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入隆冬,气温日寒,在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到处是热火朝天的施工场景,各施工队伍正在紧锣密鼓作业,土地平整、渠沟布设以及冬季造林……成为冬季农田里的靓丽风景。
走进蛮会镇星火村2021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记者看到经过前期平整地垄、清运积土、填埋渠沟等系列工程建设,之前零零散散的土地变成了“田成方、路成网、渠相连”的现代高效农田。
李阐虎看着自家的35亩土地全部被平整,心里颇为感慨,“我种了三十五亩土地,这次全部整改了,不仅地块变大了,而且淌水等方面都很方便,同时还配套了渠、桥涵口闸、道路,这样种地成本就节约了,收入就提高了。”
施工现场,主管部门、建设单位、村民三方合力,和时间赛跑,抓住冬季造林的有力时机开展渠路两侧的植树工作,同时道路、渠沟的修整等扫尾工程也在同步进行。杭锦后旗蛮会镇星火村党支部书记常智明介绍说,“星火村今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1.2万亩,涉及10个组,目前各项建设有条不紊稳步推进。”
这是内蒙古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内蒙古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强化责任落实,加强投入保障,广泛调动农牧民群众积极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取得了积极成效。2019年以来,全区新建高标准农田1207万亩,累计建成4503万亩,节水、节电、节肥、节药、节人工效果明显,亩均粮食产能增加10%—20%,亩均节本增效约300元,为保障农牧民持续增收,支撑粮食产量连续4年达到700亿斤以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据了解,2021年内蒙古农牧厅与内蒙古相关部门、各盟市聚力攻坚,抢抓施工窗口期开展了“双月攻坚”“土地整理大会战”,印发了10项管理制度办法,开展了旱作和绿色数字农田建设模式试点,多次召开现场推进会,加强实地指导服务,强化督办落实,截至目前,按国家滚动口径统计,今年已建成378万亩,完成总任务量的82%,基本达到国家序时要求,剩余81万亩任务预计年底前可完成。
“高标准农田建设事关国家粮食安全,事关乡村振兴战略全局,是一项打基础、利长远的重大工程,也是一项硬任务,下一步,我们要尽快将国家下达的2022年度400万亩建设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具体地区、具体项目上,按照‘四水四定’原则,优先在永久基本农田、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保护区、粮食主产区上布局,抓紧开展施工前准备工作,争取早开工、早建设,按照田、土、水、路、林、电6项工程综合配套要求,严把质量关,坚决杜绝半拉子、豆腐渣工程,确保一步到位建成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的高标准农田,夯实粮食安全基础。”内蒙古农牧厅农田建设处处长林利龙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