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抢农时 抓春管 夺丰收 > 动态新闻

广东广西集中育秧项目实施效果好

日期: 2012-05-02 15:49 作者: 来源:农业部新闻办公室 【字体: 打印本页

  本网讯  今年广东、广西第一年实施早稻集中育秧项目,各级农业部门加强组织,与财政部门密切配合,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种粮大户等主体的作用,目前已完成中央补助2500万元、3.125万亩早稻集中育秧任务。通过项目实施,农民、基层农业技术人员和地方政府领导一致反映集中育秧是发展趋势,有利于调动农民积极性,促进早稻生产稳定发展。

  一是提高了抗灾减灾能力。广东、广西早稻育秧期间易遭遇低温、干旱等自然灾害,影响育秧进度和秧苗质量。集中育秧应用覆膜技术增温,统一协调育秧用水,提高了抵御极端天气的能力,从而保证了适时育秧、育壮秧。今年,广东、广西遭遇有气象记录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低温阴雨寡照天气,早稻育秧开始时间推迟7-10天,但由于集中育秧面积扩大,育秧结束时间仅推迟3天左右,且集中育秧的秧苗明显好于散户育秧。

  二是促进了良种应用。集中育秧容易实现品种统一,容易推广高产、优质稻种。广东、广西集中育秧项目实施点大多选择1—2个品种覆盖200亩到近万亩稻田,有望实现大面积均衡增产。广西通过集中育秧推动了超级稻种植面积的扩大,预计超级稻面积达到670万亩,比去年增加30多万亩。广东通过集中育秧推动了优质品种的应用,今年全省早稻良种覆盖率达95%。

  三是提升了机插秧水平。水稻机插秧需要规模化的统一规格秧苗,集中育秧通过统一秧盘、统一播种、统一管理,实现了育秧的标准化,保证了插秧机的要求,推进了机插秧面积的增加。广西贵港通过集中育秧,保障了10万亩水稻育插秧机械化示范区建设。广东在40个水稻集中育秧项目县,推广了98条机械化播种育秧线,促进了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水平的提高。

  四是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实施集中育秧项目,向农民提供育秧补助,降低种植成本,提高了秧苗质量,有效解决了农户育秧劳动力紧张、育秧技术水平低、秧苗质量差等问题,调动了农民种植水稻的积极性。广西陆川县温泉镇官田村农民吕清明高兴的说“集中育秧让我这个七十岁的老头儿种田更省劲儿了”。(赴广东、广西春耕生产督导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