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农业厅关于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的工作总结
根据国务院、农业部和湖南省关于“打击侵权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的工作部署,湖南省农业厅积极开展“打击侵权品种权和制售假冒伪劣种子专项行动”,圆满完成各项任务,取得了显著成效。自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全省共出动行政执法人员4.3万人次;对104家不规范的种子企业下达整改通知书,注销了25家企业的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查处侵权和假冒伪劣种子案件149起,没收假冒伪劣种子5.5万公斤,查封扣押侵权种子4.8万公斤,涉案货值300多万元;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累计5000多万元;有力地震慑了侵权和假劣等违法行为,保护了农民和品种权人的合法权益。现将我省开展工作的情况总结如下。
一、制定工作方案,加强组织领导
根据国务院、部、省相关文件精神,制定了《湖南省农业厅关于印发打击侵犯品种权和制售假冒伪劣种子专项行动方案的通知》(湘农业办科教[2010]242号)文件,明确了专项行动的目标、重点、工作措施及时间安排。田家贵厅长高度重视此次专项行动,召集相关单位进行了工作部署和分工。为加强统一领导,省厅成立了专项行动领导小组,由厅党组成员、总农艺师刘年喜担任组长,厅科教处、法规处、省种子管理局、省农业行政执法总队的负责人等任副组长,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厅科教处,负责工作协调联络及向农业部和省知识产权领导小组、省专项行动领导小组的汇报和沟通。为保证专项行动的顺利进行,我厅安排了100万元的专项工作经费。2010年12月下旬,在全省农业行政执法支队长座谈会暨专项行动启动仪式会议上,厅党组成员、驻厅纪检组长王罗方宣布专项行动正式启动。全省各市州根据省厅文件,制定了本市州的专项行动方案,成立领导小组,落实人员、经费,明确工作重点,全省农业系统“打击侵权品种权和制售假冒伪劣种子专项行动”轰轰烈烈的展开。
二、积极开展活动,加强市场监管
(一)加强宣传培训,提高社会法治意识
我厅利用科技周、科技下乡、知识产权宣传周、3.15农资打假、现场执法会议等活动契机,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培训工作。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共发放《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真假种子识别》等宣传资料和单页60余万份,发送宣传短信20余万条,举办现场咨询培训500多场次,指导和解答农民咨询20多万人次,集中培训农业执法人员3500多人次,发放品种权保护宣传伞6000余把,在湖南卫视、湖南经视、湖南广播电台、红网、新华网等媒体上做了多次相关报道,大大增强了社会各界的法律、法治意识。通过宣传培训,广大农民群众掌握了怎样利用种子包装标识来判别种子质量的好坏,提高了辨别真假种子的能力;也进一步认识到了购种时索要发票、保存好包装袋等对于保护自己权益的重要性。
(二)严格品种审定,狠抓源头生产秩序
抓好品种审定关是减少侵权案件的关键环节。为了减少种子市场张冠李戴、套牌侵权现象的多发态势,我厅对全省自1984年以来审定的主要农作物品种,要求育种单位(个人)在规定时间内递交标准样品;截止目前,920个主要农作物品种(含不育系)中除292个未征集到标准样品外,其余已经全部到位;拟定了品种退出办法,对没有标准样品的品种实行强制退出,使得套牌侵权行为得到了有效遏止。同时,我厅目前正对参加预、区试的水稻、玉米、棉花、油菜四类作物品种进行DNA分子鉴定,已收取样品436个;对以欺骗手段申请品种试验的,将终止该品种的相关试验;已经审定的品种,退出审定,并依规给予处罚。加强了种子生产许可证的发放工作,在没有品种权人授权的情况下,不予发放授权品种的生产许可证。多措施加强源头监管,让新瓶装旧酒骗取品种审定的行为及侵权生产没有容身之所。
(三)加强市场监管,严查侵权假冒行为
我厅将“种子执法年”、“3.15农资打假”等行动与打击侵权和假冒伪劣种子专项行动结合起来,推动专项行动的有序顺利进行。开展了“放心农资经营示范店创建活动”。对全省14个市州的种子等农业投入品进行了质量监督抽查,共检测种子186批次,根据检测结果,对抽查中发现的不合格产品进行了通报和查处。在全省3.15农资打假活动中,全省农业系统展了春季种子市场大检查,行动当天查处假冒伪劣种子案件21起。如桂东县收缴了禁止推广经营的全优527杂交水稻品种3290公斤;嘉禾县查获了未审先推品种7个,没收未审定品种种子240公斤。为进一步净化种子市场,我厅从全省种子市场扦取了各类种子样品142份,对其中117份杂交玉米、杂交水稻样品送交相关的检测机构进行品种真实性鉴定,等检测结果出来后对侵权品种将进行严厉查处。
专项行动期间,全省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共受理各类举报340起,接待上访群众520人次,已经全部依法及时处理到位,查办了一批大案要案,如湘玉10号玉米品种侵权案、黄华占水稻品种侵权案等。以湘玉10号玉米品种侵权案为例:3月11日,“毛白11”的品种权人向湖南省农业厅举报,在湘西州种子市场上,某公司未经品种权人授权,擅自使用“毛白11”生产销售“湘玉10号”玉米种子。第二天,我厅执法人员就赶到吉首市进行调查,查明事实后,当场查封扣押侵权种子3.3万公斤。在事实清楚的基础上,经过省厅调解,双方达成和解协议,侵权人向被侵权人支付赔偿费20万元,将侵权种子进行转商处理,保证今后不再生产侵权种子。4月份,我厅召开了由分管领导主持的重大案件协商会议,鉴于双方已经达成和解协议,按照《农业植物新品种权侵权案件处理程序规定》的条款,决定对侵权人免于行政处罚,但将其违法行为记入诚信档案。
三、认真做好总结,开好现场执法会议
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备,5月16日,全国打击侵犯品种权和制售假冒伪劣种子专项行动执法现场会在我省顺利召开。农业部科教司参加了此次会议,全省14个市州农业局及省内相关企事业单位参加了此次活动,现场销毁了10余吨侵权及假冒伪劣种子及一批非法包装物,会议对表现突出的常德市农业局、长沙县农业局等14个先进市、县农业局和彭才英等14名先进个人给予了表彰。随后在长沙县明城国际大酒店召开了“推进育种创新,繁荣现代种业”院士论坛,我国著名玉米专家戴景瑞院士、油菜专家李殿荣研究员,以及中国农科院、农业部管理干部学院等单位参与了此次研讨,专家们就我国种业的健康发展进行了讨论,提出了很多宝贵的建议。湖南卫视、湖南经视、湖南广播电台、红网、新华网等媒体对此次会议进行了报道。此次会议的成功召开,向社会各界表达了我省农业系统打击侵权和制售假冒伪劣种子的坚强决心,对于总结前段工作、振奋工作精神、促进我省农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持续发展起到了重要而积极的作用。
四、加强机制建设,推进可持续发展
随着经济的发展,侵权和假冒伪劣种子案件呈现多发趋势,严重影响了社会创新能力的提高和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为此,我厅不断加强长效机制建设,强化组织领导,增强相关单位的分工与合作,将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种子行动做为一项长期工作常抓不懈。
(一)推进放心农资下乡进村
为给农民提供优质农资,压缩假劣农资生存空间,我厅将积极推动全省实施放心农资下乡进村配送工程,建设放心农资店,建立统一规范、统分结合、互连共享、快捷有效的农资信用管理系统,用严格的法律手段规范市场,用良好的技术手段服务市场,用优质的农资产品占领市场。
(二)设立热线电话
我厅设立了“12316”农资打假举报热线,以方便人民群众对侵权和假冒伪劣种子的监督,农业行政执法人员将根据举报内容进行查处,维护农民、消费者和品种权人的合法利益和权益。
(三)探索品种权转让交易机制
为了促进品种权的市场交易,促进科研创新能力的提高和种子市场的繁荣,我厅将不断探索促进品种权转让的长效机制。今年下半年我厅将在长沙举办“2011年湖南省水稻等植物新品种竞卖会”,通过竞价拍卖方式实现品种权的转移,创新种业科研成果评价和转化机制。并将不断探索,促进此类交易会的常态化和制度化,促进科研成果的高效转化。
(四)加强宏观规划管理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为了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经济的竞争力和农民收入,迫切需要加强农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建议国家加强农业知识产权保护的工作力度,加快农业知识产权立法工作,在机构设置、人员配备、经费保障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不断提高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创新型国家。
二〇一一年七月四日
相关新闻
- 《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信用管理规定》出台 2022-02-13
- 标本兼治打击种业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经济日报7月8日第6版) 2021-07-12
- 四川省开展知识产权助力乡村振兴专项行动 2019-06-27
- 第八届全国农业知识产权论坛在杨凌召开 2016-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