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农业厅印发洪涝灾后农作物恢复生产指导意见
河北省农业厅印发洪涝灾后农作物恢复生产指导意见
7月下旬以来,河北省局部地区出现特大暴雨,造成洪涝灾害,为加强灾后田间管理,河北省厅组织相关专家制发了玉米等主要农作物灾后恢复生产指导意见:
一、玉米
1、排除田间积水。田间出现积水的地块,尽快疏通渠道,进行排水清淤,在排除积水的基础上,待地面泛白后,抓紧进行中耕锄耪散墒,减轻洪涝对玉米的影响。
2、扶正倒伏植株。对于发生根倒的春玉米,及时人工扶正植株,扶起时要做到“早、慢、轻”,结合基部培土进行。在扶起倒伏玉米时,注意尽量防止因人工操作对作物根茎叶的损伤。同时,将折断的、发病的玉米植株带出田间,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减轻病虫害的传播。对于发生倒伏的夏玉米,一般不用采取人为扶正措施,过5~7天植株即可自行恢复直立生长。
3、清理残碎叶片。对遭受洪涝、雹灾的玉米,尽快用镰刀等割除顶尖灌有淤泥的部分和被冰雹砸坏顶部缠搅部分,但要尽可能多地保留植株体或绿色叶片、不破坏生长点。
4、及时补施肥料。一般每亩可追施尿素5~10公斤。夏玉米大喇叭口期根据长势,每亩可追施尿素15~20公斤,同时适当喷施0.2-0.3%的磷酸二氢钾溶液,促进玉米尽快恢复正常生长。
5、喷施化学药剂。注意及时防治玉米以大小斑病、褐斑病和顶腐病等为主的病虫危害。对于受雹灾危害的玉米植株,要喷施杀菌剂,以降低受害伤口感染病菌的几率。
二、蔬菜
(一)露地蔬菜
1、尽快排除积水。尽快疏通菜田排水沟渠、排除积水,并清除田间过水淤积的泥沙。待菜田土壤稍干后要及时中耕松土,改善土壤物理性质,防止土壤板结,提高土壤透气、渗水能力,促进根系生长发育。
2、及早补种改种。对受灾较重、秧苗已毁的菜田,要及时进行抢收并补种其它蔬菜,也可直播一批速生早熟叶菜类蔬菜,既可丰富市场供应,又能增加菜农收入。缺苗断垄地块要及时补种。
3、加强田间管理。及时绑扶蔬菜植株,加固菜架,清除残枝病果,清理粘附在茎叶上的泥沙,并适时培土拥根,增强抗倒力。由于暴雨过后田间肥料流失较严重,加之蔬菜根系受淹后活力下降,吸收肥水能力降低,要及时追肥:一是土壤追肥。针对不同田块灵活掌握肥料的追施量,一般每亩追施尿素约5~10kg和过磷酸钙10~15kg混合使用。叶菜类蔬菜以氮肥为主,薄肥勤施;瓜类、茄果类、豆类蔬菜应氮、磷、钾肥配合使用;二是叶面喷肥,防止作物早衰。可用0.3~0.5%磷酸二氢钾和0.3%的尿素混合溶液等喷施作物叶面,提高产量。
4、搞好病虫防治。及时做好病虫草害的防治工作。一是喷洒1~2次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等杀菌剂,防止病菌从伤口侵入,并注意施药的间隔期和采收期,确保蔬菜产品质量;二是要保持菜园清洁,及时清除田间杂草、病株。芦笋要特别预防茎枯病和根腐病的发生。
(二)设施蔬菜
1、及时排除积水。可在棚室四周挖宽约0.5米、深约30厘米的排水沟,使降雨时棚室上留下的雨水及时排走。
2、尽快修复棚室。对被雨水冲刷受损的温室墙体进行培土加固并覆盖薄膜或无纺布,避免遭二次冲刷。同时对棚室内受损的立柱和温室后坡等重点部位及时加固,更换旧竹竿。注意检查棚膜破损情况,有漏洞的要及时修补,同时增加压膜线、固定好棚膜。在冰雹来临前,在棚室上覆盖与棚室等长、等宽的防虫网或遮阳网,拉紧并与棚膜表面保持一定距离,减轻冰雹对棚膜的冲击,避免棚膜被冰雹砸破对作物造成损害。
3、抓紧恢复生产。在第一时间清理淹毁的蔬菜秧苗和食用菌料袋,在土壤、菌床消毒后进行补种或补栽。对受损的秧苗要及时喷施一次杀菌剂和叶面肥,防止病菌从植株伤口侵入,同时冲施生根类肥料,促使蔬菜尽快恢复长势。对已经出菇或接近栽培结束的料袋,尽量一次性全部采收直接结束生产;如果出菇不多,营养仍丰富的培养料,要尽量通风降湿,防治病虫害发生,并尽早恢复生产。
4、强化棚室管理。重点加强棚室温湿度控制,加大通风,降低棚室湿度,应用防虫网、诱杀虫板等物理方法防治病虫害,食用菌栽培也要尽量保持菇床、料面干爽,减轻病害发生。
三、花生
1、及时排除积水。今年降水较多,目前又正值雨季,遇大雨或暴雨应注意及时排水。
2、控制植株旺长。地膜花生和露地春播花生株高40厘米、麦套花生株高35厘米并有旺长趋势的地块,应抓紧时间使用烯效唑或壮饱胺等进行化控。
3、延长叶片功能期。叶片发黄(脱肥明显)的地块可以用1~2%的尿素水溶液、0.2~0.3%的磷酸二氢钾水溶液30~50公斤进行叶面喷施。
4、及时防治病虫害。花生10%植株叶片发现叶斑病病斑,可用多菌灵、甲基托布津、代森锰锌、波尔多液等叶面喷施。对花生田的棉铃虫,可用菊酯类、辛硫磷等高效低毒农药防治。
四、棉花
1、及时排除积水。在低洼多雨、地下水位高的地区,要挖沟排水,降低地下水位,防止渍涝灾害发生,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排出田间积水。在排水后一个星期左右,要及时松土壅根,促进土壤水分散失,增加土壤通透性,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提高根系生理活性,促进棉花根系恢复生长。
2、加强灾后管理。抓住天气晴好的时期,全面及时的喷施尿素和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为棉花生长补充养分,降低损失。雹灾后管理按受灾程度进行:轻伤型、重伤型,能够获得50%以上产量,应松土晾晒,注意虫害控制,争取早蕾成铃;极重型,加强管理,仍可有一定收获;毁种型,不能恢复生长,必须及早毁种,弥补损失。
3、及时摘除烂铃。及时摘除变黄、变黑的烂铃。对部分积水时间过长,棉株已经死亡的地块,及时打掉赘芽、空枝和黄叶,减少养分消耗,提高棉田通风透光力,减轻中下部烂铃。也可以结合喷施叶面肥配合杀虫剂和杀菌剂进行防治,减轻棉花蕾铃脱落。
五、绝收地块
针对我省今年洪涝灾害冲毁农田,造成绝产问题,建议补种荞麦和叶菜进行补救。栽种荞麦要抓住以下关键:
1、抢时播种。荞麦一般生育期在70~80天,春、夏玉米受洪涝灾害造成绝收的地块,要抢时播种,能下地播种的要马上进行播种,以利荞麦正常成熟。
2、种子处理。播前进行筛选和晒种,温汤浸种除去漂浮的秕粒,将沉在下面的饱粒捞出、晾干,待种子开始萌动时立即播种。
3、整地施肥。荞麦幼苗顶土能力差,根系发育弱,对整地的要求较高,应尽可能抓好耕作整地这一环节,要耕翻耙平。一般在播种时每亩施磷酸二铵3~5公斤作底肥。
4、播种方法。主要有撒播、点播、条播三种。点播一般每亩点播5000~6000穴,每穴10~15粒种子。播种深度一般为3~4厘米;播种量条播一般每亩2.5~3公斤,撒播每亩约5公斤。
5、田间管理。当播后遇雨或土壤含水量高时,要及时排水,地表稍干后浅耙,破除板结,疏松地表,以利出苗。遇旱时要及时镇压,踏实土壤,以利于地下水上升和种子的发芽出苗。在苗高6~8厘米时结合间苗疏苗进行第一次中耕除草,第二次中耕在荞麦封垄前,结合追肥培土进行。荞麦开花灌浆期亩用0.5公斤尿素、200克磷酸二氢钾,兑水60公斤喷施1-2次。甜荞开花期应人工辅助授粉,可放蜂传粉或于上午8~10时用绳索或细竹竿在植株上层来回轻轻拉拖,进行2~3次,每次间隔3~5天。
相关新闻
- 20个村纳入中高风险区,村里的畜禽养殖怎么办?畜产品怎么销售出去——河北:多措并举保障畜... 2021-01-20
- 河北省首届梨电商大会开幕 万商齐聚威县助推梨产业发展 2020-09-07
- 河北新发地:让京津冀“菜篮子”物丰质优 2020-06-22
- 河北历史上首次消除区域性整体贫困 2020-05-29
- “丰收冀”大型网络直播活动即将开始 快来收看吧! 2019-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