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各地推进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特色纷呈
浙江省各地推进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特色纷呈
杭州市针对市、县、乡镇农技人员和农业劳动者的不同需求,依托全市农业科技管理体系和教育培训机构,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农业科技培训活动。举办阳光工程、农业科技与管理人员继续教育培训、乡镇农技 “全科医生”培训、“金蓝领计划”农技人员考证培训等18项培训教育。
宁波市开展农业科技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深化校地、院地的科技合作,聘请科研院校的学科带头人同当地农业科技创新团队、科技特派员团队和首席专家团队开展科技合作结对,逐步形成“技术专家组+创新团队+基地(主体)+示范户”的科技合作新模式。
温州市依托农技推广示范县建设,组织开展基层农技骨干培训和现代农业经营领军人才培养工作,并与团市委联合,组织实施农村青年创业就业培训行动。培育现代农业领军人才70名,科技示范户3000户,专业农民农业技能培训5000人。
嘉兴市推进以农机、农艺技术集成应用为重点的农机化示范区建设,新增省级农机化示范镇5个、示范村8个。推广水稻规格化育秧和机插秧技术、油菜机械化播种及收获技术、粮食机械化烘干技术、畜牧产业机械化技术,新建水稻育秧中心16个,机插面积达到24.2万亩,油菜机收2.1万亩,新建烘干中心14个,新增粮食烘干机60台,年烘干粮食能力达到30万吨。
湖州市实施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提升行动。深化市校、院地合作,加快推进浙大长兴科技园、中科院湖州现代农业生物技术创新中心、南太湖农业高科技园区、浙江大学南太湖现代农业科技推广中心、湖州蚕桑科技区域创新平台等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新增省级农业科技型企业15家和科技研发中心10家。新创建市级农业科技示范基地10个,培育农业科技示范户2000户。
绍兴市启动 “三百工程”。一是开展百个园区创建工程。筛选100个特色现代农业园区,全面推进规模化、标准化和生态化生产。二是开展百家主体提升工程。出台《规模型农民专业合作社实施意见》,推动合作社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新增规模型农民专业合作社100家。三是开展百万农户促增收工程。通过省工节本、园区建设、质量安全、拓展功能、科技应用和人才培训等促进农民增收,力争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5%以上。
金华市组织9个县(市、区)专家指导组和22个市区专家服务队,深入全市各地开展工作指导和技术服务。每个专家指导组分别选择1个粮食功能区、1个现代农业园区、1个行政村、1家农业龙头企业、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个种粮大户以及1名农业创业大学毕业生;每个专家服务队分别联系1个乡镇,并确定1个村作为联系点。
衢州市启动10个示范性农业公共服务中心创建。开展粮食高产高效示范竞赛,建设万亩示范方6个、千亩示范片30个、百亩示范户100户。加快10大生态循环农业模式、30个农业主导品种和100项高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培训1万名职业农民。创建科技创新平台,培育、引进、推介适合衢州种养的优新品种30个以上,扶持一批种业经营主体,建立良种繁育基地3000亩以上。
台州市在人员、编制、经费、机制等方面强化“三支队伍”建设,积极开展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公益性服务;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进行村级农技责任员试点,解决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问题;完善农技人员聘用制度、农技推广责任制度、绩效考评制度、人员培训制度等四项制度建设,建立有效的为农服务导向机制。
丽水市深入开展农技专家联系服务农业“两区”建设活动。要求具有副高职称以上的每个农技专家单独或跨专业组合成农技专家a、b角,并与1名中级及以下职称农技干部组成团队,在农业“两区”范围内选择联系服务生产经营主体,实施“五一个”活动,即:联系一个主体、开展一次调研、做好一个示范、应用一批技术、带动一批农户,为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当好指导员、服务员、监督员。
舟山市针对海岛耕地有限、连片基地稀缺的现状,以科技为助推器,重点发展高效生态农业。计划启动建设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中心10个,创建国家级农技推广示范县1个,培育农业科技示范户1000名;建立省级水稻高产千亩示范方3个,实现粮食平均单产410公斤以上的目标;新建保障型蔬菜基地0.5万亩,新增设施农业基地0.5万亩,建成省级特色农业精品园2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