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艾滋病防治任重道远
———写在《中国艾滋病防治联合评估报告(2007)》发布之际
农村艾滋病防治成为我国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重点,我国将继续加强对基层领导干部的培训;加强对边远、农村地区、流动人口宣传教育的指导和资金支持;提高基层卫生机构和基层防治人员的艾滋病相关知识和技能等。这是国务院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卫生部、联合国艾滋病中国课题组等联合发布的《中国艾滋病防治联合评估报告(2007)》中强调的重要内容。
农民和进城务工农民艾滋病感染的脆弱群体
据《报告》中发布的最新艾滋病疫情显示,截止2007年10月底,全国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223501例,其中艾滋病病人62838例,死亡报告22205例。
从地区分布来看,云南、河南、广西、新疆、广东和四川六省累计报告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数占全国累计报告数的80.5%。
从年龄分布来看,全国累计报告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以20-39岁年龄组为主,占报告总数的70.0%;艾滋病病人以20-49岁年龄组为主,占报告总数的69.9%。
从传播途径看,性传播逐渐成为主要传播途径。2007年5万新发感染中,异性性传播占44.7%;男男性传播占12.2%;注射吸毒传播42.0%;母婴传播占1.1%。
此前有数据显示,我国艾滋病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70%分布在农村,而最新报告显示无论是从年龄分布,还是传播途径看,我国1亿多进城务工农民都属于艾滋病的易感人群。
国务院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主任助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防治中心书记韩孟杰对记者说,农村卫生基础条件差,防治力量不足,技术水平低下,同时,农村居民的艾滋病防治知识匮乏,认知程度偏低,这些都增加了农民感染艾滋病的风险,增强了农村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难度。
“我国进城务工农民这一流动群体,多是青壮年,处于性活跃期,容易发生不安全性行为,再加上获取知识的渠道不通畅以及利用相关服务设施能力较差也使他们感染艾滋病的风险加强”,国艾办中英艾滋病策略支持项目主管石凯分析说,“农民工是艾滋病易感群体,但绝不是高危群体,他们在外打工,既可能将防艾知识带回农村,相反也有可能将艾滋病病毒传染给农村的配偶,所以其作用不可小觑。”
农村防艾取得多项进展
《报告》指出,我国中央政府高度重视艾滋病防治工作。2006年国务院颁布《艾滋病防治条例》,并下发了《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6-2010年)》,都对我国农村地区艾滋病防治组织领导、策略、方法及目标等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两年来,农村防艾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
卫生部部长陈竺在新闻发布会上说,尽管由于以前一些领导对防艾认识不足,但近两年加强了对领导干部的防艾教育,各级领导重视防艾,使得我国艾滋病上升趋势放缓。据了解,去年,国艾办组织了中央宣讲团深入到十几个省专门宣讲防艾知识,而各省也组织了宣讲团,深入到地县区宣讲。基层领导干部转变观念、重视防艾为农村防治艾滋病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预防艾滋病最好的办法是获得防艾知识,从而进行自我保护。近两年来,我国各部门切实配合,对农民和进城务工农民开展了广泛教育宣传。
国艾办主任助理韩孟杰介绍说,国艾办、卫生部、农业部等有关部门开展的“预防艾滋病宣传海报进村入校活动”、全国农民健康促进行动等活动,重点加强了对农村居民的艾滋病宣传教育。而2005年12月1日启动的“全国农民工宣传教育工程”,将关注重点放在了农民工身上。如在农民工流出地,农业部实施“红丝带进村入户工程”,并结合“阳光培训”宣传防艾;在农民工流入地,建筑部门发放包含防艾知识的《建筑业农民务工常识读本》等;在流动过程中,铁道部、交通部等在车站设置防艾宣传栏,力求全方位覆盖进城务工农民。
据《报告》显示,2007年,暗娼行为干预工作扩大到了所有的县(区),三季度统计显示,干预暗娼人数462357人,干预覆盖率从2005年的26%上升到目前的38%。
美沙酮维持治疗工作进入全面推进阶段。截止2007年10月底,全国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开设397个美沙酮门诊。目前,累计参加维持治疗的受治88313人,在治人数51758人,病人年治疗保持率为64.5%。2006年全国有17个省204个县(区)建立了298个吸毒人群清洁针具交换点。
全国无偿献血占临床用血的比例由1998年的22%上升到2007年上半年的98%以上,其中自愿无偿献血比例从1998年的5.5%上升到2007年上半年的95%以上。艾滋病经血液传播受到遏制。
截止2007年10月底,抗病毒治疗工作覆盖31个省1190个县(区),全国15岁以上艾滋病病人累计接受抗病毒治疗人数达39298人。艾滋病病人死亡率大幅度下降。
构筑农村防治艾滋病“铜墙铁壁”
当前农村防治艾滋病工作还存在哪些挑战,怎么构筑农村防艾的“铜墙铁壁”?《报告》指出,当前一些地方对艾滋病防治工作仍重视不足,部分重点地区缺乏艾滋病防治整体计划;艾滋病宣传教育活动广度和深度不够,一些宣传针对性不强、目标人群不明确,缺乏效果评估,并提出要进一步加强对领导干部的倡导和培训,总结不同的宣传教育模式,加强对边远、农村地区宣教的指导和资金支持。
对此,国艾办中英艾滋病策略支持项目主管石凯表示,要“细雨润无声”,采用图文并茂、小故事、文艺节目等农民和农民工喜闻乐见的方式,让他们在娱乐的同时不知不觉就接受了防艾知识;对农民工的防艾宣传还应融入到施工安全教育、健康教育、权益保护教育等培训中,以防农民工群体产生逆反心理。
北京佑安医院传染病主任医师张可长期关注河南农村等地因采血感染艾滋病的群体,他在电话里告诉记者,抗病毒治疗大大减少了艾滋病人的病死率,但也出现了新的问题,由于一些基层防治工作人员抗病毒治疗管理不规范和部分病人服药依从性差产生了耐药性、治疗失败的事例。提高基层防治工作人员治疗水平,尤其乡村医生作用很关键,同时还要对感染者进行宣传教育。
《报告》也指出,针对基层防治工作人员数量明显不足,队伍不稳定,尤其农村卫生基础条件差,防治技术力量匮乏的挑战,我国将整合农村社区、计生、妇幼等服务网络优势;提高基层卫生机构和人员的防艾知识和技能;建立基层防治人员激励机制,鼓励城镇医生、大中专毕业生到基层从事防艾工作。
由于大部分农民工处于性活跃期,高危行为较多,《报告》建议,国家将进一步加强对中低档和流动暗娼人群安全套推广使用为主的综合干预服务,并把性病防治和生殖健康、艾滋病控制等工作进一步整合起来。
韩孟杰说,在政府主导、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的共同参与下,不断提高广大农民和进城务工农民预防艾滋病的知识,增强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减少高危行为,必将有效遏制艾滋病在我国农村居民和进城务工农民间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