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渠道了解县情、民情、农情和干情
多渠道了解县情、民情、农情和干情
我部在贵州威宁挂职干部 赵明 邱锋
到贵州省威宁县一个多月的时间,我们2位挂职干部先后调研了9个乡镇,参加了县委扩大会议、全县经济工作会议、全县干部会议等,多渠道多方面地了解当地情况,尽快适应环境,投入工作。
一是通过下乡调研,了解基本生产生活情况。1月7日晚上到达威宁,9号就开始下乡调研。威宁县是农业县,全县最大作物马铃薯常年种植160万亩,玉米110万亩,蔬菜55万亩,烟草35万亩,中药材20多万亩,黑苦荞20万亩。据了解,代表性作物马铃薯2011年增产不增收、2012年减产但增收、2013年增产又增收。在我们选择的9个调研乡镇中,县城西北方向的小海、迆拉、牛棚等乡镇为高原台地,地势相对平坦、连片,是传统农业重点区域;县城南向的么站、金斗等乡镇山势较高,石漠化程度较大,相对贫困,也是威宁扶贫的“政治高地”;县城东向的金钟、炉山则是半工业半农业乡镇;县城北向的盐仓、羊街等乡镇处于中间位置、特点不突出。调研期间,我们感受到了当地农民的质朴和热情。有一次赶上金斗乡袁大爷家杀年猪,袁大爷热情邀请我们吃杀猪菜,并表示“进农家门、喝农家水、吃农家饭的干部我们最欢迎”。
二是通过学习农谚和俗语,了解农情和自然气候条件。当地农谚说“吃的是洋芋果、烤的是转转火”,反映的是威宁农民千百年来都有种植洋芋(马铃薯)的习惯。如今,勤劳的威宁农民将洋芋面积发展到近170万亩,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50%以上,产量占粮食总产量的26.6%,人均可从洋芋生产中获得近400元收入,“小土豆做成了大产业”。生活中有很多俗语生动地反映了当地自然气候条件。比如,“四川的太阳云南的风,贵州落雨当过冬”,反映的是当地的气候冷凉,即使在夏天下雨也很冷,更别说冬天了。“地穿甲”反映的是威宁特殊的气候条件,冬季一下雨,就发生凝冻,仿佛地面穿上了一层铠甲,出行相当的不便。到达的第二天赶上下雨,我们2人早上一出门便结结实实地摔了一跤,切身体会了“凝冻”对出行和生活的影响。“天晴一块钢、下雨一包糟”、“天晴一身灰、下雨一身泥”反映的则是过去交通基础设施很差,道路泥泞。“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则是天气和自然条件的生动反映。“抬头见山、出门靠攀”则是部分山区地理条件最真实的写照,金斗乡新政府大楼都找不到一块平整地来修,最终建在半山腰,驱动能力差一点的车下得去上不来。我们还了解到一些冬季出行常识,据司机邓大哥说,只要早上汽车前窗有霜,往小海镇、迆拉镇、牛棚镇方向肯定凝冻,晚上必然大雾,能见度大概10米,出行很困难,这也为我们选择调研路线提供了有力参考。
三是通过参加会议,了解全县经济发展情况。春节前参加了县委十一届五次全委扩大会议、全县经济工作会议、人大、政协等几个重要会议。通过会议了解到,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多年来十分关心威宁的发展,2013年各部委、各部门继续加大对威宁的扶持力度,“威宁试点”继续延续,省直管县试点开始试运行,县委县政府按照“突出一个主题(发展)、实施两大任务(小康建设和扶贫攻坚)、做好三篇文章(农业的文章到工业去做、农村的文章到城镇去做、落后地区的文章到发达地区去做)、抓好四项工作(人口与计生、信访维稳、安全生产、整脏治乱)、办好六件实事(教育与文化、医疗与卫生、住房与环保、社会保障、交通和水利、就业工作)、强化四大建设(组织建设、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党风廉政建设)”的思路,大力解放思想、切实转变作风、深化改革开放、强化统筹发展,各项工作取得新成绩。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9.05亿元,增长16.7%,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农民人均纯收入5635元,增长15.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979元,增长10.07%;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达72.5%,提高6.5个百分点,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基础大改善、城市大拓展、形象大改变,创造了“威宁速度”、树立了“威宁形象”、培育了“威宁精神”、塑造了“威宁经验”。但是,全县小康目标实现程度远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交通、水利、电力、信息等重要发展瓶颈还没有完全破解,扶贫攻坚任务依旧艰巨,贫穷落后仍然是主要矛盾、加快发展仍然是主要任务。
四是通过交流座谈,了解干部精神状态。在调研中,我们发现一个特点,乡镇政府大楼上到处都是励志、鼓干劲的标语横幅,在交流座谈中也更加直接地感受到基层干部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以么站镇为例,在“凝心聚力、苦干实干、攻坚克难、勇于争先”的威宁精神感召下,提出“构筑驿站精神高地、引领冲出经济洼地”口号,大楼醒目位置张贴了习近平总书记“实干兴邦、空谈误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等讲话标语。镇党委书记陈江海说,么站镇开门就见山,看不出去,眼光受限,在全县大发展的背景下,要求干部登山望远,左看宣威(云南)右看威宁,“比学赶超”。近年来,干部工作状态和精神状态发生了巨大变化,以前是“满招呼、全答应、事不干”,现在是“听安排、抓落实、促成绩”,很多农村致富项目都是干部们先用工资垫资,带头示范干。“只要精神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我们看到了威宁基层干部奋勇争先、带领百姓致富奔小康的强烈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相关新闻
- 关于新常态下新疆棉花目标价格补贴政策实施效果的评价及对策建议 2015-07-10
- 关于种粮大户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2015-03-25
- 安塞挂职侧记(三) 2015-02-04
- 安塞挂职侧记(二) 2015-02-04
- 安塞挂职侧记(一) 2015-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