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全国农业科技促进年 > 各地动态

重庆供销社依托合作经济组织进军各类服务业致富农民

日期: 2012-09-12 08:59 作者: 来源:重庆市农委 【字体: 打印本页

重庆供销社依托合作经济组织进军各类服务业致富农民

  1、涪陵区供销社玉泉竹木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户增收致富。涪陵区玉泉竹木专业合作社由涪陵区新妙供销社控股组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主要从事种植、收购、销售竹木,引进新技术、新品种,开展技术服务。合作社现有入社会员543户,流转土地300亩,生产基地1000亩。涪陵境内竹林资源丰富,为充分提高竹林资源优势的商品价值,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带动农户增收致富,2010年底,专业合作社与重庆理文造纸有限公司签订了涪陵区竹木总代理合同和总经销协议,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引进种苗,指导农户种植,并收购销售农户竹子。2011年收购农户竹子16000吨,实现销售额992万元,利税64万多元,二次返利给农户8.6万多元。

  2、武隆县供销社设立农民专业合作社服务窗口。为了认真履行服务“三农”的职责,进一步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该县供销社在县行政审批大厅设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服务窗口,每周二、周四落实专人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法律咨询和办理专业合作社注册登记服务。截止目前,该窗口接待前来咨询人员1000多人。现全县已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41个,其中股份合作社16个,累计已规范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412个。

  3、大渡口区供销社组织专业合作社骨干到区外学习考察。近日,该区积极组织专业合作社的理事会领导与农技人员,到江津、綦江等地取经学习。考察组一行到江津先锋、石门等花椒生产加工基地学习了花椒采摘、剪枝、保鲜与烘干等先进技术。江津区社的农技专家向考察组一行进行了花椒的工艺与加工管理的技术讲课。考察组还参观了綦江的养殖专业合作社。学习结束时,各专业合作社的人员表示,他们将把学到的经验应用专业合作社的生产、加工、管理等各个环节中去,让农户们进一步增收。

  4、开县供销社关于强化土地合作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一是从基本现状看。截至目前,开县已集中土地38.5万亩,发展土地专业合作社539个,吸引19.58万农户加入合作社,入合率达52%,实现注册资本42亿元。2012年新登记注册土地专业合作社9个,注册资本2.44亿元。通过组建土地专业合作社,引导农民以土地为主要生产资源折价入股,使农村资源变为资本,有效促进农业生产标准化、规模化和市场化,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帮助农民致富增收。如丰乐街道云盘嘴(土地)专业合作社坚持能人治社、制度管社、合作建社、产业强社,以及要素入股多元化、收益分配股份化等方式,入股集中耕地216亩,集中率近90%;南门镇新浦村的志高种植专业合作社集中土地6000亩,规模发展柑桔、蔬菜和优质粮油,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体系;开县一心柑橘专业合作社通过集中管理,严格按照良好农业规范(GAP)要求,对650亩柑桔进行标准化生产,建立起生产记录和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目前正在申报有机农产品质量认证。二是对策上看。⑴利用多种途径,大力宣传实行农村土地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让群众看到土地合作经营的前景;充分尊重群众意愿,按照公开公平的原则,让群众广泛参与到土地合作经营的各个环节,发挥群众的主导作用;灵活操作模式,对切实需要耕地的农户或不愿流转耕地影响成片土地流转的农户,可以在已流转土地中划出一块等面积的近村、近路的好地,以低于对外租赁价格的标准返租给农户,但不得超过原承包面积,也不得再转包。

  5、铜梁县供销社指导合作社借力机械化助推金银花产业快速发展。从2008年起,铜梁县青山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返租蒲吕镇青山村荒山、农民承包地3000亩,已规范化种植金银花1600余亩,有400余亩金银花初产开花。通过几年的运行,专业合作社形成了“公司+合作社+农户+基地”的经营模式,统一技术指导服务、统一购买生产物资、统一帮助社员销售。专业合作社采用比市场价降低30%的价格为农户提供金银花苗子,带动了214户农民种植金银花400多亩,2011年产鲜花464吨,实现各种销售收入325万元。

  为了解决农村劳动力紧缺实际问题,铜梁县青山中药材专业合作社在县供销社的指导下,借力机械化助产业发展。购置了全自动烘干机、包装机、旋耕机、割草机、喷雾器、农用三轮车。在农机技术人员的现场指导培训下,金银花基地松土、除草、施药全是用机械化操作,减少了人工操作量,节约了劳动成本70%;全自动烘干机一次性可以加工1吨干花,有效解决了晒坝少、卫生差的问题,产品质量明显提高;使用自动包装机,开展礼品盒包装,有力提高了加工后的附加值。产业实现机械化耕作后,有效解决了农业许多根本问题,明显给合作社带来了发展的希望,让合作社快速发展信心倍增,将带动农民到2015实现10000亩金银花种植规模,全部实行机械化、规模化操作,实现产值3000万元。

  6、市果品行业协会加强合作携手共进合江荔枝融入重庆市场。今年,四川省合江县荔枝喜获丰收,为帮助荔枝促销,助农增收。7月中旬后,合江县政府专门邀请重庆市果品行业协会和重庆菜园坝、重庆盘溪两个水果市场的10多家经销商一行24人到合江进行实地考察。合江县委领导和相关部门人员共15个部委局、11个乡镇的领导、19家荔枝专业社负责人、市果品行业协会会长,以及多个果业企业和经销商共70多人出席了签约仪式。

  签约仪式上,重庆菜园坝水果市场、盘溪水果市场分别与合江县农业局签订了合江荔枝融入重庆市场战略合作框架协议。重庆超奇果品公司、洪九果品公司、刘健果品公司、诚信果品公司、香满园果品公司、鲁渝果品公司分别与合江县荔枝专业社签订了合江荔枝营销合作框架协议。部分领导高度评价了合江县政府急果农之所急,由政府搭台,协会牵线,果农与经营企业唱戏,为农惠农的功德之举。同时,对合江荔枝独有的“一日鲜”、“晚熟”和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三个突出特点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高度评价。尤其是重庆与合江两地携手,助推果业发展,促进两地经济,充分体现了川渝一家亲的情谊。

  合江是我国生产荔枝纬度最北的一个晚熟基地。有上千年的栽培历史。特别是近几年来,合江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荔枝产业的发展,把它作为助推合江农村经济的一个抓手,扩大规模,改良品种,提升品质,并与历史文化、旅游观光相结合,使荔枝产业成为合江农业的支柱产业、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合江荔枝被授予“中华名果”,并获得奥运会金奖。

  7、大足县供销社铁山第五届葡萄旅游文化节开幕。由重庆市农委、重庆市供销社、大足区人民政府、重庆市果品行业协会主办的重庆大足铁山第五届葡萄旅游文化节于近日在大足铁山镇葡萄基地隆重举行。各有关部门负责人共计3000多人参加了开幕式。

  大足葡萄产业,经过10多年的规模种植、摸索和总结,种植技术日益成熟,建成了以铁山、宝顶、龙岗、龙石等街道、镇为代表的规模基地。目前,全区已建成优质葡萄基地近2万亩,年产量2万余吨,产值达1亿多元,并被授予“重庆市早熟优质葡萄示范基地”,为扩大大足葡萄产业的知名度,连续五年举办了葡萄旅游文化节,把葡萄产业与休闲、观光、旅游相结合,每年吸引旅客6万多人次。目前该区力争在“十二五”规划期间,建成葡萄基地五万亩,年产值达到3亿元。并结合渝大高速公路建设,大足石刻旅游路线和大足西部现代农业园区定位等有利条件,建设以葡萄产业为载体,以生态环境建设为重点,集旅游观光、休闲、娱乐、加工为一体的现代农业。最后,本地多家果品经销商相继与铁山镇专业合作社签订了协议。

  8、丰都县花椒产业协会正式成立。近日,丰都县花椒产业协会正式成立,60多名协会会员参加了会议。该协会由重庆市山丰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联合花椒专业合作社、花椒种植大户联合组建,协会的成立标志着该县花椒产业迈上新台阶,其组建将发挥政府与椒农桥梁作用、椒农与市场的纽带作用和龙头企业与椒农的中介作用。山丰公司将与市农产品集团、市椒业集团、瑞宝公司在丰都“抱团式”打造“中国麻辣之都”,前期拟投入5.5亿元用于优质花椒技改、产业研发和精深加工。彻底解决我县万名椒农销售难问题,促进我县花椒产业健康发展、提高“丰都花椒”市场竞争力、提升品牌知名度、扩大行业对外影响、实现助农增收。

  9、石柱县社集中为120户养蜂大户指点迷津。近日,该县来自中益、龙潭、桥头、河嘴、三星、西沱等6个乡镇共120户养蜂大户,齐聚在县职教中心,用7天时间,全面系统地学习养蜂技术和创业理论。本次中蜂产业扶贫创业培训特邀重庆市畜牧科学院蜂业研究所所长、副研究员、市蜂业学会理事长戴荣国、市蜂业学会副理事长、石柱县畜牧局副局长等多个高级教授、教师授课。各位专家学者,将在这7天中,就创业理论、中蜂的日常管理、病虫害防治、形势及政策、繁育扩群、养殖模式及效益和法律法规、创业项目、创业规划等方面知识进行讲解。同时还安排了到中益中蜂原种示范场和中益中蜂原种场进行实地观摩学习和现场操作学习,力争让全县养蜂大户能够学到真本事。

  10、石柱县供销社占领阵地,撑起日用消费品一片天。该县供销社紧紧抓住日用消费品传统业务,建超市、建网点,加强配送,强化服务,占领市场阵地,在恢复和发展基层供销社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效。尤其是大力支持县明意商贸有限公司的发展,将其吸纳为县供销社的成员社,成为县供销社社属企业,新建日用消费品配送中心,注册资本增资到300万元,其中县供销社参股110万元,占36.17%,成为县供销社的相对控股企业。目前,明意商贸有限公司经营品种5000个以上,配送率达到90%以上,实现全县所有乡、镇、村配送全覆盖。有资产总额1156万元,职工255人,其中供销社下岗职工150人。拥有1个日用消费品连锁配送中心,配送仓库4处,仓储面积5200平方米,14台配送车,县城设立2个直营超市,2个宾馆。全县各乡、镇、村建有380个连锁超市和便民店。公司拥有伊利牛奶系列、双汇系列、石柱山城啤酒、维维集团产品系列、盼盼食品、康师傅饮料系列、康师傅方便面系列、丫丫奶糖系列、飞马味精系列等多个知名品牌的区域总经销权,成为石柱日用消费品行业的佼佼者。也为日后日用消费品流通市场抢占了阵地,彻底推动了该县商品经营连锁化的发展。目前,“石柱县供销合作社”的名称在全县32个乡镇场上及部分行政村上的380个连锁超市和便民店的店名上得以展示,延伸了供销社的网络,提高了供销社的知名度。

  11、石柱今年上半年新增专业合作社36家。截止到今年6月,该县社组建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311个,其中今年新发展36个(其中新型股份合作社15个),入社农户5.5万户,入社率达到46%。

  坚持依托主导产业组建专业合作社,助推农业产业化发展。其中:发展辣椒专业合作社51个,辣椒基地面积发展到30万亩,打出了“石柱红”品牌;发展莼菜专业合作社15个,推动莼菜基地面积达到1.265万亩,莼菜系列产品,远销日本、韩国等国家;发展养殖专业合作社62个,推动了畜牧产业的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长毛兔基地县;发展中药材专业合作社43个,太极集团等大批制药企业纷纷到石柱建基地,批量采购药材;发展马铃薯专业合作社10个,基地面积近30万亩;发展花木盆景专业合作社15个,在王家、龙沙等乡镇建起了相当规模的花木盆景苗木基地;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40个,解决了外出务工农户严重缺劳的问题;依托核桃、花椒、柑橘、烤烟、魔芋、黄豆、香米等产业组建了经果蔬专业合作社71个,促进了多种经营的发展;发展旅游专业合作社4个,带动了旅游产业的发展。

  通过建立专业合作社,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可以说,专业合作社是农村经济发展、农业生产发展、助农增收的生力军,主导力量。

  12、石柱县供销社抓住机遇,为农户再添一个增收新项目。由石柱县供销社牵头会同南宾、王场、龙沙、三河、大歇等“百合”基地乡镇主要领导及相关村干部赴湖南龙山考察学习“百合”的标准化生产,通过与龙山县供销社等主要部门会谈了解了龙山“百合”产业的发展模式;聘请技师讲解生产技师使我们懂得了在自然环境下“选用良种→合理密植→优化施肥技术→综合农艺措施→防治病虫害→适时打顶→及时采收”的“百合”种植技术;参观种植基地让大家亲身感受了“百合”丰收的场景和老百姓的丰厚收益。我们参观的龙山县石牌镇中池村“百合”种植基地,该村99%的农户将稻田种植“百合”,种植面积3000余亩,平均亩产在2500斤以上,销售价格6-10元∕斤,平均收入每亩1.5~2.5万元。更有典型农户杨习望种植“百合”其中的1.2亩面积,在地估卖给经销商达39000元,亩平效益32500元;与种植农户交流知道:“百合”种植技术简单,农民易于接受,只要会种玉米、洋芋的农户,就能种植“百合”,且自然适应性强,只要在施肥、防病上把握技术关键就能成功。

  通过考察学习,大家对“百合”生产有了全新的认识,为发展石柱“百合”产业充满了信心,石柱发展“百合”产业有四大优势:一是石柱与龙山的自然和气候条件相近,并有种植百合的传统,只要认真学习借鉴龙山的发展模式和技术措施,充分发挥我县的自然优势,就有望使“百合”产业做大做强。二是“百合”产品市场前景广阔,“百合”为药食两用产品,具有润肺止咳、美容养颜、防癌抗癌等功效,因其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而倍受广大消费者喜爱,仅上海、广州市场年销售鲜货量6万吨、干货量4万吨以上。三是交通优势明显,随着各条高速公路的贯通,石柱到上海、广州等地的货物运输仅一天即可到达,这对运输“百合”鲜品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有利于将农户种植的“百合”产品及时地卖出去。四是有具体实施“百合”发展项目的龙头企业“大歇中药材专业合作社”,该社资金雄厚、技术实力强,近几年发展前胡、紫菀、百合等中药材总结了一套适合石柱发展的模式和经验,已注册 “渝松牌百合商标”,目前正在申报“百合”无公害认证及QS认证,并在大歇镇黄山村双河组修建8200平方米的中药材综合加工厂,年加工中药材6000多吨。合作社今年计划在五个镇十个村发展“百合”面积10000亩,目前正在于湖南龙山洽谈引进良种和种植技术等事宜。

  13、武隆县财政安排100万元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为更好地组织和带领农民发展生产、进入市场、实现增收,促进全县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健康发展,近日,武隆县政府出台了相关文件,并明确由县供销社牵头做好专业合作社的组织、指导、培育、服务工作。同时2012年县财政继续在农户增收致富专项资金中安排100万元,重点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信息、培训、农产品标准化与认证、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市场营销和技术推广。重点对水产、畜禽、中药材、乡村旅游等产业的优势项目进行扶持,扶持资金作为财政股本金进入农民专业合作社,并由县供销社代行出资人管理权,加强对财政资金的监管和合理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