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挂职与培训交流 > 实践锻炼

接地气 攒底气 练就为农服务的骨气和志气

日期: 2014-10-13 09:55 作者: 来源:人事劳动司 【字体: 打印本页

接地气 攒底气 练就为农服务的骨气和志气

——参加农业部青年干部“接地气察民情”实践锻炼活动心得体会

经管总站  郭娜英

  按照部里统一部署,我参加了2014年“接地气察民情”实践锻炼活动,自9月1日起,在河北玉田县鸦鸿桥镇刘现庄村开展为期一个月的支农劳动和驻村调研,先后到达4个乡镇,走访农户30户,调研农民合作社4家、涉农金融机构8家。30天眨眼间过去,记忆犹新的是启程前部领导的谆谆教诲、专家的精彩讲授、单位领导和同志们的关心支持,满载而归的是一本厚厚的村情民情、村庄父老的惦念和调研组大家庭的温暖。参加工作以来,我从没有这样长时间、零距离地与农民打交道,吃在村、住在村,与村民们一起劳动、一起唠嗑。这个金秋的9月,注定是我一生难忘的经历和宝贵的财富,不仅接了地气、攒了底气、健了体骼,还增强了本领,练就了为农服务的骨气和志气。

  一、看,那希望的田野上

  “刘现庄,刘现庄,紧紧相连京津唐”。河北玉田县鸦鸿桥镇刘现庄村位于京、津、唐金三角中心地带,西距北京市120公里、西南距天津市120公里、东南距唐山市35公里、东临鸦鸿桥市场2.5公里、北临玉田县城17公里,总辖10个村民小组,509户、2006人,村庄总面积3330亩,其中耕地2568亩,原属典型的传统农村。

  (一)看村庄新貌

  新村社区拔地起。刘现庄和我想象中的农村完全不一样。我和村民的每一天,都是从早上6:50准时播放的《刘现庄之歌》开始。迎着晨曦的曙光,村里水泥马路平坦宽阔,向东西方向延伸,两旁绿树成行,48栋六层居民楼规划整齐,就像是城市一隅。刘现庄的发展以2009年为界,在此之前,500户村民拥有646处宅基地住房、占地840亩,其中30—40%的房屋长期闲置。从2010年开始,刘现庄抓住打造“美丽乡村”的时机,开展“刘现新村”建设,占地290亩、已有超过80%的村民入住新村。腾出的550亩土地中,有300亩已经复垦,还有一部分将用于建设仓储物流基地,满足鸦鸿桥小商品批发市场西移带来的商户储存商品需要。

  (二)看村民生活

  入户调研中我发现,刘现庄的村民总体上对现在的生活很满足。以村民边现祥为例,边大爷今年68岁,有4个儿子,只有小儿子从事农业,办着养猪场。边大爷有机会就打工挣钱,干过帮厨、当过建筑工,总结老两口的一辈子,就是“拉扯儿子、盖房、娶媳妇,盖房、娶媳妇……”。

  “我们的生活不比城里人差”。边大爷把5间宅基地上的老房子按照面积1:0.7的比例置换了5间新居楼房,不足部分交纳4.7万元。老两口现在住两室两厅90平米,厅里沙发、壁挂电视、饮水机样样都有,墙边还摆着一排假花点缀,很有生活气息。家里使用天然气,冬天有地暖。现在边大爷在新村物业负责清运垃圾,工资1200元/月,老两口还拿村里340元/月的补贴。伴随就业结构的变化,刘现庄村民人均纯收入从2012年的8300元增加到2013年的12000元。边大爷微笑地说,“北京的生活顶不上我们庄。”

  “种地还得走合作路”。1997年,边大爷家14口人分得承包地22.12亩,承包合同2027年到期。老两口主要种小麦和晚玉米,两季能落1季的钱,亩均年纯收入1300—1400元。2010年,边大爷把地流转给了村里的富达专业合作社,每年得800元/亩现金+200元/亩购物卡,“多好、多省心。”全家享受村里每人每月10斤米、15斤面、3斤油、30元的副食补贴,冬天每人30平米的取暖费补贴,逢年过节村里还给鞭炮、肉、瓜子等慰问品。边大爷这样年满60岁的村民还能享受村里的免费理发、免费早餐服务。住上楼房还想不想种地了?边大爷说:“只要有合作社在,就不想再自个儿操持地了。还是得走合作社,个人经营咋挣钱?入合作社就中了,还是合作社好。”

  二、感,乡村脉动

  理论是灰色的,实践之树常青。通过1个月的走访交流,我感受了当地农民对农业农村发展的朴素的情感,对做好合作社指导服务工作有了新的定位和思考。

  (一)感受劳动的辛苦

  支农劳动是我们接地气的一项重要活动内容。一个月里,我拔过草、间过苗、施过肥、扛过麻袋、掰过玉米……,对于久住城市的我,农田里的青苗露水更具有亲和性,也深感田间劳动的艰辛。第一次支农劳动是到边大姐家的白菜地里拔草。早上5点刚过,太阳正羞答答地露脸,来到菜地已经不算早,边大姐的老公赤膊赤脚配药、雇的人工已经开始给菜地打药。我们在还没打药的一小片菜地上入脚,两脚叉开走在一垄菜的两边,一下巡视三垄菜,见草除根,有发育不好的小菜苗也要拔掉。两手两脚泥,裤子上沾满了露水。都说“斩草要除根”,可知草根远比菜根长,再加上满手湿泥,一打滑,根本使不上劲。简单的重复劳动,一直要弯着腰,从西到东走一趟下来,虽然腰酸背痛腿抽筋,但保质保量完成了这三垄菜的拔草任务。感受到野草这样强大的生命力,我突然联想到青年干部的成长也得适当有野性,常接地气,才能有底气、充满生气、练就骨气。

  支农劳动只是我这一个月生活的一部分,但却是农民的一辈子。我们到村里的养猪户家,看猪圈,粪臭熏人;聊猪价,波动愁人。养猪户安永顺说,毛猪能卖7元/斤,农民才不亏本。今年上半年毛猪价一直是5元/斤左右。“猪的行情谁也看不透,市场的事谁也说不准。只能交给市场,涨就涨,跌就跌。”即使这样,安永顺在猪圈里看到他养的猪,还是深情地摸一摸、拍一拍,像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充满感情。坚韧、可爱、可敬的中国农民。

  (二)感受农民合作社砥砺前行

  2009年6月10日,村里成立了玉田县富达农民专业合作社,承担村里发展农业的任务。合作社注册资金900万元,成员480户,成员与合作社没有直接产品交易关系。已流转土地2336亩,占该村全部耕地的91%。实际生产面积1365亩,分成两部分,靠村南边是大棚300亩,生产食用菌、蔬菜和草莓;其余大田主要种植玉米、小麦和中药材。

  一方面,富达合作社的收益分配体现了保护普通成员利益。富达专业合作社成员大多是以承包地入股,少数党员和村民代表身份的成员还有一些出资。2013年总收入518万元,盈余85.09万元,拿出51.05万元进行盈余分配。入股土地比出资享有更多权益,除每户成员麦秋时分得300元外,还享有1000元/亩(800元现金+200元新村超市购物卡)的流转费。这种分配方式肯定了以土地入股的普通农户的利益,在入户调研中,农民成员的交口称赞也验证了合作社的做法。

  另一方面,通过看生产基地、听村民讲述、访管理人员,我感到富达专业合作社在做大做强的路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经营上,合作社没有实行产品订单,产品价格很容易跟着市场波动“荡秋千”。2013年,红萝卜市场价从往年的1.8元/斤跌到2毛钱/斤,而拔萝卜人工费10元/小时,合作社不得不放弃收获。食用菌生产遭遇了前两年低价后,今年价格涨到3.2—3.6元/斤。即使面对好市场,由于村里没有成规模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合作社也不敢贸然扩大食用菌生产规模。在生产管理上,虽然土地成规模了,但经营上还是以前一家一户生产的老办法,合作社没有自己的植保作业队伍和农业机械,整地、打药、拔草全靠经理打电话雇小工,雇工责任心自然难保证。在财务管理上,刘现庄集团财务总监王冬艳自学了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但仍沿用企业会计制度记账,以免除每月转换企业会计制度报税的麻烦。

  (三)感受农业还需科技支撑

  我和调研组的同志们走出村庄,调研了唐山猫王农民专业合作社,领略了国家示范社的风采。猫王合作社成立于2007年11月,成员371人,经营土地8000多亩,其中林地5000多亩、平地2000多亩。65岁的理事长张金齐有一颗追逐科技的年轻心,专门用230亩土地,作为培育示范新技术新品种的试验田,试种了多杆多穗玉米、神仙草、包尖白菜等,让农民成员亲眼见到丰收的成果后,再推广应用优良品种,合作社提供统供统销服务。张老把科技致富当成宝,和西北农林大学的教授一起研制果汁压榨设备并申请了专利,实现了超高温瞬间杀菌,做到果汁无添加(NFC);应用北京农科院教授研发的有机肥种植包尖白菜,具有降血糖功能,专供糖尿病患者,一颗白菜至少卖到30元。合作社3000亩蔬菜种植基地获得绿色认证,抓住了“农校对接”的商机,与北京高校采购中心签约了蔬菜销售合同,年销售量约30万斤,占合作社蔬菜年产量的10%。现在,张老正打算引进冷压杀菌设备,突破靠温度杀菌改变果汁口味的弊端;开展“农社对接”,办自己的销售门市部,购置冷链运输车辆,将合作社生产的净菜直销北京和天津社区。得益于专家下乡、农民上学带来的科技支撑,张老和他的猫王合作社越走路越宽。

  相比之下我感到,刘现庄村的富达专业合作社更像是躲在村委会羽翼下的幼儿,参与市场竞争的意识不强,科技施种、科学管理的能力欠缺,土地规模上去了,生产经营的理念还停留在一家一户的水平,合作社购买化肥贪图小便宜、缺乏施肥次数和效果的综合考虑,依靠能人的奉献和贡献带动的效应明显,土地流转租金、社员各项生活补贴都由村支书兼理事长白利国垫资。从长远看,合作社给成员的福利成本将不断加大,如果没有有竞争力的农业产业带动成员收入的稳定增加,合作社的可持续发展将面临困难。不仅我们要走出村庄,村庄里的人更应该看到外面的世界。

  (四)感受农村金融改革探索试验

  凭借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的优势,鸦鸿桥镇于2012年1月19日成立了全县首家开展成员资金互助的合作组织——福泰农村资金专业合作社,坐落在刘现庄村。目前共吸纳社员1034户,吸收股金1137.28万元、互助金1675.58万元,投放资金余额2580.50万元,累计投放资金830笔、7974.4万元,270个农户从中受惠。2013年营业收入376.63万元、成本335.30万元,利润41.24万元。至今还没有发生过成员逾期不还的情况。福泰资金合作社在玉田县民政局注册登记为民办非企业单位(合伙人),业务范围是吸收股金、发放互助金。设立了成员大会、成员代表大会(15人)、理事会(5人)、监事会(3人)。工作人员分成出纳、会计、微机、复核和经理5岗7人,除出纳和复核岗不能相互轮换外,其余人员定期轮岗。申请入社需经过填表申请→2名外勤上门调查→交理事会审议→理事长签字审批,入社审查最长不超过5天,一般2天就能办完。成员退社需入股三年以上、经成员代表大会审批。成员借款最长3—4天就能借到,经提交借款申请书→2名信贷员开展借前调查并填写调查情况表→理事会审议、理事长审批→签订借款合同→放款及借后跟踪。借款期限分为半年和1年两档,资金投放年利率按农村信用社同期同档贷款利率执行,分别为12.32%和13.2%。实行比例控制,单个成员持股比例不超过股金总额的20%,累计借款不得超过10万元。借款5万元以下由2名保证人担保,5—10万元由3名保证人担保。实行专户管理,在当地信用社开设了账户,信用社按活期存款利率付息,每天现金零库存。借款用途管制,投放对象全部是本社成员,投放项目主要用于农业生产。专业化管理,聘请信用社退休主任担任合作社经理,每年请唐山市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出具审计报告。

  玉田县至今共批准成立了2家这样的资金互助组织。我感到,福泰资金合作社整合农户闲散资金,支持发展农业生产,具有支农助农、门槛较低、手续简便的优势,是农民进行小额投融资的一条有效渠道。尤其是成员多是亲戚朋友和邻里乡亲,合作社对借款人家庭经济状况掌握得全面清楚,既可以减少信息的不对称,也能利用农户在熟人关系中的社会资本加大借贷者的违约成本,有效降低了资金运行的风险。正如合作社刘荣杰经理说的,“发展农村资金互助是个宝,只要按章程办,就没有风险。希望政府能出面宣传资金互助组织的好处,增强农民的信心。”

  但同时,地方对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的实践与中央要求还是有一定差距,突出表现在固定回报的设定上。2014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了“不支付固定回报”是社区性农村资金互助组织发展的前提,实际上福泰合作社的互助金享受固定利息回报,存期分成3个月、半年、1年、2年、3年、5年六档,年利率执行农村信用社同期同档存款利率。合作社还实行存款奖励,每1000元存款奖励33元新村超市购物卡。这样算下来,成员存款实际年利率达到“利息+奖励”6.6%的水平。合作社也有苦衷,坦言如果不给农民承诺类似“利息”的回报,农民是不会拿钱放进来的。在这种制度设计下,当地加强了对资金总量的监管,要求“运营时间1年不超过1000万、3年不超过5000万”。

  三、思,新农村建设背后的隐忧

  (一)农村金融创新步履维艰

  玉田县自2011年12月被农业部、人民银行、银监会、保监会等部门批复为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以来,通过组建农业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资金互助组织等新型农村金融组织,丰富县域金融业态,探索建立现代农业投融资机制。截至2014年6月末,玉田辖内有银行业金融机构10家、82个网点,其中农村网点50个、占全部网点的60%。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92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37.7亿元,存贷比为46.1%。尽管有这样的优势,农户贷款难、保险理赔低等老问题还是普遍存在。

  我调研走访到的村民马文芝今年53岁,从1987年花50元钱买一头“老窠”(即能繁母猪)开始,已经养了27年猪,目前存栏200余头。老窠价格不断涨,从当初的50元/头涨到2013年的2000元/头,但1只能繁母猪死亡获得的保险理赔才600元/头,相比起来,马大妈觉得赔偿金还是有些低。借2004年县里鼓励养猪的东风,马大妈由叔父作担保向信用社贷款2万元,用来办猪场、盖猪舍、备饲料,到2006年分2期还清,贷款年息6%。此后猪场挣点钱就投进去,再没有贷过款。马大妈说,现在贷款不容易,主要是没有符合条件的抵押物,想贷款必须得找熟人办事。

  缺乏有效抵押品导致的贷款难问题不仅难住了农民,也难住了合作社。县邮储银行反映,目前该行没有针对合作社量身定做的贷款产品,合作社贷款只能按小企业贷款标准衡量,要求以房产抵押或机器设备动产质押,几乎没有合作社有符合标准的抵押品。县邮储银行通过给刘现庄村富达专业合作社的成员发放小额农户贷款,间接支持合作社发展。县财政独资的兴玉担保公司也是通过合作社带头人的个人资产提供的反担保,为其个人贷款提供担保。

  金融创新呼唤可操作的办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赋予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2014年中央1号文件要求“在落实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的基础上,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允许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向金融机构抵押融资。”从我们调研到的县信用联社、小额贷款公司等机构都认为这是一件好事,但要使好政策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还面临许多制度障碍。物权法、担保法等明确规定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等不得抵押,金融机构要开展这项业务将面临较大的法律风险。需要从顶层设计上推进,修改完善法律规定,为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破除法律障碍,并在权利登记等事项上作出具体明确的规定。

  国有银行吸储惜贷的现象仍未改变。各家银行均在农村地区大力吸收储蓄存款,有的还实行存款奖励,但在发放贷款尤其是农业贷款方面慎之又慎。保证担保贷款额度较小,满足不了大额资金需求。抵押担保贷款审查程序较多、审批时间较长,对抵押质押物的要求较高。目前县信用联社涉农贷款余额60亿元,其中农业贷款余额仅19.9亿元。银行进行贷前调查和贷时审查,也考察主要借款人的经济实力。

  (二)现代农业渴求人才引领

  人才是农业农村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刘现庄的发展印证了这一点。一是农业需要接班人。走在刘现庄村,发现青壮年劳动力不少,但在地里能见到的都是老年人,以妇女居多,访谈中发现年轻人基本没有接手种养业的意向。村民说,“现在给儿子娶媳妇,人家首先要求在县城买楼,年轻人自然就到城里找份工作。干啥不比种地强?”难得在刘现庄村的富达专业合作社碰到了安福元,这个1987年生的小伙子是合作社的唯一一名年轻人,负责合作社8个草莓大棚的生产。问起他为什么从事农业,也是因为“在村里也能住楼了,还不用像城市人那样承担房贷”。远足时经过的邻村苏家铺村也是这样,个别耕地更是撂荒,近30亩的耕地上杂草长有一人高。长期下去,农业没了接班人,也没了发展的活力。要解决这些问题,还得坚定地走组织化、规模化的道路,通过培育壮大农民合作社,培养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为青壮年农民在农村施展手脚提供舞台。二是农村带头人需要开阔视野。听说我们“接地气”要支农劳动,合作社理事长几乎异口同声地感叹:“我们不缺你们的体力劳动,想要你们动动脑筋,在发展思路上帮我们出出点子。”这些合作社的带头人大多数是农村能人,具有奉献精神、较好的农业生产技术、市场营销经验和基础,接受新知识的愿望很强烈,但对合作社达到一定规模后的发展走向感到迷失。面对他们的需求,必须加大力度开展“菜单式”培训,以“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针对合作社关注的重点难点问题,量身定制产销衔接、农资选购、电子商务、质量安全等专题研讨班,重点培养他们市场营销、投入品管理、物流配送等专业技能,以提高他们依法办社、按章办事的意识和谋划发展、做大做强的能力。

  (三)农村集体产权关系亟待理顺明晰

  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强统一服务功能,刘现庄村成立了刘现庄农商集团有限公司,下辖富达福泰资金专业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用品供应中心、新村超市、村民服务中心、物业管理公司、收藏家协会等部门,收益纳入村集体收益。村支书白利国名下有花炮厂、印刷厂、钢管厂、加油站等工业企业和加工制造业。随着资产增值,需要明晰产权归属,理顺集团内部资产产权关系、民营资产与集体资产的产权关系;明确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将集体资产折股量化到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发展农民股份合作,保障农民对集体资源和经营性资产权益的分配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