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测土配方施肥 > 工作动态

河南社旗县农民秋种新时尚 选良种买土肥配套餐

日期: 2006-10-31 08:31 作者: 宋同杰 魏德永 来源:河南日报 【字体: 打印本页

  笔者近日在社旗县农村采访时看到,农民们秋收未结束,便挤时间上网,入市搞调研,挖信息抓商机,学科技请高参,调整结构巧种田,变着花样促增收。

  闻风而动“抢”良种

  9月28日上午,笔者在奥瑞金种业公司看到,急欲购买优质强筋早茬高产小麦新品种新麦18的农民挤满了柜台,可后来者仍是络绎不绝,川流不息。不到一天时间,6万公斤种子就销售一空。

  刚“抢”到30公斤新麦18的城郊乡郝庙村农民姚国军高兴地告诉记者,“一免三补”惠农政策使农民们种粮积极性十分高涨。社旗县地处东北风口区,好多麦种在这里种不过关,新麦18不但适宜在这里种植,而且优质强筋高产,还是半冬性早茬种子,很受农民欢迎。所以,这个品种一开始销售就迎来大批农民抢购。去年,姚国军到麦播时才来选购优质高产早茬种子,结果没有买到称心的品种,使整好的地不能及时播种。今年他不敢大意,玉米刚收完,就抢先一步,来购买新麦18品种,以防早茬变晚茬再“抓瞎”。谁知到这里一看,买种的人这么多,看来人们的科技意识和良种意识真是提高了。

  50多岁的郝寨镇农民袁士海凑上前告诉笔者,村民们近两年来已尝到了种强筋优质高产小麦品种的“甜头”,每年种麦前都要闻风而动,只要县奥瑞金种业公司推出一个经过审定又能在本地种植,既抗病又优质高产的新品种,总要想方设法“先种为快”。他家去年的10亩麦子全是郑麦9023和新麦18,结果麦子长势齐刷刷的,穗大粒饱,亩产平均都在500公斤以上,卖给粮库每公斤还多卖五六分钱,自家吃的面白有筋骨,真是不种不知道,一种舍不了。

  争先恐后买土粪

  城郊乡尚营村以掏粪为业的农民杨文联近段可是“财运亨通”,自从中央一号文件下达之后,一个大力发展绿色农业,无公害粮食生产的强劲东风吹进了农民的心田,村上找他联系购买大粪的农户络绎不绝。他现在每天起早进城掏4~5车大粪,送到农户地头,每车收3~4元钱,这样杨文联两头收钱。他在县城承包10个行政事业单位的10座公厕,每座每月收工钱35元~70元,每天收入都在60元以上。

  与田地打了半辈子交道的太和乡后赵村农民李恩增,去年种麦时每亩施优质农家肥1500多公斤,亩产小麦460多公斤,尝到了小麦多施农家肥的甜头,平时更加注意积攒农家肥。今年他家种麦6亩,不但准备了20车农家肥,还买了500公斤鸡粪,而化肥仅准备了3袋小麦专用配方肥。“种地还是土粪是根本啊!”李恩增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告诉笔者。

  笔者了解到在唐庄、城郊、兴隆、青台等乡镇村组有30%以上的农户买土粪,马桥、代营、杨树岗等村50%的农户亩施农家肥4车以上,而这些农户所买化肥比往年减少了40%以上。

  土地吃上配套餐

  9月25日上午9点多,郝寨镇农民王魁从县农技中心配肥师手中接过自己承包的100亩土地土壤化验单和肥料使用“处方”:该地碱解氮65毫克/千克,速效磷17.6毫克/千克,速效钾68毫克/千克,有机质0.9%,要实现明年亩产小麦400公斤的指标,每亩需补施尿素18公斤,磷酸二铵6~8公斤,氯化钾20公斤,锌、硼各1公斤,或者亩施52%沃力牌小麦配方肥35~40公斤即可。他高兴地说:“这下好啦,让土地吃上配套餐,土地缺啥补啥,缺多少补多少,咋实现高产高效优质,俺心里有底啦!”

  县农技中心主任程相如介绍说:测土配方施肥是农业实现优质高产高效的关键环节。近些年一些农民盲目施肥,偏施单一化肥品种,严重影响了产量和效益,农民看着小麦高产优质节本栽培模式、间作套种等“法宝”不敢用,原因之一就是驾驭不了自己的责任田。“现在可知道了啥样的产量施多少配方肥,可不能一味多施用肥料白扔钱了。”

  为了大力推广平衡配方施肥技术,该县积极组织科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向农民讲授技术,并以优惠的价格对不同种植模式的农户进行土壤化验有偿服务,及时开出平衡施肥“处方”。同时,对全县65万亩小麦建立土壤肥力档案,并建成8个土壤肥力监测点,平衡施肥面积已由上年的8000亩增加到今年的8.2万亩。在今年春旱严重和病情大发生的情况下,平衡施肥区的小麦明显地表现出抗旱抗病性能,成熟期提前4天,千粒重增加3.6克,平均亩产达450公斤,同比增产85公斤。

  据悉,平衡配方施肥不仅能减少肥料投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而且还避免了肥料污染,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据统计,今年以来,该县已举办平衡施肥技术培训班36期,培训农民1.5万多人次,印发技术资料10多万份,已有1.2万多户农民让土地吃上配套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