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发展茶叶生产

广西春茶生产情况汇报

日期: 2005-06-15 11:27 作者: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厅经作处 【字体: 打印本页

  一、全区春茶生产情况

  2005年广西全区春生产虽然经受早春长期低温、干旱等不良气候的困扰,春茶采摘季节比正常年份推迟15天左右,但由于茶叶市场的旺销态势剌激茶区农民加强对茶园的管护,今年我区春茶产销形势十分看好。其主要特点是:一是产量大幅增加,预计全区春茶产量达8600吨,增长达10%以上。其中最高是三江县31%。产量增幅较大的原因是去年茶叶销势良好,农民种茶收益高,茶园管理质量好于往年;二是春茶价格普遍好于往年。全区春茶普遍销售良好,春茶已无库存。主要销往北京、上海,广州、江浙一带地区。部分中高档春茶出口。普通中档大叶种烘青毛茶(主要作茉莉花茶茶坯)由2005年8~9元/㎏上涨到16~20/㎏,低档大叶种烘青毛茶也由去年的8元/㎏上涨到10~12元/㎏,这些原料40~50%来自云南省,受近年云南省部分大叶种原料转产普洱茶,需要大量中低档晒青原料的影响,造成烘青毛茶原料价格也同时上涨。横县茶叶批发市场茶坯价格受云南茶叶价格上扬的影响,中低档茶坯价格也上涨4~6元㎏。春茶价格涨幅最大的是高档茶,超过30%。部分龙井茶价格涨幅超过50%,主要原因是生产龙井茶的原料中小种,例如九坑种鲜叶价格瀑涨,特级(龙井形)扁茶产区价格高达500元/㎏,芽茶也高达300元/㎏。春茶生产品种主要有毛尖、毛峰、螺形茶、扁茶、芽茶、针形茶等。三是广西春茶上市早,比江浙一带早一个月,鲜叶质量好,价格相对销区有比较大的价格差,吸引了大批客商来桂加工或买茶,促进了春茶产量和价格的大幅度增长。四是各级政府特别是象三江、昭平、凌云等产茶山区县高度重视发展茶叶生产,积极发展名优茶、无公害茶,提高产品质量和产量提高较快。五是近年来各地大力推广无性系良种,新投产茶园面积增加,单产提高。

  二、夏秋茶叶生产情况分析

  (一)夏茶产销情况

  广西茶区夏茶主要生产红茶和烘青,约占全区茶叶总产量的50%左右。红茶包括红碎茶和红条茶,由于受国际市场的影响,生产量有限。大部分烘青绿茶以生产作茉莉花茶茶坯的特级、一级和二级烘青为主。受近年来茶叶销售形势的影响,预计今年我区夏茶产量仍将保持增长态势,增幅在10%左右。价格方面一是受目前国内劳力、煤、电等生产成本上涨的影响;二是受来自云南省茶坯的大量锐减,估计市场销价会上涨。

  受原材料的影响,广西茉莉花茶最大生产企业――石乳茶叶责任有限公司生产的各级茉莉花茶价格上涨8~10%。北方市场花茶价格因为原先进货尚有库存,预计新茶上市后价格会上扬。

  (二)茉莉花产销情况预测

  我区我国茉莉花生产主要集散地,年加工花茶8-10万吨,仅横县年加工量就在5万吨以上。受气候影响,今年横县茉莉花过了五一才开始采摘,比正常年份推迟了15天以上。由于云南省元江茉莉花新基地开始产花,该基地今年4月22日大量鲜花上市,云南省茶坯在本地加工,而往年横县的花茶坯中云南茶坯占相当大比例,因而造成横县茉莉花茶加工能力过剩,会出现有花而无茶来加工的不利局面,花价比往年低,现在的花价是6元/㎏,比上年10元/kg低40%以上,估计随着伏花期的到来,大量伏花上市,花价还会下跌。

  (三)秋绿茶产销情况

  秋绿茶是广西的优势,由于茶叶生长期长,桂南茶区每年可延长至11月,国内客商都到广西抢购秋茶。如果不出现一时的秋早,秋茶生产形势会好、价格会高。

  三、当前茶叶产销问题及对策

  (一)问题

  1、小规模经营模式的冲击。广西茶叶生产是千家万户进行,特别是在新茶区,基本是农户经营管理,小规模家庭作坊。近几年,有些国营茶场也开始分茶园到职工,分散管理及加工,造成生产规模小,设备落后,基本处在原始生产状态,卫生条件差,生产成本高,产品质量不稳定,很难与国外规模经营相抗衡。必须引导适度规模经营,进行二次承包,把零星农户茶园统一起来,由大户、专业户进行经营,走规模化、产业化经营,这样才能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和稳定质量,才能获更大效益,提高竞争力。

  2、面临茶叶质量提高的挑战。广西茶叶大多是千家万户小规模经营,茶园管理粗放,厂房、设备陈旧落后,环境卫生条件较差,难以避免农药残留问题,卫生质量问题。欧盟从2000年7月1日开始实行新的农残限量指标,测定项目种类增加,指标要求更高,更苛刻,如三氯甲螨限量比原来指标提高200倍,氰戊菊脂限量指标提高100倍。近几年来广西茶叶出口量减少,农残指标不符合欧盟的要求也是主要原因之一。中国入世后虽然关税降低、限额取消,中国享受与其他成员国的最惠国待遇,但是,进口国为了保护本国利益,就会在农残卫生质量等方面制定更为严格、更为苛刻的指标要求,也就是制定新的“绿色壁垒”。广西茶叶进入国际市场,同国外茶叶竞争,首要解决的问题是农残问题及卫生质量问题,否则广西茶叶的发展将是无从谈起。

  3、无知名品牌、缺乏竞争力。随着国内茶叶市场全部放开,洋茶大量涌进国内市场。如英国的立顿红茶,以品牌优势,大举进入中国市场,广西茶叶目前还没有一个叫得响的知名品牌。也有一些广西历史名茶,如覃塘毛尖、南山白毛茶,桂平西山茶,开山白毛茶等,但没有形成产业化,有些没有产品或基本失传。广西茶叶要在国内外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就要树立自己的品牌,知名度大的品牌,否则就会被国际市场所淘汰。

  (二)对策

  1、转变观念、规模经营。入世后,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接轨,质量要求国内国际市场标准一致。改变现行小规模经营方式,实行二次承包把分散零星茶园统一由专业户经营管理,实行管理科学化、产品产业化,面对国内国际两大市场,把产品及市场做多做大,才能与国外产品抗衡。

  2、加大科技投入,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研究和开发具有较高科技含量的农产品是增强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所以政府应加大科教投入,在茶树新品种、新产品、新工艺等方面的研究和开发加大支持力度,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另外在人才培养及文化素质教育方面也要加强、提高生产者和管理者的文化水平和专业技术水平。

  3、品种良种化、产品多样化。世界主要产茶国都将发展无性系良种作为茶树种植的主体,非洲的产茶国几乎100%是无性系,日本78.3%,斯里兰卡55%,印度和印度尼西亚为30%,中国为25%左右,广西为30%。无性系良种其种性均匀、整齐,树冠平整,适合于茶园机械化推广,而且产量高、质量好。广西要茶叶快速发展,提高整体效益,就要大力推广无性系良种。

  在90年代前,广西茶叶以生产出口红碎茶为主,90年代后,红碎茶出口受阻,进行红改绿,即转为生产绿茶为主,2003年绿茶产量占全省茶叶总产量的76.6%,红茶占0.18%,其他茶占21.6%。产品单一,缺乏市场的应变能力和竞争力,广西茶叶的发展必须向多样化发展,除生产广西优势产品茉莉花茶之外,红碎茶出口将会有所转机,要适当生产红碎茶,发挥广西地理环境优势,多生产名优早春茶,也要开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产品乌龙茶,同时要研究开发一些新产品如加味茶、保健茶等。

  另外,为了适应国内外市场的需要,加快无公害茶、绿色食品茶、有机茶的开发,开展品牌战略,创出具有广西特色的品牌产品,只有这样,广西茶叶才有出路,才能在激烈竞争的国内国际市场立足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