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全国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成果展 > 地方动态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厅关于2011年春季开展农作物种子市场整治专项行动的工作总结

日期: 2011-07-08 17:30 作者: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厅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厅 【字体: 打印本页

  根据国务院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商品专项行动和农业部2011年种子执法年活动要求,我区开展了农作物种子市场整治专项工作,效果明显,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开展的主要工作

  一是成立农作物种子市场整治领导小组我厅成立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作物种子市场整治领导小组,厅领导亲自挂帅,各市、县以及管理乡镇较多的城区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也相应成立了农作物种子市场整治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农作物种子市场整治的领导。

  二是制订种子执法年活动方案。根据《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11年种子执法年活动方案的通知》(农办农[2011]12号)精神的总体要求,结合广西实际,我厅制订了《2011年广西农作物种子市场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和《广西农作物种子质量安全月活动方案》,各市、县以及管理乡镇较多的城区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也相应制订了本地区的具体工作方案,全面部署种子执法工作。

  三是加强农作物种子市场整治培训。组织广西各市农业部门、种子管理机构开展种子执法培训,各市也举行了种子执法培训工作,努力提高广西农业部门、种子管理机构的种子管理执法能力,扎实推进农作物种子市场整治活动开展。

  四是认真落实农作物种子市场整治各项任务。在各地认真开展农作物种子市场整治的基础上,广西壮族自治区种子管理总站在广西范围组织开展春季农作物种子市场执法检查活动,现在正在开展秋季农作物种子市场执法检查活动,通过核查种子企业办证条件,抽样检验种子质量,开展种子市场大检查,打击侵犯农作物种子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农作物种子专项行动,认真落实农作物种子市场整治活动各项任务。

  二、取得的主要成效

  一是种子管理执法能力明显提高。我厅组织骨干对全区各地农业部门分管领导和种子管理站站长进行种子执法培训,培训内容包括行政执法,种子法律,质量纠纷处理,种子标签规范,广西各地采取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广西种子管理执法能力明显提高。

  二是种子企业办证条件得到全面清查。按照“谁发证谁清理”的原则,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在上一年已经对核发的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进行逐一清理的基础上,再次组织对持证企业的办证条件进行了全面清查,对条件不符的一家企业提出了限期整改意见。

  三是种子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广西切实加大对种子市场检查力度,在种子销售旺季组织了由我厅牵头、14个市的执法人员组成的检查小组,于春季分别对全区农作物种子市场进行执法检查活动,以抽查方式为主,对每个市的重点市场、重点作物以及上年度出现违法行为的企业进行重点检查。重点查处制售假劣种子、品种未审先推、走村串户无证经营、不实广告、包装标签不规范、经营档案不健全等违法行为。1-3月全区农业系统共出动执法检查人员8419人、出动车辆2663台次,挂横幅、贴标语1156条,印发宣传资料23万份,检查种子企业及门店6749家、种子市场1482个。加强对种子质量的监控,广西种子质量水平进一步提高。通过检查,净化了种子市场经营行为,规范了经营秩序,为维护和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创造了条件。

  四是有力地打击了违法行为。广西加大执法检查和查处力度,1-3月全区农业系统依法立案82起、已结案19起,没收假劣种子1.27万公斤、案值28万元,挽回经济损失143万元。玉林市公安局查处了广西某种业有限公司违法经营假冒的“珞优8号”种子案,涉案种子3万斤,案值达60多万元,已将广西某种业有限公司法人代表刘某抓获并刑拘。案件仍在进一步审理当中。我厅对广西某某种业有限公司违法试验“G优3号”水稻种子案进行处罚。通过案件查处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种子行为,震慑了违法分子,维护了农民的合法权益,确保了农业用种质量安全。

  五是种子质量明显提高。2011年春季我们对全区的种子重点市场的水稻种子、杂交玉米种子和蔬菜种子进行了扦样进行质量检验,检测项目为种子水分、净度、发芽率、纯度四项指标。在98个水稻种子样品中,净度、发芽率均符合要求的有98个,合格率为100 %;29个玉米种子样品中,净度、发芽率均符合要求的有28个,合格率为96.6%;40个蔬菜种子样品中,净度、发芽率均符合要求的有31个,合格率为77.5 %。从检测项目看,167个种子样品中,净度符合要求的有167个,合格率为100 %;发芽率符合要求的有161个,合格率为96.4%。

  全区秋季水稻种子、杂交玉米种子也进行了扦样,准备送有关部门进行品种真实性检验。对抽查发现的不合格种子,逐个查清来源及经营情况,依法严肃处理。

  六、加大品种权的保护力度。加强新品种保护,切实保护品种权人的合法权益。已经受理了云南某种子有限公司投诉四个公司假冒“正大619”玉米种子案,并对投诉的“正大619”种子进行了扦样并送检。

  三、存在问题及下一步打算

  广西开展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种子市场整治活动以来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农业部的要求和群众的期望还有不少差距,种子市场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一些地方种子管理人员少、业务疏,种子市场监管力量有待加强;二是大多数地方种子管理站都处在“有钱养兵无钱打仗”的尴尬境地,种子管理工作条件亟待改善;三是种子质量不达标、未审先推、标签标注不规范以及种子经营档案不健全等行为仍不同程度存在,种子经营行为有待进一步规范。针对存在的问题,下一步我们将着力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加强种子管理队伍建设。要按照稳定队伍、转变作风、搞好服务的原则,在配齐专业管理人员的同时,加强对全体种子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和依法行政能力。现有的种子行政执法人员,要通过业务培训,经过资格考核,持证上岗。

  二是强化种子市场监管保障措施。要积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将种子管理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逐步改善种子管理工作条件,保证种子管理工作正常开展。同时,要开拓思路,将工作项目化,积极争取有关部门和上级部门的支持,通过项目支持带动工作开展。

  三是继续加强种子执法,整顿市场秩序。今年开展农作物种子市场整治活动,绝不是一项阶段性的活动,而是种子管理思路的深化,管理内容的拓展,管理方式的创新。我们一定要继续加强种子执法,切实加强对种子市场的监管。特别要根据交叉检查发现的问题,互相学习互相借鉴,着力解决当地种子市场存在的突出问题,努力开创种子管理工作新局面。

  四是进一步加强品种管理工作。认真做好标准样品的征集工作、在品种审定环节做好品种真实性检测和转基因成分检测工作,杜绝一品多名的情况发生。同时加大已审定品种标准样品和市场抽检种子的品种真实性及转基因成分检测力度,对问题品种和种子要依法进行严格查处。切实保护农民利益和守法企业权益,营造种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二年七月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