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民专业合作社法

江苏常州市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呈现五大特点

日期: 2007-02-06 08:36 作者: 来源:常州市政府门户网站 【字体: 打印本页

  截止到2006年底,江苏常州市已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419家,比去年增加44家,增长12.7%;共有成员6.05万人,带动农户22.1万户,分别比2005年增加1.95万人和3.9万户,占全市农户总数的比例分别为8.12%和29.65%。拥有经营性资产5.12亿元,全年完成营销总额18.13亿元。

  在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的大力推动下,常州市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继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并呈现以下五个特点:

  1、紧密型专业合作社已成为发展的主要组织形式。至2006年底,常州市已有各种专业合作社155家,占全市合作组织总数的比例由去年的30.8%上升到37%。2006年常州市新增加的44家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全部采取了利益联结紧密、发展活力较强的合作社形式,一些原有的松散型的专业协会为了发展的需要,也纷纷改建为专业合作社,如金坛洮西蘑菇合作社,溧阳中药材合作社等。通过组建合作社,使社员的利益跟合作组织经营业绩的好坏紧密联结在了一起,提高了社员抗风险能力,同时,逐步实现了以销定产,以质取胜的良好发展模式,也使社员通过合作获得了更多的经济效益。

  2、行业龙头合作组织初显活力。通过多年的发展,一些跨镇、跨区,能把多家合作组织联合起来的行业龙头合作组织在常州市初步显现。如国家级示范单位立华养鸡专业合作社横跨武进、新区、金坛、句容等多个市、区,在养鸡行业的龙头地位初步形成。武进区聪聪奶牛专业合作社牵头当地三家奶牛专业合作社联合起来组建了联农奶牛合作联社,使养殖水平上了一个台阶,也提高了与上海光明乳业公司谈判的地位,直接使奶价每公升提高了0.57元,全年使会员增收30万元。金坛市食用菌协会下设8个分会,拥有24个团体会员和1000多名个人会员。菌种和菌用物资统一管理,在全省率先实行了菌种生产和销售许可证制度,从源头上保证了食用菌质量安全。武进区成立了以多家合作社为成员单位的果品协会,在果品协会的运作下,连续两年在常州举办了武进名优农产品专场销售活动,大大提高了武进果品在全市的知名度。

  3、更加注重品牌效应。在农产品质量、品牌日益成为竞争战略资源的今天,常州市合作组织越来越重视培育自己的品牌,走品牌兴社之路。到2006年底,全市农民合作组织共注册商标145个,其中省级农产品名牌26个,市级名优农产品67个;拥有无公害农产品标识125个,绿色食品标识42个。这些名优农产品迎合了当前消费者对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农产品的消费需求,受到了顾客的欢迎,得到了市场的青睐,也大大增加了会员的收入。

  4、利益联结更加紧密。通过有效的市场开拓,以销定产,订单收购的营销方式被越来越多的合作组织所采用,更多的会员享受到合作社销售环节的二次分配利润,会员与合作组织利益联结日益紧密,“双赢”、“共赢”的理念深入人心。2006年,全市有50个专业合作组织与成员签定了收购协议,对成员的产品实行保护价收购;有80个合作组织实行各种形式的二次分配,全年二次分配额达6818万元,比去年增加2989.7万元;有92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取公积金、公益金、风险金,提取公积金、公益金分别为790.16万元和203万元,提取风险基金177万元。

  5、运作机制逐步完善。一是内部规章制度逐步健全。各地按照市《关于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意见》的要求,一手抓发展,一手抓完善,使专业合作组织在章程、组织机构、操作程序、财务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等方面都得到了明显改善。二是登记注册比例提高。目前,全市有119个专业合作组织在工商部门办理企业登记,取得了法人资格。2006年新组建的44家合作社全部在所在市(区)农办进行了审验备案,接受指导和监督。现在全市155个专业合作社基本做到了有活动场所、有合作社牌子、有组织机构、有示范章程、有管理制度、有经营手段、有较大规模、有明显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