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防治禽流感专题 > 解读禽流感

面对禽流感:滥用抗生素很危险

日期: 2004-01-30 11:36 作者: 来源:人民网 【字体: 打印本页

  1月12日,世界卫生组织公布,越南有11人感染H5N1型禽流感,1月14日,世卫组织根据越南的情况及流感大流行病预防计划,宣布进入戒备状态。目前,越南有18人受H5N1感染,其中12人死亡,死亡率很高。美国疾病控制中心已派人由亚特兰大总部飞到越南协助防御疾病。

  “H5N1型禽流感有潜在风险成为广泛传播的大流行病,如果禽流感真的在大范围内发生,我们全都会有麻烦。”1月17日,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驻泰国曼谷的国际突发疾病项目(InternationalEmergingDiseaseProgram)办公室主管斯科特·多威尔(ScottDowell)接受记者电话访问时表示强烈担心。

  事实上,H5N1并非第一次感染人体。在1997年,香港首次有H5型禽流感感染人类,此类禽流感病毒引起的症状与一般流感病征相近,包括突然发高烧、身体不适、咳嗽与喉咙痛等,,通常在2-7天内自然康复,但部分个案会出现病毒性肺炎及其他致命并发症。当时香港有18人“中招”,6人死亡。

  警惕特大流行病

  现在适值流感高峰期,斯科特·多威尔最担心的是一旦受H5N1感染的人,同时有人类自身的流感病毒,两者相结合而变种成全新“病毒型号”,其特点若可以人传人,便有可能出现大规模流行病。虽然目前H5N1仍然透过禽畜传播给人,然而“H5N1在人类之间传播愈广,它就愈有机会碰上一个原来已有流感的人。这就是世界各地科学家如此担心的缘由”。

  史葛表示,最重要是流感变异速度快,不但每年的流感病毒已变异,“而且上个月传播的流感和这个月的流感,在基因上已呈现差别”。由于人体内的免疫系统从没接触这个新“对手”,难以招架,情况可能要比非典更可怕。

  斯科特·多威尔表示,在1997年,H5N1只在香港出现,没有传播开去,但这次在亚洲,自去年10月起,H5N1分别在越南、韩国及日本同期出现,相当有可能互相之间有关连,譬如由野鸭及野鹅在迁徙时传播或家禽在转移过程中散播病毒。

  他还提到另一个潜在风险:由于农业地区的医疗系统较落后,禽流感的最大风险者是农场里工作的人。禽流感病毒可在禽鸟体内存活10天,经排泄物散播,人们吸入有关病毒后可能得病,所以饲养禽畜的农民及屠宰家禽作加工用的工人,风险最大。在农村地区,即使有人被禽流感侵袭,在实验室设备不足的情况下,未必立即能查出病源。加上通报制度不完备和医疗水平的低下,救治更难,一旦发生感染,情况将更难收拾。

  泰国国际突发疾病项目由来

  泰国的国际突发疾病项目(IEIP)办公室是美国CDC的第一个海外办事处,这个项目是根据美国CDC于2002年完成的全球策略计划而成立。该计划指出,由于全球的联系愈趋紧密,要有效控制流行病,需与其他国家合作。

  泰国政府卫生部门对此十分支持,所以美国疾病控制中心决定落户曼谷,通过将双方的资源融合,及早发现和迅速控制各种突发疾病,有效增强了泰国对突发疾病的防治能力。这对美国和全世界都有积极意义。

  据多域介绍,IEIP办公室主要有4大工作:通报、研究、培训和监视可能有的流行病。

  通报是各项工作的重点,焦点是肺炎。泰国原来也有通报机制,依靠医生或通报室的报告,执行上不算很严谨,导致通报率低。而且由于当地欠缺高质素的实验室,没法有效检验出一些未明病毒,通报自然有困难。以往有不少个案死于肺炎,但来源和感染途径都不清楚,对于肺炎也无从控制。为了提高通报效率,泰国在多个省份投入了大量资源,IEIP办公室的首要任务是提高通报系统效能,双方互相合作,努力提供准确的数据以供分析。

  其次是做研究及培训。在研究方面,IEIP办公室专家以一些省份作试点,进行数据分析,了解当地发生肺炎的特点。

  他表示培训是重要的一环,也是双方互相观摩的渠道,主要在流行病学及实验室科学两个范畴。通常由两位分别来自美国及泰国的研究员进行合作,在合作的过程中促进东西方的医学文化融合,丰富双方的知识。例如上个月双方的合作队伍在泰国一个省份了解当地肺癌率偏高的原因,初步结果显示与当地丙型肺炎普遍有关,这有助当地作相关防治的工作。

  IEIP除了在泰国的活动外,还积极有效地参与其它亚洲国家或地区的突发疾病的研究和合作。在去年非典爆发期间,IEIP办公室忙了5个月,除了泰国以外,还到台湾地区、新加坡及老挝等地,协助当地卫生部门防治非典,改善通报程序及识别非典个案,以便有效医疗。

  疫情过后,IEIP办公室参与和促进东盟及中日韩三国召开有关流行病的重要会议。最后一次会面在曼谷,13国都派流行病专家代表出席,并达成共识和进一步促进沟通。因此,越南在1月初出现人类不寻常的流感(后来证实为禽流感)时,泰国及其他东盟国家很快得到了消息,并确定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以防止该病的大规模流行。

  另外,美国CDC的第二个IEIP办公室将设于肯尼亚。多域介绍,这是刚在今年年初达成的共识,现在正在寻找合适的办公室地点,预期在几个月内能开始投入工作。

  滥用抗生素的危险

  当被问及在亚洲地区最大的挑战是什么时,多域显得有些犹豫。“我们面对一些利益冲突,需要在保护人类健康及保障经济利益之间作出平衡。”

  在人们的医疗意识方面,他比较关注的是过度使用抗生素的问题。与不少亚洲地区一样,在泰国购买抗生素十分方便,无需医生证明,导致抗生素的广泛使用。问题是病毒很早接触抗生素,就很容易形成抗体,使以往有药可医的疾病逐渐变成无药可救(病毒已不怕那种抗生素,需要发展更强力的新型抗生素),例如一种由细菌感染的链球菌肺炎就是这种情况。

  美国在5-10年前便开始注意这个问题,经过大力宣传后,有效减少了不适当地使用抗生素的情况。他认为亚洲需要认真处理过度使用抗生素的现状。

  另外,他感到在亚洲城市化水平高的地区,突发病的防治成效较显著,而在乡村地区,由于医疗设备相对不足,IEIP想在这些地区形成影响力需要更多资源,推行医疗工作的挑战很大。 21世纪经济报道 彭少芳 (责任编辑:康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