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农业厅关于打击侵犯农业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种子专项行动的工作总结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方案》(国办发〔2010〕50号)和《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打击侵犯品种权和制售假冒伪劣种子专项行动方案的通知》(农办科〔2010〕86号)精神,我厅将打击侵犯农业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种子专项行动(以下简称“双打”专项行动)作为2010年至2011年的重点工作之一,结合我省种子执法年活动,制定了《四川省农业厅打击侵犯农业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种子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川农业函〔2010〕700号),开展了一系列专项行动,取得了明显成效。现将我省“双打”专项行动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以种子和“三品一标”(即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为重点,加强了对种子交易集散地和种子交易市场的监管,依法打击无证和“偷梁换柱”生产授权品种的行为,通过专项行动,提高了全社会对品种权、“三品一标”等农业知识产权的认知度和维权意识,查处了一批违法违规行为,保护了权利人、经营者和广大农民利益,维护了公平、有序的种子市场竞争环境,发挥了知识产权制度功效,激励了农业科技创新,支撑了农业产业发展。
专项行动开展期间,全省共出动执法车辆7千余台次,共出动农业执法人员5.25万人次,检查农资企业4.15万个次,整顿农资市场1.25万个次,查处农资案件964起,查获各类假劣农资13.12万公斤,货值金额达190万元。其中查处种子案件466起,查获假劣种子4.3万公斤,货值金额达80余万元,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800万元以上。
二、主要做法
(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国务院和农业部启动“双打”专项行动后,我厅立即组织召开了“四川省农业厅打击侵犯农业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种子专项行动工作会”,印发了《四川省农业厅打击侵犯农业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种子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川农业函[2010]700号),全面部署了全省农业系统打击侵犯农业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种子专项工作。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工作目标,我厅把“双打”专项行动作为全省农业重点工作之一,作为保障农业生产、保证农民增收的重要抓手。成立了由省农业厅副厅长牟锦毅为组长、厅总农艺师潘海平为副组长,科教处、法规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处、种子站、绿色食品办公室等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四川省农业厅打击侵犯农业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种子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其主要任务是牵头负责治理种子等农业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督促检查各地区、各部门专项行动落实情况,督办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种子重大案件。根据我厅统一部署,各市州也相应成立了“双打”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并制定了实施方案,从强化源头治理、突出关键环节监管、加大执法力度、加大宣传力度等方面,明确了此次专项行动的工作目标和重点任务。
(二)广泛宣传,深入动员。此次“双打”行动时间紧、涉及面广、专业性强、工作任务重,对于维护我省农资市场正常经营秩序,提升企业竞争力和创新积极性具有重大意义。我省先后举办了“四川省种子执法年活动”、“四川省打击侵犯农业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种子专项行动”、“打击侵权和制售假冒伪劣种子专项行动维权警示会”、“2011年全省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活动”等大型活动,并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新闻媒体对“双打”专项行动进行深入宣传。主动送法下乡,动员群众积极参与农资打假行动;编写了《购种须知》、《假劣种子识别方法》等宣传资料并发放到群众手中,形成了打假行动的良好氛围。通过广泛宣传,深入动员,主动服务,引导农民识假、打假、防假,发挥农村义务信息员作用,调动广大群众参与打假的积极性,农民的维权意识、经营者的守法意识都得到很大的提高,以种子为重点的农资市场出现了良性发展的可喜势头。“双打”专项行动期间,全省接受群众咨询12459人次,发放资料217万余份,集中培训农资经营户11700人次,进行电视专题宣传101期,播发宣传稿件196篇。
(三)突出重点,强化监管。一是强化对生产环节的监管。在粮食主产区和制种基地,以玉米和水稻种子为重点,打击恶意侵犯他人品种权以及“套牌”生产、销售授权品种的行为,曝光了违法违规企业,进一步增强了种子企业守法意识。二是强化对种子市场的监管。加大了对种子经营户、种子经营企业的监督检查力度,对成都、德阳、广元、遂宁、自贡、眉山等重点地区的种子市场进行了重点监控。三是广泛开展了种子质量监督抽查。按照农业部统一部署,加大了对农作物种子质量和品种真实性鉴定抽检力度,全省共抽检种子样品超过2000个,分三批向农业部送标准样品623个,其中水稻242个、玉米187个、油菜89个、小麦63个、大豆18个、棉花24个。组织各市州对水稻、玉米等主要农作物品种进行了真实性田间种植鉴定。
(四)打防结合,标本兼治。坚持整体推进、突出重点、打防结合、标本兼治、力求实效的原则,抓住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整治。突出加大农业生产源头治理和保护力度,发动全省农业系统依法打击在生产、加工等环节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一是按照农业部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我厅坚持以清理整顿农资生产经营主体、加大农资市场监管力度、加强农资产品质量的监督抽查、集中力量查处违法案件为重点,发动全省农业系统在监管中采取重点对象反复查,农资市场全面查,可疑目标突击查,力争在检查中不留任何死角。同时,加大了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有力打击制贩假劣种子的违法行为,有效整顿了种子市场秩序。二是围绕提高农业投入品质量安全水平,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净化农资市场这个总体目标,加大农资市场整治力度。强化我省流通领域农产品监管工作,全省农业系统依法对农产品批发市场、集贸市场、超市和配送中心的农产品行使检查权,依法对农产品流通领域违法案件进行调查和处理。严格把关,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在大春种子销售高峰期,我厅先后派出30个工作组,多次深入成都、绵阳、德阳、眉山、南充、达州、广元、宜宾等地区开展抽样和市场检查工作。三是结合大春生产、科技宣传等活动,省市县三级农业部门领导多次带队督促检查和指导“双打”专项行动工作,设立了“一周一报”的信息报送制度,确定专人收集“双打”专项行动的工作进展、阶段性效果、案件查处情况等信息。
三、典型案例
2011年1月18日,内江市农业行政执法支队接到群众举报,市中区蔬菜种子市场有人销售自己包装的杂交玉米品种科玉3号。接到举报后,内江市农业执法支队立即立案调查,据当事人黄某称,该种子是其上一年代理绵阳科兴种业有限公司的种子未销完而撤散后自己越夏保管,今年征得对方公司同意发过来的小型包装袋,由黄某自己包装后继续在内江销售。检查人员要求其出示进货凭证等证明材料,但其不能提供,后经与绵阳科兴种业有限公司核实,其用于包装种子的包装材料确实是该公司提供的,但种子不是该公司提供的。为此,执法检查人员当即将该批种子作为假冒伪劣产品进行扣押封存,总计17件,845公斤,并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对其进行了相应的处罚。
四、存在的问题
实施“双打”专项行动以来,我省“双打”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双打”工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打假形势依然严峻。可以供销售的优质、安全农资在品种和数量上不能完全满足需要;信息不对称,农资经营方不能很好的把住质量关,存在不正当竞争和价格因素导致劣质农资驱逐优质农资和销售过期、失效劣质农资坑农害农的情况,农资打假工作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二是机制体制尚待理顺。常规的案件调查、农资抽检工作缺乏基本的保障经费和手段。人员队伍问题、机构问题、经费问题未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难以建立和形成“双打”工作的长效机制。三是执法力量过于分散。目前,农业部门普遍存在分散执法现象,各专业管理部门都有一套自上而下的体系,从工作经费安排,到目标任务下达,未完全统一,没有形成合力,不利于工作的统一有效开展。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抓好重点工作。以市场整顿为主线,以质量抽检为手段,以案件查处为突破口,以提升监管能力为目标,深入开展专项治理行动。一要加强市场整顿。要继续开展市场主体清理活动,持续加大对禁用限用农药等农业投入品清查力度。要密切注意种子市场的新动向,对群众投诉多、社会反映强烈的重点区域和重点对象,要密切监控,确保农民群众用上放心种。二要加强质量抽检。根据农业生产实际需要和存在的突出问题,制定针对性较强的种子抽检计划,扩大抽检范围,加大抽检力度,提高抽检覆盖率,实现质量抽检与依法查处的有效衔接,及时追溯造假售假源头,严防假劣种子进入生产领域。三要加强案件查处。严格按照“五不放过”原则,加大农资违法案件查处力度,加大对制假售假和造成农民重大损失的大要案件的督办力度,推进农业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有效衔接。四要加强农业综合执法。积极争取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支持,努力推进农业综合执法工作,保障执法工作经费,加强执法装备建设,提高执法人员素质,规范执法行为,提升快速反应能力,提高执法水平。
(二)加大农业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认真贯彻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创新知识产权宣传培训工作,积极开展知识产权保护培训,抓好农业知识产权行政管理和执法人才队伍建设,围绕工作重点、工作动态、工作成效,加大宣传,扩大知识产权的影响。规范市场行为,营造良好市场秩序,依法保护知识产权。努力形成尊重知识、崇尚创新、诚信守法的知识产权保护氛围,推动农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健康发展。
(三)加强“双打”的舆论宣传。充分利用三农服务热线以及电视、广播、网络、报刊、明白纸、宣传单等多种手段,组织力量深入农村,采用各种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送科技下乡”、“送放心农资下乡”和“送法下乡”等活动,加强面对面、点对点的宣传与培训,普及农业法律法规,传授识假辨假知识,提高农民群众的维权能力,增强农资生产经营者诚信守法意识,推进诚信建设,曝光典型案例,努力营造打击侵犯农业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种子的良好氛围。
二〇一一年七月四日
相关新闻
- 《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信用管理规定》出台 2022-02-13
- 标本兼治打击种业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经济日报7月8日第6版) 2021-07-12
- 四川省开展知识产权助力乡村振兴专项行动 2019-06-27
- 第八届全国农业知识产权论坛在杨凌召开 2016-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