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鸡大县”广东新兴鸡农为何“两不怕”
新华网广州2月17日电(记者凌广志、车晓蕙、徐清扬)在禽流感肆虐之际,记者日前在全国养鸡大县新兴县乡村采访时看到,这里养鸡户心态平稳,生产有序。鸡农们说,县里有农业龙头企业为主体、政府防疫队伍拾遗补漏的“防疫网”,我们不怕禽流感;挂靠温氏等农业龙头企业,利益有保障,我们不怕市场波动、养鸡亏本。 簕竹镇梁宗焕鸡场有鸡舍24栋,饲养22万只肉鸡,是农业龙头企业温氏集团比较大的一家挂靠养鸡场。穿上经紫外线消毒过的外套和雨鞋,趟过消毒池,记者才得以进入鸡舍。温氏公司驻厂兽医陈森德正在鸡舍巡视,他告诉记者,这个鸡场去年8月开始养鸡以来,一直实行封闭式管理,没有经过严格消毒,任何人都不能随便进入鸡场。从进鸡苗开始就实行免疫、消毒、饲养全过程控制。 穿过一条撒满石灰粉的涵洞,一家小型鸡场展现在眼前,场主是大河坝村村民赖洪锦。说起禽流感,他连说“不怕、不怕”。在他家鸡舍的墙壁上挂着一本《肉鸡饲养情况登记册》,上面记录着每天对鸡只的观察、免疫、投放药物等详细记录。记者算了一下,从去年12月下旬进鸡苗以来,已先后4次注射了禽流感等疫苗。现在鸡舍里养有5700只麻鸡,再过20多天就可以上市了。 新兴县现有1.8万多养鸡专业户,存栏鸡4500多万只、年上市量超亿只,是全国闻名的养鸡大县。县畜牧局局长冼大华说,全县已有98%的养鸡户加入了“公司+农户”的产业模式,除国家重点农业龙头企业温氏集团外,县里还有多威、穗深等省级农业龙头企业。这些龙头企业向鸡农统一提供鸡苗、饲料、疫苗,都建立了严格的防疫体系和程序,在禽流感预防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如温氏集团已形成由动物防疫专家、集团动物防病科研团队、驻场技术人员和基层助理员等700多科技人员组成的四级防疫保障体系和技术服务体系,每年投入3000万元开展动物防疫等科研攻关。这使全县的养殖业防疫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如果没有温氏这样的龙头企业,就不会有现在的良好局面。 新兴县委分管农业的副书记邹国明说,全县绝大部分养鸡户挂靠公司,占总数不足2%的散户则成了政府防疫的重点,为此县里拨出资金,专门组织了免疫巡逻队深入农村零散养殖户逐家打疫苗,防疫工作压力也大大减小。 养鸡是新兴的支柱产业之一,经过多年培育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在禽病防疫、农民增收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当遇到市场风险时,龙头企业更是发挥着带领农户抵抗风险的巨大威力。 记者来到簕竹镇大冲村李玉林的养鸡场时,只见这里的鸡舍空荡荡的,地面刚刚清洗过。50岁出头的李玉林拿出一张长长的电脑打印单,上面详细记录着:2月5日出栏9634只鸡,公司回收价135604.8元,扣除支出,平均每只鸡收入1.4元。 “外面禽流感闹得凶,鸡价下降得很历害,可是公司是按原订的合同收购我的鸡,所以不会犯愁鸡卖不出去。”自1990年开始挂靠温氏集团以来,李玉林已经养了十几年鸡,“从来没有亏过本,每只鸡都有1块钱左右的收入。”李玉林说,就是去年闹非典市场波动特别大的年景,他仍养了3批鸡,共收入了4.5万元。 对市场波动引起的亏损,企业又是如何承担呢?温氏集团副总裁黄松德承认此次禽流感确实给企业造成了很大冲击。自1月27日国内宣布发现禽流感疫情以来,肉鸡的价格从正常的每斤4.2元降到了1.5元,一只鸡要少卖5元左右,半个月里企业损失就达8000多万元。 “但越是市场低谷越是养殖户考验公司信誉的关键期,必须保证养殖户的合理收益,才能使企业拥有稳定的养户队伍,”黄松德介绍,去年上半年的非典时期也一度出现了销量骤减、鸡价大跌的情况,但非典过后鸡价上涨,到去年底公司就挽回了损失,而全年平均每个养鸡户也拿到了1.7万元的纯收入。(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