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抓好春耕备耕 力促夏粮增收 > 动态报道

科技先行 产业支撑 黔中大地春耕忙

日期: 2009-05-20 14:23 作者: 来源:贵州日报 【字体: 打印本页

喜看印江农耕新貌

  初夏的印江自治县田野,到处都是农民翻耕土地、铺设地膜、开沟种地的繁忙景象。满载着化肥的小四轮拉机来往穿梭,乡村集市里农资、农机具销售场面火爆。

  5月初,印江中坝乡夫子坝村村民魏厚程在自家的大棚里整理黄瓜,绿油油的黄瓜长势喜人,再过10天就可以陆续上市销售。魏厚程告诉笔者,他去年在大棚中种植了黄瓜、西红柿、辣椒、茄子4种菜,就这10余亩菜地,一年就赚了3万多元。

  “年年都要春耕,但今年的春耕轻松多了。”印江新寨乡团山村村民雷先良用刚买的旋耕机在地里翻田,妻子则在身后整田,4亩优质水稻田,两口子只花了半天时间就犁完了。

  在团山村忙碌的春耕现场,好多农民手中都多了机械化的耕种器械。村民们都说,别看这机器体形不大,但旋耕、犁地、耕地样样都能上手。

  印江农业局农技人员来到朗溪镇昔卜村,为该村农民送上农业实用技术。一进村,工作人员就被村民围拢起来,“怎样进行测土配方施肥”、“怎样进行病虫害防治”、“怎样对蔬菜进行安全施肥”……这些关系着村民切身利益的问题,在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的示范操作与现场讲解中纷纷得到了解答。

  (作者:杨彪 刘焱琪  编辑:李茂)

惠水着力打造“万元田”

  金黔在线讯 早晨6点,惠水县和平镇惠明村的张明祥家两口子已经在地里忙开了。这会还在地里的西葫芦,中午就能摆上了贵阳市民的餐桌。张明祥家,正是该县建设“万元田”工程的其中一户。

  惠水县依托七万亩涟江大坝,拟用3年时间,主要在涟江坝区建设1万亩产值万元、亩利润6000元的“万元田”。目前已着手建设5000亩。

  着眼现代农业,惠水县采取五项技术作支撑,以保障“万元田”产值目标。粮食作物重点抓好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抛秧等技术。经济作物重点推广地膜覆盖、小拱棚、大棚栽培等。

  在工程的具体实施中,惠水采取六项措施,以保证“万元田”工程扎实有效开展。该县实行领导包片,农技干部包村驻点,县政府协调相关部门密切配合,抓好“万元田”建设计划层层落实。该县产前为农民提供准确的市场信息,及时发布产品供求信息和市场行情,并引导协会、企业、个人参与流通,指导农户生产及销售,增加流通渠道。

  同时,全县以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为契机,紧紧围绕中低产田改造、生态治理和农网体系,不断改善和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依托该县现有的16家农副产品加工企业为主,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并严格落实农机购机补贴政策,全县推广田间耕作农机2000余台。

  (作者:路江 罗建华  编辑:李茂)

榕江发展绿色生态产业瓜果飘香

  金黔在线讯 初夏时节,走进榕江县,映入眼帘的是一个个红得乌亮诱人的杨梅,甜得如蜜的西瓜,一车车新鲜的早熟蔬菜向外运……。放眼远望,榕江满眼都是生态和谐美景。

  古州镇小堡村侗族农民陶忠智投入40多万元资金,栽种出140多亩科技杨梅、布朗李、葡萄等经济果树,30多亩100多个品种的玉兰花、桂花等名贵花卉的180亩综合农场。如今,布朗李、葡萄、科技杨梅等经济果品已开始挂果,味香果大晶莹剔透的布朗李还未熟透,就被慕名而来的商贩预订一空。

  车江大坝边的每个村子设立了农业技术夜校,拿到“绿色证书”的农民在种植粮食作物的同时,大力发展绿色产业,纷纷种植反季节蔬菜和优质西瓜、葡萄等瓜菜。车江三村侗族农民李正锦承包15亩土地种植蔬菜得了丰厚的回报,时下正是大坝早熟蔬菜、西瓜收获季节,红红的番茄,青青的辣椒,紫色的茄瓜,甜得如蜜的小果型礼品西瓜将田野染得五彩缤纷,广东客商李成龙在车江万亩大坝投资开发绿色食品生产农产品综合加工基地项目,目前已建成1200亩标准化示范基地,产品开始试销粤港澳等泛珠三角地区。

  (作者:龙安乐  编辑:李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