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奥行动”要成为日常工作的标杆黑龙江省抓住契机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8月10日开始,黑龙江“西瓜之乡”的牡丹江宁安市兰岗镇1万多亩无公害西瓜分批进入成熟期。兰岗镇西瓜协会会长马玉顺预计,到9月中旬,将有2亿多斤西瓜上市。马玉顺说,“兰岗西瓜”在全国都叫得响,北京大兴的瓜农当年都到他们这里“取经”。今年春天,协会1万多亩瓜地通过了无公害认定,他对西瓜的品质更有信心了。
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更有信心的不只是瓜农。“明年,第24届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要在哈尔滨举办,我们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就要参照‘助奥行动’这个标准来做。”黑龙江省农委副主任李文华告诉记者,黑龙江今年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大宗农产品的无公害化生产;6月份起对全省供京农产品基地农药残留进行监测,目前没有发现使用甲胺磷、毒死蜱、百菌清等17种禁限用农药的情况;更重要的是,开展“助奥行动”,使他们健全了机制,锻炼了队伍。
净化投入品市场 把住生产的“源头”
对加强农药市场监管,黑龙江省有一份明确的“工作时间表”。李文华介绍,4月份,省农委对全省的农药生产、经营企业摸底调查,建立档案记录;5~6月份,对农药市场进行全面的抽查,重点是检查乡村一级农药经销点违法经营销售行为……而不定期地对涉嫌违法的农药企业进行重点跟踪、对农资经营店的检查,已经成为县、市一级农产品质量监管工作的“家常便饭”。
黑龙江是畜牧业大省,饲料和兽药市场也是管理重头。黑龙江省畜牧兽医局副局长孙文志介绍,一方面,以“助奥行动”为重点,开展了饲料、兽药专项整治行动,5月份组织3个检查组,对畜牧重点县(市)的兽药、饲料市场进行抽查;另一方面,将该省承担的农业部要求的1080批饲料、畜产品等的质量安全抽检工作目标前移,上半年已经完成771批,占全年任务量的73.1%。上半年,全省共检查兽药、饲料生产、经营、使用单位5890家,市场上查获假劣兽药953公斤、饲料28吨,取缔违规售药经营企业12家、饲料生产企业15家。
服务得跟上 习惯要培养
说起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的推广,马玉顺和李会迎都不为难。马玉顺说,他们的兰岗西瓜协会成立于1988年,当初就是为了研究和推广西瓜种植技术而设的。20年来,老会员成了"土专家",带动着新会员把标准种到田里。李会迎是"科技星火带头人",他自己种的一个大棚就是村里推广蔬菜种子和技术的试验田。
除了发挥技术带头人的作用,黑龙江逐步加强技术服务。据李文华介绍,省里实施了"四个一"工程计划,即一户一个明白卡、一张明白纸、一本技术手册、一套技术光碟;2007年,黑龙江省还专门开通一个农业广播频道,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和技术是电台节目的重要板块。宁安市农委主任陈庆军说:"这么多年来,农民知道市场打下来不容易,保不住质量砸掉牌子很容易。有这种重视质量安全的意识,我们开展工作就便利很多。"
今年,黑龙江省的牲畜耳标佩带工作全面展开。为培养养殖户的生产习惯、提高畜牧兽医工作人员工作水平,5月20日,黑龙江省畜牧兽医局举办了全省畜产品质量安全培训班,重点培训了饲料兽药安全使用、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等知识,编印了500册《畜产品安全生产和消费100问》免费下发给各县市。同样,对"助奥行动"中加强的农产品产地证明工作要求,李文华也不畏难,他说:"开始肯定会有很多的繁琐环节需要理顺,但基础工作一点点做好,让农户和基层养成习惯后,接下来的规范工作就会顺利一些。"
掌握全程的关节点 降低质量风险
在宁安市东京城镇振兴村,300多栋温室大棚次第排开,300来户村民的居室就挨着自家大棚,形成了真正的"蔬菜村"。在一户大棚里,记者看到,几乎每垄西红柿枝上都挂着熟透的西红柿。振兴村支部书记、东京城镇棚式经济协会会长李会迎说:"我们的西红柿不需要化学催熟,先熟的西红柿不摘,就是让它释放的乙烯'催熟'其他西红柿。"
振兴村是黑龙江省的农产品出口备案基地,生产的西红柿早在1997年就出口俄罗斯。2007年,这里近1万亩的土地通过了无公害产地认定。李会迎介绍,土地集中连片,施肥全用农家肥,不用杀虫剂,只在苗期使用杀菌剂,西红柿出口前必须经过检测,生产全程都要保证质量安全。
为加强生产环节管理,黑龙江从6月份起就组织对供京农产品生产基地农药残留监测,对动物饲养场、养殖小区和隔离场所动物防疫条件进行审核,加强疫病、免疫监测。同时,农产品流通环节的监管力度也在加大。除组织对供京农产品生产单位网上备案、驻场(厂)监管外,铁路、公路、航空等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24小时值班,执行动物及其产品的查验、登记、采样、消毒等制度;协调供京农产品生产单位使用安全、无害的运输工具,保证运输过程冷链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