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农民得益———鲁皖赣鄂四省测土配方施肥运作模式探寻
在安徽省凤台县,一位叫田学超的农民告诉记者,他种了4亩半地,以前只施尿素,一亩地要用40公斤左右;去年种冬小麦施了配方肥,一亩地只施了30公斤。田老汉高兴地说:“这肥料好啊,施得少,庄稼还长得好。”
在山东、安徽、江西、湖北四省测土配方施肥采访的一路中,记者看到了太多田老汉这样喜悦的脸,听到了太多称赞的话。
测土配方施肥是一个包括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农民得益的系统工程。“测、配、产、供、施”是其完整的运作链条,链条中每一个环节都对整个项目的实施有不可或缺的意义。在四省的采访中,记者对这一运作链条做了深入了解。
测、配:政府投入,加强公益性环节建设
以往农民买肥、施肥就是与肥料厂家单纯的市场买卖关系,测土配方施肥项目之所以科学,是增加了“测、配”的环节,而随之势必要增加一定费用。这个费用由农民,或由企业来承担都是不现实的,作为公益性行为只能靠政府投入来解决。
山东省化肥施用量在全国处于较高水平,去年施用量450多万吨(折纯),接近全国的1/10,然而据了解,约有2000万亩高产粮田和瓜果蔬菜经济作物的化肥施用量大大超过需求量。在这样的背景下,测土配方施肥受到了高度重视。山东省土肥站站长蒋庆功告诉记者,2006年,在国家39个项目县的基础上,山东省财政又专门拨付了1000万元资金用于测土配方施肥,安排了20个省级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县,使项目区总面积达到2340万亩。
湖北省农业厅副厅长徐能海介绍说,湖北国家财政补贴实施测土配方施肥的耕地面积1300万亩,辅种面积约2000万亩,湖北省通过省级财政补贴,力求达到辅种面积5000万亩以上,占到全省面积的近一半。
今年中央财政加大了对测土配方施肥的补贴力度,各地方财政也积极配合。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各级地方财政将拿出3.6亿元资金用于测土配方施肥工作。宁夏回族自治区,从并不宽裕的财政收入中安排测土配方施肥专项经费470万元;上海市已落实有机肥专项补贴3000万元,水稻、经济作物配方肥补贴1000万元,工作经费471万元;河北省财政支持1000万元。
产:鼓励大中型生产企业参与
测土配方施肥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大中型肥料企业参与进来,能够大大增强测土配方施肥的整体实力,使配方肥大规模的推广应用成为可能。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很多大中型肥料企业对于测土配方施肥都抱有很大的热情,但又普遍存在犹豫不决的心理。
江西贵溪化肥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文化传播中心主任吴青华说:“国家对测土配方施肥的实施这么重视,使用配方肥是大势所趋,配方肥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企业要发展,及时抢占市场是很重要的。”
这也是大多数企业参与配方肥生产的关键原因,但是,也不排除制约因素的存在。湖北中化东方肥料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张义军坦言,配方肥还是一个新生事物,需要投入更多宣传成本,所以中化今年生产配方肥以后,利润率从去年的3.6%,下降到不足3%。
在采访中,记者问到一些农民使用什么肥料时,农民回答“BB肥”或者“复合肥料”等等,答案多种多样。记者见到一些配方肥的外包装袋标着“BB肥”,下面括号里注着小字“测土配方专用肥”。标识不明显,名称混淆,让一个普通农民很难辨别出此“BB肥”与彼“BB肥”的差别。
这个问题江西有很好的做法,省土肥站站长周志成介绍说,在江西,省土肥站注册了一个商标叫做“玉露”,政府招标的14家企业获权使用这个品牌,政府宣传测土配方施肥,向农民推荐“玉露”牌配方肥。这样,农民购买肥料就直奔“玉露”而去,避免了混淆不清;而这14家企业在统一商标,政府统一宣传中,也节省了产品推介的部分费用。
制约企业参与的另外一个因素是配方肥小批量、区域性和不可调货的特点,限制了规模化生产,加大了生产成本,而且一旦某一地区出现压货,地区间无法调动,加大了企业的销售风险。
针对这个问题,农业部提出了“大配方小调整”的概念,即大规模生产一批配方相近的肥料,再小批量地根据各地不同特点作适当微调,安徽、江西等省也在做这方面的探索。
大中型肥料企业参与,才能使测土配方施肥做大做强,各级政府通过招标、补贴等方式,在这方面做了有益探索。
供:多种供肥模式互相补充
在“测、配、产、供、施”的链条中,“供”起着上通下达的作用,是整个测土配方施肥顺利实施的中间桥梁。在四省行中,记者看到了许多结合地方实际、行之有效的供肥模式。
山东省寿光市的做法是“产”“供”分离,选择专门的物流公司为农民配送配方肥。山东东方誉源农资有限公司通过招标,成为寿光市配方肥独家配送企业。现代农资物流公司的介入一方面使配方肥供应更加畅达。东方誉源有直营店50家,连锁店420家,基本覆盖了寿光市的村村镇镇。
另一方面使配方肥的质量又多了一重监管,东方誉源出于自身企业发展需要,向农民保证销售产品无假货,为此他们投资15万元建了化验室,专用于抽测产品质量。
安徽省肥东县西山驿镇陂塘村农民吕世从的家中,一袋袋水稻专用肥靠墙码放得整整齐齐。吕世从告诉我们,他家是配方肥在陂塘村的供应点,每卖出一袋,厂家返给他0.8元;卖配方肥的同时,他还负责教给村里人测土配方施肥知识,为此县土肥站的技术员专门来给他做过培训。
正说着,邻居陈琴来买肥料,她说,村里人都愿意到吕世从家买,因为方便,价格低,又是自己村的,买得放心。
安徽省土肥站站长赵建勋告诉我们,这种供肥方式是村里把配方肥需求数量上报给县土肥站,县土肥站把数字提供给企业,企业依据配方生产配方肥,再根据县土肥站的要求,把配方肥送到指定地点,由村供肥点代卖。
村设供肥点的方式优势明显,得到了农民的普遍欢迎,但是由于县土肥站人手有限,很难在全县大范围推广,肥东县大部分还是靠肥料企业的连锁店,而对种粮大户,县土肥站则重点扶持,送技术送配方肥上门。村供肥点、连锁店、送肥上门,这三种供肥模式各有利弊,在肥东县相互补充,使配方肥的供销网有力地覆盖了全县。
施:促使农民转变观念,正确施肥
测土配方施肥最终要落实到农民施肥上来,让农民转变固有的施肥观念,认识到按需施肥的重要性,接受配方肥,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各级部门加大宣传力度。
记者也看到,各地采取了多种宣传方式,加快了农民对测土配方施肥的认识。在江西省贵溪市塘湾镇大桥村村委会旁边的“农民科技书屋”里,记者看到农民姜克享正在熟练地用“触摸屏”查自家水稻田怎样施肥。在输入“作物品种”、“田块位置”等选项后,屏幕上出现了他家的施肥建议卡,里面列了几种备选方案,每个方案底下详细讲了基肥、分蘖肥、孕穗肥施多少,怎么施。各省采取了各种形式,加大对测土配方施肥的宣传。
对于农民来说,成本减少了,产量增加了,这比什么都有说服力。测土配方施肥项目让农民切实感受到了好处,所以,项目试点所到之处,农民都自发自觉地用上了配方肥。
而湖北省实施测土配方施肥以来也出现了值得关注的变化,湖北省土肥站副站长童军告诉记者,2005年湖北氮肥应用比例首次出现了负增长,相对比例下降了0.8个百分点。见微知著,反映了农民施肥观念悄然变化,施肥结构趋向合理。
相关新闻
- 吉林省测土配方施肥实现信息化 2018-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