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红丝带进村入户 > 动态要闻 > 国内信息播报

风雨丽人与艾滋病魔同行:我用坚强和你对话

日期: 2009-04-10 08:36 作者: 赵彬花 来源:中国新闻网-山西新闻 【字体: 打印本页

  4月8日清晨,刘倩告别了女儿和爱人,在亲人的注目中再次奔向她心中的"圣地"。刘倩是山西省运城市一位由于输血感染的艾滋病患者,近九年的潜伏期过后,艾滋病魔开始侵蚀她的身体,在生命最脆弱的时刻,亲情、爱情、社会的关爱让她重生,在顽强与病魔作斗争的同时,刘倩成为了一名艾滋病志愿者,担任艾滋病患者的心理辅导员,主动要求成为十三个艾滋病孩子的生活老师,照看孩子们的日常起居,被孩子们称作爱心妈妈。

  在山西省临汾市一个被艾滋病患者称作“绿色港湾”的地方,一个个感人故事在刘倩编织下上演......

  多舛的命运呀,让我如何面对你

  1973年,刘倩出生在出生在山西省新绛县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她有三个姐姐,两个妹妹,从小生的乖巧漂亮,很得父母的宠爱。少年时代,刘倩短跑特长显现。十五岁那年,她被特招进县体校,多次获得运城市中学生运动地短跑冠。有梦生命才多彩。年少的刘倩在体校刻苦训练,希望进省队、进国家队,实现自己的青春梦想。但是由于伤病,三年后,她不得不离开自己心爱的舞台

  刘倩姐妹六人,被镇上人称作六朵金花,而刘倩是其中最漂亮的一个,回到家上门提亲的络绎不绝。1994年,在亲友的绍下,她认识了邻村青年林铭,小伙子的踏实上进很快获取了刘倩的芳心。三个月后,二人走进了婚姻殿堂。失去的儿时梦想,一份实时而至的爱情让刘倩失落的心找到了慰藉,在一张结婚照上,刘倩甜蜜写下了,执之之手,与之偕老爱情誓言。婚后,夫妻二人在镇上做起了小生意,两年后,刘倩和爱人又开了一家小型加油站,日渐红火的日子,让刘倩对生活充满了无限的憧憬。

  1996年10月一天晚上,劳累一天的刘倩很快进入梦乡,午夜一点多,睡梦中的刘倩感觉阵阵腹痛袭来,由于夜深,她以为是阑尾发炎,没去医院。第二天一早,在丈夫陪同下,才去镇医院就诊,医生告诉她是宫外孕,刚检查完,刘倩就没有力气站立了,丈夫把她抱到了病房,没几分钟刘倩下身突然大出血,人很快就休克了。病人马上需要输血,刘倩是o型血,医院血库没有o型血浆,情急之下,林铭打车到村里找了四个卖血之人。刘倩说:“在我还有最后一口气时,丈夫赶了回来,我醒来时恍如隔世”。一周后,刘倩感到身体发烧,想到曾输过四个人的血,特意进行一次肝功能化验,结果一切正常,很快刘倩就办理了出院手序。

  2001年5月底,刘倩去医院看妇科,为了早日能作妈妈,刘倩特意让大夫给她开了中药,在家里,丈夫包揽了家务活,不让她有一丁点的劳累。一个月后,她感到身体不适,去医院作B超检查,医生告诉她,是怀孕了,但这次仍是宫外孕。躺在冰冷的手术台上,刘倩泪水横流。失去了两个孩子,刘倩痛苦到了极点。为了让妻子早日走出阴影,当年10月份,夫妻俩抱养了一个刚出不久的女婴,孩子体质很弱,刘倩把生意上的事全交给了丈夫,自己全心扑在了孩子身上。孩子一天天长大,刘倩开始写孩子的成长日记:今天,女儿呀呀学语喊妈妈了,那一刻我的心象掉进了蜜罐,我的宝贝,妈妈的梦想多么希望在你身上看到呀!

  孩子一岁多时,刘倩又做起了服装生意,同时兼职作保险业务员,刘倩发现自己的身体逐渐削瘦,起初她以为是照看孩子、做生意累的,没放在心上,随后不久身上出现了皮疹,她以为是过敏引起的,推了一些丐片药剂后,皮疹消失了。刘倩怎么都没想到,艾滋病魔已开始在身体里肆虐。

  2004年春天,刘倩所住的镇上出现艾滋病人,都是因为卖血、输血感染引起的。想到曾经的输血史,刘倩心里咯噔一下,一天她对夫说起了自己的担心,爱人瞪了她一眼说:“你瞎琢磨什么,不好好过你的日子!”。2005年4月,刘倩一家去上海表哥家玩,表哥一家请刘倩夫妇吃火锅,饭后,刘倩的口腔出现了一片片的白点,随后开始溃烂,表哥和爱人还以为她是上了火。回到运城后,刘倩去镇上医院去开下火药,大夫说:“你这好象是血液里的病,去大医院好好检查一下吧!”听到大夫的建议,刘倩心里莫名烦躁,去了临汾的妹妹家,在妹妹家,一本《知音》发表的《我爱我的艾滋病妻子》一文引起了刘倩的关注,对比自己的症状,刘倩再也坐不住了,她决定去医院进行血液检查。

  2005年5月的一天清晨,刘倩怀着忐忑的心理走进了县里的医院。医生在抽取她的血液后,告诉她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三个小时后就可以知道结果了。县城离家有八十公里的路程,刘倩说:“我当时第一个想法就是在不知道结果前回家,如果结果是真的,那我连回家的力气都没了。”在回家的路上,刘倩给上海的表哥打了电话,让他十一点钟给医院打电话,随后就关了手机,坐上了回家的大巴。

  在回家的路上,时间一分一分的过去,刘倩就象一个等待判刑的人,心里脆弱到了极点。一回到家,刘倩叫了几个儿时好友一起吃饭,朋友对她突然请客很是不解,她强作笑颜:“我可能要出远门了,想和你们最后见见了。”下午两点,刘倩终于用颤抖的手打开了手机,表哥的短信就发过来了:小妹首先不要紧张,赶紧回医院进行实名登记,进行进一步的检查。

  孩子上幼儿园,爱人不在家,刘倩一人躺在床上,死死盯着开花板,脑子里空空的,感到从未有的恐惧和孤独。刘倩说:“那时我特想见我的妈妈,只有在妈妈的怀里我才能踏实。”回到娘家,刘倩再也忍不住了,跪在妈妈面前痛苦失声:“女儿对不住您呀,还没来得及孝敬您就要走了......”

  刘倩的病情让全家人掉进了冰癌,爱人林铭更是感觉到天塌了,怎么也不肯相信妻子得了艾滋病,想到自己曾经找的那四个卖血人,他用拳头狠打着自己的身体,是自己的大意害了妻子,可是在那一个与死亡较量的危急时刻,他又有什么错呢?夫妻二人很快再次回到医院进行确诊,林铭很幸运,没有被感染。刘倩得知爱人平安后,第一句话就是我的孩子没有了妈妈,还有爸爸。

  林铭性格内向不善言辞,为了让妻子鼓起生活的勇气,他买了很多相关的书籍,让妻子了解艾滋病,并说,艾滋病人能活三四十年,我们有的时间作夫妻呀!刘倩的五个姐妹、朋友轮流陪伴刘倩让她乐观的对待病情,最让刘倩难以忘记的是妈妈的那番话:“妮子呀,妈妈从小最疼你了,你怎么能走在妈妈前面,为了妈妈你要好好活着,就算你能扔下妈妈,你能扔下你的女儿吗?!”在亲友的关爱下,刘倩痛苦麻木的心得到了平复。

  当地相关部门得知刘倩的事后,便主动找到她,建议她到“绿色港湾”去治疗,“绿色港湾”是山西省临纷传染病医院开办的一家,以本省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为主要对象,以救助、救治为模式的免费医院。在姐姐和爱人的陪伴下,刘倩前往“绿色港湾”就诊,那天,远远看见那一片绿色的房子,刘倩想着那是个与世隔绝的世界,进去等于判了死刑,原有侥幸心理一点都没了,在医院门口,刘倩崩溃了,大哭着要回家,死活不愿进去。在北京工作的姐姐、在上海的表哥用电话整整做了一个多小时的思想工作,在医院大夫的劝说下,刘倩才走进了“绿色港湾”。

  在绿色港湾最初的日子,刘倩心底没有一丝涟漪,看到被病魔折磨的病友,刘倩用笔述说着自己的心情:我要让自己在还算美丽的时间里死去,我不要变成那个样子......。在医院的第一周,她基本上足不出户,很少与人交流.一听到病友曾经卖过血,毫不留情面的进行数落。一周后,她以想女儿为由回到了家里,无数次在家后面山坡上徘徊,想找一片花草繁茂地方结束自己的生命。一天回到家里,趁家里没人,刘倩拿起了一把手术刀,恰在那时,女儿进屋喊了妈妈,刘倩的心震颤不已,抱着女儿痛哭失声。

  女儿给了她活下去的责任,在“绿色港湾”,医护人员的关受让刘倩冰封的心开始解冻。大夫马玉琴常与她拉家常,杜宇峰大夫认真的和她说:“刘倩呀,我六十岁过生日时,我请你跳第一支舞呀!”院长郭小平经常请大家吃饭,一次,郭院长喝掉了刘倩剩余的红酒。在这个温暖的大家家庭里,刘倩眼神开始变得温柔起来,慢慢与病友开始交流,并对自己以前用话语伤害过的病友道了歉。那个帅真活跃的刘倩又回到大家面前。

  为艾滋病孩子作妈妈,痛并快乐着

  病情得到稳定后,三个月后,刘倩回到了家里,但“绿色港湾”的日日夜夜色让她难已释怀,想到那些需要帮助的患者,刘倩很想回医院。爱人知道她的想法后说:“人活着总是要有点寄托的,那是你的寄托的话,去做吧!”有了爱人的支持,刘倩经常往返于临汾和运城两地。

  2006年,美国艾滋病防治基金会,在“绿色港湾”设立了“心情译站”试点机构,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进行心理支持,刘倩成为了心理辅导师,热心帮助、激励着那些与她有着同样不幸命运的病友们,病友们也被她的热情和开朗所感染着。在“绿色港湾”,只要刘倩在哪里,不一会,人们便不约而同纷纷向她聚拢过去。

  在“绿色港湾”,最让刘倩牵肠挂肚的是那些由于母婴感染的孩子们。这些艾滋病患儿在失去妈妈后,实际上已经处在了无人照顾的状态下,因为迫于生计,他们的父亲都需要外出务工或回家务农,孩子得到的亲情少之又少。

  一天,刘倩看着一个中年男子领着一个小男孩住进医院,孩子名叫小雨,妈妈在怀孕时输血感染艾滋病,小雨不幸也被感染了。孩子四岁时,妈妈去世了。这次是爸爸领着来治疗,由于医院当时没有儿童抗“艾”药,小雨每天腹痛大哭不止,小雨的爸爸想放弃治疗,刘倩力劝:治疗就意味着希望,千万不能放弃呀。为了减轻孩子病痛,大夫建议让小雨吃适量的成人抗艾药,但孩子由于身体免疫力极低,CD4细胞只剩下四个,随时都可能有并发症发生。小雨的爸爸再三考虑后同意了,看着孩子一吃药就吐的痛苦样,流着泪想再次放弃,刘倩主动承担起了看护孩子的责任,每次将孩子抱在怀里,先讲故事,然后哄着孩子吃药。小雨的爸爸有事回了家,孩子腹痛哇哇哭个不停,刘倩心痛不已,那一天她整整抱了孩子三个多小时

  。在刘倩的精心照料下,小雨终于能吃进去一点药了,一个月后,小雨的病痛减轻了,病情终于得到了控制。小雨的爸爸回到医院,看到儿子渡过了危险期,感动地流下了泪水。

  李小平是刘倩的一位病友,她只有二十六岁,爱人不慎感染艾滋病,又传染给她,腹中的孩子也未能幸免,不久丈夫就病故了。这是一对不幸的母女,李倩经常力所能及的帮助她们。一次,李小平和刘倩开玩笑:“刘倩,我要是走了,你要帮我照顾我的女儿呀!”一个月后,李小平带着对女儿的眷恋真的走了,着着哭喊着要妈妈的孩子,刘倩的心在滴血,紧紧把孩子抱在了怀里。

  2006年9月1日,院方为艾滋病患儿创办的红丝带小学开学了,为了更方便照顾孩子,刘倩主动要求担任了十三个孩子的生活老师,每天负责管理孩子们的生活起居,并要准时督促孩子们吃药治疗,因为,一旦停药,孩子们的生命将受到威胁,对此,刘倩不允许自己有丝毫马虎。每天晚上,刘倩都要等孩子们入睡后才休息,慢慢地养成了过了十二点才睡的习惯。一次,她看到孤女小湘在操场的角落里哭弃,刘倩敢紧跑过去问她怎么了,小湘流着泪说:“我好想妈妈呀,刘老师我能叫你妈妈吗?”刘倩擦干了小湘脸上的泪水,肯定地点了点头。第二天,刘倩找到院长要了两张床,有的孩子会生病,有时孩子心情不好,刘倩晚上就把这个孩子带到身边。

  在照顾孩子们过程中,刘倩时刻感受着家庭情感的起伏跌宕。小雨在医院经过两年的治疗后进了红丝带小学。由于和刘倩感情很深,平时很调皮。有天中午,小雨怎么也不肯吃饭,刘倩责备了几句,小雨竟然把碗摔了。刘倩难过地回到了自己的宿舍,一会,小雨跟着进来了,他轻轻地说:“阿姨,你吃饭吧,我错了,再也不那样了。”有次小雨在学校门口买了五颗杏,上课前找到刘倩说:“我买了几颗杏,给您三颗。”刘倩说“阿姨不吃,你吃吧!”,小雨说了句我还有就跑着上课去了。下午刘倩收拾孩子们的宿舍,在小雨的床铺上,刘倩看到了床铺上放着的两颗杏,当时眼泪就掉下来了。

  小健是一个聪明懂事的孩子,时年只有十岁,妈妈的故去,爸爸在外地打工,生活的磨难让他过早的成熟,在他身上没有同龄孩子活泼与好动。一有时间,刘倩就与他交流,给他讲些励志故事。听到贝多芬有残疾竟成了伟大音乐家时,小健对刘倩说:“妈妈,我也有理想,长大了我想作一名科学家,治好我们的病,我还要挣很多的钱,给爷爷奶奶盖一所大房子!”

  小红今年只有七岁,刚进学校时,生活不能自理,刘倩每晚都要给孩子洗脸、洗脚。孩子有时不愿吃饭,刘倩就一口一口的喂,无数个夜晚,刘倩都搂着小红进入梦乡。

  一次两个孩子出麻疹,刘倩寸步不离照顾着两个孩子,晚上特意把床搬到了孩子们的“家”。听到孩子说不想吃食堂饭后,刘倩给孩子们做了可口的饭。医院一位大夫和刘倩说:“小刘呀,你也要注意你的身体呀,千万不要累病了。”

  在红丝带小学,十三个孩时不时地将刘倩喊作妈妈,刘倩用心答应着,在她眼里,这些孩子早已是她的亲人了。

  用感恩的心生活,用爱书写风景感天动地

  在记者眼里,刘倩是一个美丽如常的女子,在与记者谈及她的病情时坦然自若。刘倩说:“经常看到生命的逝去,我还能享受阳光,我有什么理由不快乐地活着呢!”孩子们放假了,回到家的刘倩每天清晨,都会跑步增强自己的体质。每天,刘倩都会流览网页,关心社会时事。刘倩还经常上网和网友进行聊天,谈自己的生活感受。

  刘倩有两个姐姐在上海工作,一个妹妹在北京工作,姐妹们知道刘倩爱美,经常从外地给她邮寄一些漂亮衣服,刘倩适时地也会为自己填置一些衣服。穿着一件件时尚、色彩艳丽衣服,刘倩说:“爱美是每一个女人的天性,对美的追求不停滞,自己和周围的人就会感受到活着律动。”刘倩每天,都要把自己精心打扮一番,在“绿色港湾”,刘倩是一道风景,这道风景让病友时刻感受着生活的美好。

  刘倩说,我是不幸的,但是我又是幸运的,我要用感恩的情回馈每一个需要我帮助的人。刘倩有一个女病友,爱人得知母女俩人都被感染艾滋病后,竟抛弃了家庭,远走他乡一去无踪。为了消除周围人的歧视,这位可怜的妈妈,带着年幼的女儿,去外地打零工独自抚养女儿。看到病友的不幸遭遇,刘倩的心情抑郁到了极点,回到家就吵着要和丈夫离婚。林铭巧妙地回应说:“你是想让让我们的女儿没有妈妈呢还是没有爸爸?!”刘倩立刻无语了。

  刘倩在日记里写道:正是有周围很多人的关爱,我要用感恩的心回馈社会,让爱延续。每一个月,刘倩只有十多天呆在家里照顾小家庭,大部分时间都要回到“绿色港湾“、红丝带小学那个她魂牵梦绕的家作义工。在那里,每一个人都早已把她当作其中一员了。

  在接受本刊记者时,刘倩道出了自己的心声,她说,理解、帮助艾滋病患者需要整个社会共同努力。每个六一儿童节,刘倩都要用手机给孩子们的家长发短信,让他们和孩子通话,庆祝孩子们的节日。刘倩苦笑着说:“每次希望都变失望,今年六一,只有一个孩子的爸爸给儿子打了电话。”

  今年暑期,在家休息的刘倩仍牵挂那些孩子。一天早上,刘倩去看红丝带小学一名叫文文的孩子,他的家距离刘倩家有三十多里的路。门开了,文文看到她的那一刻欢叫着抱紧了她。他落寞地说:“周围的孩子都不和我玩,我每天一个人在家打游戏,奥运会都进入倒计时了,我每天都盼着开学的日子!”

  刘倩告诉记者,红丝带小学是医院自己在办学,办学过程很是无奈。医院院长郭小平看着孩子们在“绿色港湾”一天天长大,心焦不已,孩子要受教育呀,但几家学校都拒绝这些艾滋病患儿入学,无难之下,郭院长决定自己办一个小学,让孩子们受基础教育。但是孩子们的后续教育怎么办?怎样才能让这些无辜的孩子长大后融入社会,远离歧视?刘倩专注地说。刘倩告诉记者,看到孩子们一天天成长,她的这种焦虑时刻都不能停止。现在红丝带小学最大的孩子都十三岁了,他马上面临的就是失学。她还忧虑地说:“孩子们知道自己身上有病,但病的性质他们不清楚,只有知识的力量是孩子获得新生重要途径呀!”

  刘倩用心思考着,力所能及地做着她想做的事,在与死亡作斗争的时间里,爱的力量早已穿透了那无边的暗夜。活着就是幸福,用爱心帮助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成为刘倩活着的动力。

  2007年,刘倩感到身体不适,经检查医生告知刘倩,她又被确认患上了丙肝,这一次,她变得隔外坦然,刘倩对记者说:“要是能再给我一次生命,我要活得更精彩,既然今生今世已经这样,珍惜眼前时光是最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