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益阳做好禁捕退捕“后半篇文章”
8月24日,资阳区2020年“点亮万家灯火”就业帮扶服务活动暨禁捕退捕渔民专场招聘会在沙头镇沙头小学举行,14家用工企业、450余名求职者参加,35名退捕渔民、48名普通劳动力达成就业意向。禁止捕鱼后,渔民怎么办?资阳区采取有效措施,着力引导渔民转岗就业,有效保障渔民基本生计,确保渔民退得出、稳得住、有奔头。
开展禁捕退捕工作,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关于“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重要指示精神的重大举措,是当前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禁渔令”实施以来,我市从为全局计、为子孙谋的高度进一步提升政治站位,坚决有力推进益阳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退捕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至7月底,全市共确认退捕渔民5635户,回收捕捞权证书5253本,完成率100%,签订退捕协议5470户,完成率95.8%;渔船7027艘已全部完成评估,回收拆解6978艘,完成率99.3%。
禁捕退捕工作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工程,我们既要让捕捞退得出,又要让渔民稳得住,更要让禁捕管得好。如何让退捕渔民满怀信心和希望开启新生活,妥善做好渔民转产安置工作尤为重要。上岸渔民如果不能尽快实现就业创业,就有面临返贫致贫的风险。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带着感情、带着责任,扎实做好禁捕退捕的“后半篇文章”,切实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做好禁捕退捕的“后半篇文章”,要多措并举解决好退捕渔民的长远生计问题。要全面落实退捕渔民转产就业创业支持政策,切实保障退捕渔民的权益,同时综合运用小额信贷、社会保险、就业培训、提供公益性岗位等有效措施,积极拓宽就业创业渠道,提高渔民转产安置保障水平。
做好禁捕退捕的“后半篇文章”,要探索发展“靠水吃水”的新产业新经济。退捕渔民一般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不高,且大多没有工作经验,习惯了“靠水吃水”的传统模式,转产转业面临很多现实困难。我们既要鼓励和引导渔民“洗脚上岸”,更要积极引导渔民观念“上岸”,切切实实让他们明白,除了捕鱼外,“靠水吃水”还有很多新吃法、新招数,同样可以做到“离湖不离水”。远有江阴、张家港等地区,很多上岸渔民成功变身水产养殖户、水产店主等,近有益阳赫山兰溪镇新沙村蔡某某由“洗脚上岸”转型“养虾达人”……因此,我们要加快开发部分长江鱼优良品种人工饲养技术,大力推广生态健康养殖,支持和促进特色养殖基地建设,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需求。有条件的地方,可积极探索渔猎文化休闲旅游,组织渔民开展野钓、鸬鹚捕鱼、撒网表演,吸引周边游客前来旅游观光,打造渔民转型致富新的增长点。
做好禁捕退捕的“后半篇文章”,要以“零容忍”态度依法严厉打击非法捕捞犯罪行为,让禁捕管出水平、管出成效。要建立健全部门联动、跨区域联合执法常态化机制,严格执法,坚持源头打、水上查、岸上管,坚决斩断非法捕捞、运输、经营的地下产业链,做到常抓不懈,形成强大震慑。
扎实做好禁捕退捕的“后半篇文章”,让渔民上岸开启人生新篇章,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情。每个人有责任和义务贡献一份力量,保护好长江“母亲河”,期待早日重现“江豚吹浪立,沙鸟得鱼闲”的动人江景、悠闲美景。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