县还有68家,入社农户达4115户,广泛分布于17个乡镇的192个行政村。近两年来,我县积极引领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农产品的顺畅流通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有力地强化了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
而中牟县仅仅是郑州农民专业合作社阵营中的一角。随着采访的深入,郑州农民合作社的“连环阵”展现在记者眼前。记者了解到,截至2006年底,该市已建立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322个,比2005年底增加160个。全市合作社社员总数达到3.05万户,带动农户6.4万户。分别比2005年底增加1.48万户、3.27万户。2006年,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为社员统一组织购买农资金额达7689.8万元,为社员统一销售农产品实现销售收入7.3亿元,为社员增收节支共计3452.9万元。
“郑州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分为龙头企业带动型、部门领办型、能人大户带动型和农民自发创办型等类型,涉及产、供、销各个环节,覆盖种植、畜牧、水产、林业、农机、农产品加工、农资服务等领域,其中种植业、畜牧业合作社涉及郑州大宗农畜产品及多数名、特、优农产品近30个品种。”相关人士如是说。
合作社在郑州“长势良好”的诀窍
合作社为何能在郑州遍地开花,迅速成长?郑州市农业局相关负责人向记者透露了其中的诀窍。
首先是郑州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确保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顺利发展。记者了解到,近年来,该市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工作来抓。市政府专门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意见》,对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具体扶持措施进行了明确安排。
同时,各县(市)、区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结合本地农业发展特点和产业优势,因地制宜地大力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真正实现了“建一个组织、兴一个产业、活一方经济、富一批群众”。例如荥阳市,在2005年出台了《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意见》,规定了对合作社发展实行“两同等”、“三优惠”、“四减免”的扶持政策。即合作社在项目申报上与其他农业项目主体同等对待,在享受扶持政策上与龙头企业等同;对合作社在“用地、用电、信贷”三方面实行优惠政策;免收合作社登记注册费用,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向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技术服务或劳务所取得的收入,免征所得税,合作社销售自产农产品,只要不改变产品性状,免征增值税,合作社从事种养业的销售活动,按农民自产自销、自买自用对待,免征增值税。
此外,市直有关部门也积极参与,密切配合。市供销、工商、税务、金融、国土资源等部门切实增强服务意识,加大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快速发展。农业部门作为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牵头单位,更始终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全市农业系统的重要工作来抓。2005年,建立了160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辅导员队伍,组成了40个辅导组,分赴各个县(市)实地辅导农民建立专业合作社。2006年,又连续两次举办合作社培训班,进一步扩大辅导员队伍。记者了解到,目前,郑州的这种依靠辅导员队伍帮助农民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培训、进行规范管理和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运行的做法,被农业部称之为“郑州模式”。
现在,通过几年的发展,郑州市322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涵盖了畜牧养殖专业合作社154个畜禽存栏量达到131.67万头(只);种植业合作社132个种植总面积为9.37万亩;渔业合作社8个水产养殖面积达1.43万亩。其中,社员最多的合作社有社员2000多户。全市涌现出了像荥阳市衡心养猪合作社、中牟姚家乡春岗草莓生产合作社等一批运行较规范、效益较显著的合作社典型。目前,全市市级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50个,获得农业部项目资金扶持的合作社有3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