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春耕涌动科技潮
一年之计在于春。又是一年春播时,今年春耕期间,记者在河北省农村处处感受到蓬勃涌动的科技潮。
良种良法配套成为农民新的追求
据农业部门调查,今年春耕期间,河北省需要化肥405万吨、农药1.35万吨、农膜5.87万吨、种子13万吨。目前,全省已备化肥420万吨、农药1.36万吨、农膜5.89万吨、种子17万吨,主要农资品种货源充足,基本能够满足春耕生产需要。
有充足的农资供应做后盾,各地农民购买农资的积极性空前高涨。距离棉花种植还有十来天的时间,景县龙华镇农民张春明已开始考察种子市场,在几个当家品种中选购适合的棉花良种。
当记者询问他准备购买什么品牌的种子时,他说,要从县农业部门推荐的品种中买有良种良法配套说明书的种子。“听说今年我省良种补贴实行全覆盖,也就是说,只要种良种,就能按照实际种植面积全部补贴。今春,俺想种5亩棉花,可以得到75元的良种补贴,还可以得到一百五六十元的农资综合补贴。国家给了俺这么多补贴,俺要增产增收,必须用上与良种配套的新技术。这可是俺经过实践得出的。”张春明认真地说。
原来,前两年,张春明每年也购买良种,但是他习惯按老的种植方法管理,结果良种的增产效果不明显。而周围采用良种良法配套的农户则比他收益好。
为解决类似张春明遇到的问题,今年,河北省农业厅组织专家对优良品种进行了论证推介,品种推介优先选择生态适应性好、符合生产需要、市场前景较好的品种,主导品种确定后,省农业厅通过河北农业信息网和河北省政府政务信息公开,向社会公开发布。同时,要求种子供应商在销售种子时附加与之配套的种植技术说明书。各级农业部门还强化了科技指导和服务,组织农业科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生产一线,通过开展农技“电波入户”和各种形式的培训,推广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加强农业信息服务等手段,为春耕生产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为激励农民广泛应用优良品种,今年中央财政按照2007年统计公报面积预拨了河北省农作物良种补贴资金,其中小麦良种补贴3.62亿元、玉米4.29亿元、棉花1.53亿元、水稻2361万元。在补贴对象上,明确了对生产中使用农作物良种的农民(含农场职工)进行补贴。在补贴标准上,水稻、棉花每亩15元,小麦、玉米每亩10元。
购机热提升农业机械化程度
近日,安国市祁州镇农民赵建平来到市农机局,登记申请购买农机具补贴。他告诉记者,近几年,他家里已经购买了小麦联合收割机、玉米播种机,农忙季节每年他都参加跨区作业,年均能增收4万多元。今年他看中了一台价值8万元的福田雷沃牌大型拖拉机,政府能补贴2.8万元。“今天,我们村和周围的村共来了十多人,如今俺农民手头也有点积蓄了,国家有补贴,许多有条件的农民都争着购买农机具。”赵建平说。
据了解,为进一步提高农业机械化程度,今年国家和省级财政共投入5.25亿元用于我省农民的购机补贴,补贴范围涉及全省所有县(市、区)。补贴机具种类由2008年的9大类、18小类、50个品目扩大到12大类、33小类、98个品目。
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引导下,我省农民购买重点开始转向了先进适用、经济安全、节能环保和急需的农机具上,农机装备结构日趋合理。目前,全省农机总动力达到9558万千瓦,比政策实施前的2003年增长22.8%。其中,大中型拖拉机保有量达到13.4万台,比2003年增长65%;大中拖配套农具25万台,比2003年增长74.4%;玉米联合收获机达到7047台,比2003年增长22倍;免耕播种机达到13.8万台,比2003年增长59.5%。
受农机购置补贴力度不断加大,投资规模、覆盖范围、补贴机具品种逐年增加等因素影响,我省农机新技术推广步伐加快,农机化水平提高,全省机耕、机播、机收水平分别达到81.5%、71%和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