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发展茶叶生产

重庆春茶生产情况及全年形势分析

日期: 2005-06-15 11:26 作者: 来源:重庆市农业局 【字体: 打印本页

  近年来,我市茶叶产业在市委、市政府及市级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我们始终以品种、品质、品牌为主线,通过市场化运作,推进重庆茶产业的发展。全市的名优茶开发、基地建设、品牌培育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的推进,茶农的生产积极性得到了空前提高,今年我市春茶生产总的形势是:投产茶园面积和春茶产量略有增长,茶叶产值增长幅度较大,截止今年五月中旬,据不完全统计,投产茶园面积由2004年的61万亩增加到62 万亩,春茶总产量达到11090吨,比2004年的10536吨增长5%,其中:名优茶产量4214吨,较去年2950吨增加1264吨,增长42%;名优茶产量占春茶总产量的比重为38%,较去年28%增加10个百分点;全市春茶总产值达到24570万元,较2004年的23625万元增长4%。其中:名优茶产值17690万元,较上年11576万元增加32%;名优茶均价为42元/公斤,较去年39元/公斤增加3元/公斤。

  一、今年我市春茶生产的主要特点

  (一)发挥重庆的独特优势,开发早茶、早早茶,克服不利气候影响,使名优茶产量、产值继续呈上升态势。

  今年以来,我们围绕如何发挥重庆的独特优势,开发早茶、早早茶,大力推进名优茶生产、加工的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积极调整茶叶产品结构,加强名优早茶生产技术的示范和推广,以抓好名优早茶的生产开发为全年茶叶生产的重点。尽管今春我市春茶生产由于受去冬气温较往年偏低、春季气温回升缓慢、阴雨寡日照等不利气候的影响,致使我市春茶生产受到了一定程度影响,但由于我市部分幼龄茶园进入投产期,尤其是通过品种结构调整和产品结构调整,继续狠抓名优茶开发,极大提高了茶农的生产积极性,加之中央政府税费改革的顺利推进以及使我市的名优茶比重继续保持增长势头,名茶、优质茶总体价格也呈上升态势,产品供不应求,价格增长一成左右,茶农得到较大实惠。如我市重点产茶区荣昌县,春茶前期的一芽一叶鲜叶价格达到50元/㎏,种植户仅春茶一季每亩茶园即可获经济收入3000-5000元。

  (二)实施传统绿茶加工技术和设备的升级换代,推进我市名优绿茶生产的连续化、规模化、无公害化进程。

  去冬今春以来,在重庆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市引进了第一条日本蒸青绿茶生产线及国内名优绿茶生产线20余条,极大推进了我市名优绿茶传统工艺改良和加工设备的技术改造和更新换代,提升了我市名优绿茶加工工艺的科技含量和水平,为我市茶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以品种、品质、品牌为主线,加快我市无性系茶树良种化步伐,提高全市茶树无性系良种普及率。

  通过我市几代茶人的艰苦工作,成功培育了“巴渝特早”茶树新品种。该品种春季萌动时间特早,秋季休眠迟,生长势强,发芽整齐度高,适制性强,发芽整齐度高,适应性强,尤其适合制作名优绿茶,综合性状十分突出,已成为我市重点推广的品种之一,具极高的经济开发价值,深受茶区广大茶农欢迎。截至目前,该品种示范推广面积达2万余亩,为加快我市无性系良种茶园建设提供了品种储备和技术支持。

  (四)建设无公害茶、有机茶生产示范基地,提高我市茶叶市场竞争能力,提高产品附加值。

  由于我市品种改良和生态茶园建设的发展,又一批无公害茶、有机茶生产示范基地应运而生,我市永川市石笋山茶场2000余亩茶园建设在风景秀丽,海拔1000公尺的石笋山上,并于去年通过农业部有机茶认证中心的认证,今春正式生产投放市场,产品供不应求;同时还涌现出一大批无公害茶叶生产、示范基地,全市无公害茶叶生产面积达20余万亩,为提高我市茶叶市场竞争能力和市场占有率,提升我市茶叶市场形象,提高产品附加值,提供了十分有利的基础和条件。

  二、我市茶叶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茶叶技术水平低

  1、茶树良种普及率低。今年以来通过各级农业部门的不断努力,新技术、新品种的应用受到极大关注和重视,但由于受市场、资金、技术等因素影响,科学技术的普及在地区间存在明显差异,发展极不平衡,导致我市单产水平低于全国水平,无性系良种面积不足10%,严重制约了名优茶的发展和机械化的进程。

  2、茶叶加工技术与设备落后。我市茶叶加工普遍存在厂房破旧,设备落后,卫生条件差的状况,达不到食品生产的卫生要求。这不仅造成茶叶卫生质量难于保证,而且茶叶品质很难稳定和提高。

  3、产品档次低。我市茶叶生产企业科技创新意识薄弱,生产的茶叶基本上是初级产品,深加工产品所占比例极小,产品的技术含量与附加值低,无法满足国际国内市场需求。

  (二)缺乏知名品牌和龙头企业

  虽然全市各种知名品牌达几十种之多,但都各自为阵,难以形成商品规模,没有知名品牌,缺乏龙头企业的带动,茶叶优势不明显,茶叶整体水平和形象急待提升。

  三、发展重庆茶叶产业的具体措施

  (一)做大做强重庆茶叶产业,实现茶业由传统向现代化、产业化、优质化、规模化、集约化经营转变。

  以新组建的重庆茶业集团为龙头,整合、优化配置重庆茶叶资源,利用集团现有的高标准茶叶生产示范基地、较雄厚的科技实力、较先进的加工设备、较完善的市场网络,着力打造全国乃至世界茶叶知名品牌,做大做强重庆茶产业,把重庆茶产业培育成为辐射面广、带动力强、影响力大的知名产业,实现我市茶产业的超常规、跨越式、扩张型企业。

  (二)提高茶叶科技水平,实现生产过程的标准化。

  1、制定和实施标准化质量管理体系。在重点推出打造优势品牌的工作中,制定产品从原料生产、加工、产品质量标准和生产加工技术规程,严格实行标准化生产,符合标准要求的产品进行统一品牌、统一包装,以集中优势,扩大产品规模和批量。

  2、无公害茶树良种茶叶生产基地建设。名牌产品的创立,必须以优良的原料基地为保证。针对我市茶叶生产良种率低,无公害茶叶生产水平不高的现状,为保证打造名牌产品战略的实施,必须加强对茶树良种繁育基地、良种储备、良种茶园推广以及无公害、有机茶生产基地的建设。

  3、加强茶叶加工体系建设。为了提高我市茶叶生产加工水平,保证名牌产品、战略的顺利实施,结合市经作站引进日本蒸青绿茶生产线的成功经验,大力加强我市茶叶加工设备的更新和技术改造工作,在生产基地集中成片并具有一定规模的地区,继续采取企业自筹与政府支持相结合的办法,引进投放新设备,以统一品牌、包装面向市场。

  4、茶叶产业化技术培训体系。围绕茶叶品牌的培育,制定相关的产品质量标准和加工技术规程,开展有关茶叶生产标准化、加工技术规程、无公害、有机茶生产、制作等的相关技术培训,以提高我市茶叶生产、加工专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规范化加工生产水平,最终促进产品质量的提高。

  (三)整和优势资源,加快重庆茶业产业化进程,重点推出2-3个重庆茶叶品牌。

  根据我市茶叶生产分布面广,各区域资源、气候、产品生产特色、优势等特点,根据统一规划,分期实施,因地制宜,集中成片、规模生产、突出优势的原则,立足我市茶叶产业发展的特点和现状,以主产区集中成片200-300亩以上的茶场或农户为茶叶生产基地,根据市场需要,将我市茶叶生产划分为三大产业经济带,在各区域实行产品的特色化、专业化、规模化生产经营,其规划布局详见附表:

渝南茶区

  巴南、万盛、綦江、南川

名优绿茶、花香绿茶、腊梅花茶区

渝西茶区

  荣昌、永川、大足、江津

名优早茶区

三峡库区茶区

  万州、奉节、巫山、云阳、忠县、长寿等

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茶及花香绿茶区

  根据其不同的特点,有重点的在各个产业经济带培育扶持一个能代表、体现当地产品特色、具有茶文化内涵的品牌,以龙头企业为载体,以产品生产、加工标准化管理体系为保障,配合品牌包装、宣传、营销,做大做响渝茶品牌,力争打造出2-3个具有较强市场辐射力的知名渝茶品牌。根据我市茶叶生产的传统及茶文化历史渊源、巴渝文化特色,可重点考虑“雾都”、“巴”牌、“山峡”、“一品”、“山城”等作为品牌名称进行培育。

  (四)加强渝茶产品的统一营销宣传。

  为扩大渝茶影响,提高品牌知名度,可采取多种形式,开展优质品牌的宣传、促销、推介、尝新、鉴赏,新茶上市现场炒制,茶王擂台赛、现场拍卖、新闻发布等活动,以扩大品牌的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

  (五)加强市场体系建设。

  加快市场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农业经济技术部门、合作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协会的服务功能,在市和区县(市)建立灵敏高效的茶叶市场信息服务体系、保障有力的物流服务体系、先进实用的技术服务体系和畅通有序的营销服务体系,帮助和指导生产,提高组织化程度。加大对外宣传和开放交流力度,建议设立重庆市茶叶专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