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全国农业科技促进年 > 各地动态

青海西宁市以七种模式撑起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

日期: 2012-11-28 09:18 作者: 来源:青海省农业厅科技处 【字体: 打印本页

青海西宁市以七种模式撑起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

  ——园区引领型。按照率先在全省建成现代农业示范中心的目标,不断加快园区建设进程,大通县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湟中县现代农牧业示范区、城北区都市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园、城中区总寨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在高新技术引进、产业结构调整、综合能力提升、经济效益增加等方面发挥了示范辐射带动作用。

  ——产业带动型。充分发挥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引领带动作用,通过“公司+农户”、“合作社+农户”、“公司+基地+农户”和“合作社+基地+农户”等多种形式,促进农牧业上规模、上水平、增效益,逐步实现园区化发展、标准化生产,构建企业、合作社和农户“多赢”新局面。

  ——都市休闲型。依托市郊良好生态环境、优越区位条件、丰富地域资源、深厚农耕文化和特色田园乡村,有效拓展农业生产、生态、旅游、文化等综合功能,创新发展理念,整合特色资源,促进传统产业与现代产业有效嫁接,融合一、二、三产业发展,打造高附加值都市休闲观光农业新兴产业。

  ——科技先导型。以全膜双垄栽培技术推广、露地蔬菜标准园示范基地建设、粮油高产创建示范区建设、测土配方施肥示范、无公害蔬菜生产及新技术推广、麦类三圃田建设、新品种引进示范、麦类新品种扩繁、优质豆类原种繁殖、蔬菜种子繁育、保护性耕作等科技推广项目实施为依托,大力推广先进适用农业技术,提高科技应用水平。

  ——循环发展型。探索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将大田作物种植、秸秆回收利用、畜禽养殖、沼气生产、温室蔬菜种植等有机结合,形成了一条生态种养殖循环链条,实现了以农养牧、以牧保农、农牧并举,推动了农牧业生产的良性循环。实现产气与积肥同步、种植与养殖并存、能源与资源良性循环、设施农业与生态农业紧密结合的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农业模式。

  ——农超对接型。畅通农畜产品销售渠道,引导、鼓励各生产基地积极与大中型超市进行对接,惠客家等一批大型超市积极参与蔬菜生产基地建设,带动了农畜产品的生产和流通,促进了农业生产、储存保鲜、加工配送等农业供应链上各个环节的协调发展,实现农畜产品产、加、销一体化及农畜产品供应链的效益最大化。

  ——政策导向型。随着国家草原生态补偿奖励机制的实施,省上相应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促进以种草为基础的农区畜牧业大发展,西宁市紧抓机遇,打造“草业建设—绿色养殖—畜产品深加工—市场销售—有机肥加工”相联结的产业体系,湟源县三江一力、富农草业等一批大中型企业脱颖而出,领跑全市农区草畜联动畜牧业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