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西红柿: 红火奥运行
奥运会期间,除了运动员、媒体记者等在奥运核心区消费之外,整个北京市每天将消费2000万公斤蔬菜,而这些蔬菜中相当大一部分来自河北。
那么,河北省供应北京的蔬菜量有多少?质量如何?本报记者近日分别走进北京新发地蔬菜批发市场、河北省张家口地区的蔬菜种植基地,进行探访。
24小时全程监控生产
8月2日上午,70岁的李文珍站在万全县宣平堡镇蔡家庄村自家菜地里,随手摘了一个刚刚熟透的西红柿,掰开之后,里面的瓤儿沙沙的。
“这些菜都是往北京送的。”李文珍说:“全是用农家肥,绝对无公害。”与大多数当地菜农一样,北京是李文珍种植的蔬菜的主要销售地。
据了解,今年张家口种植蔬菜约127万亩,其中108.6万亩已经通过无公害生产环评认证。主要品种有大白菜、芹菜、大萝卜、紫甘蓝、生菜等20多个品种,预计产量约为450吨。为了进一步保障蔬菜等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张家口市农业局还专门下发了《2008年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行动方案》。在该方案中,对于农药、化肥等农业投入品监管、农产品基地监管,规定以县、区为单位,对其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基地实现100%备案,100%落实监管责任人,100%签订质量安全承诺书。
在张家口某地奥运特供蔬菜基地外,记者注意到,在这块地的4个角上,搭着4个帐篷。“那是用来监视生产过程的。”张家口市蔬菜站站长张树旺说,奥运特供蔬菜生产按照要求,企业要24小时监控,并将每一个生产步骤详细记录在案,市、县两级农业部门也派专人在这里24小时监控,省级农业部门不定时派人抽检,以保证生产过程做到完全无公害。
而在北京周边某奥运特供蔬菜基地,记者看到,这里每一步生产过程,都由安装在基地内的摄像头24小时实时传往北京奥组委相关部门。
每车菜都有身份证
就在李文珍向记者展示它的“无公害”蔬菜的同时,在北京某蔬菜批发市场做生意的董立成,开着一辆轻型货卡来到了蔡家庄村蔬菜交易市场。
他是来收购西红柿的。
在整个收购过程中,董立成表现出了惊人的耐心和细致。当地菜农把一筐筐的西红柿搬进来,董立成一只一只地仔细察看。
这只是初步外观鉴定。几个小时之后,他会将收购的一整车西红柿,拉到10公里之外的郭磊庄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进行进一步质量检测。
郝伟是这个服务中心的检测员。
记者赶到这里的时候,他正在对一家北京企业送来的豆角样品进行检测:先将豆角切片,放到一个试管中,再向试管中滴入2.5毫升提取液,然后向试管中先后滴入0.1毫升酶和0.1毫升显色剂,15分钟后,试管中的底物被提取出0.1毫升,放入快速检测仪,三分钟后,检测结果将明确显示出来。
随后,检测报告被送到郭磊庄镇主管农业的副镇长杜军手中。
在杜军那里,通过检测的蔬菜将获得一张进京蔬菜绿色通行证。
在这张合格证上,对于蔬菜的品名、数量、户主、生产基地、产地负责人等均有详细记录,合格证还需主管县(区)长(也可委托乡镇长代签)进行签字认可。
“这张合格证就是菜的‘身份证’,我们必须保证每一车蔬菜都能够追溯到生产源头。”张树旺说,若运往北京的某一车蔬菜被检测有问题,将可以直接追溯到其具体的产地,以及销售蔬菜的菜农。张树旺说,这对于保障供京蔬菜的质量安全是至关重要的。
张树旺欣喜地告诉记者,就在上个月,一批共39台蔬菜质量速测仪运抵了张家口。这一批蔬菜质量速测仪已投入到当地各个生产蔬菜的重点乡镇。至此,张家口市各蔬菜生产重点乡镇的蔬菜质量速测点达到了139个,基本实现万亩蔬菜配备一台速测仪,全市所有生产蔬菜地全部得到覆盖。
免费绿色通道方便又快捷
8月2日下午,完成收购的董立成拿到了那一车西红柿的蔬菜进京绿色通行证。他发动车辆,向北京方向驶去。
“有了这张通行证,蔬菜进京一路畅通。”董立成兴奋地说,为确保蔬菜顺利进京,奥运期间北京市为蔬菜供应提供5条保障措施:运菜进京车辆一律享受高速公路绿色通道待遇,免收高速公路费;进入北京各批发市场一律免收进场费和停车费;各批发市场将按合同金额当场向供货方给付现金;北京各批发市场还将免费为来京批发蔬菜的摊位和运菜进京人员送绿豆汤和盒饭!
作为全国五大错季蔬菜生产基地之一,距离北京仅180公里的张家口,向来是北京7月到9月之间的主要蔬菜供应地,总销量达到180万吨。
最近,北京市商务局先后向张家口市和承德市发了《关于商请支持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鲜活农产品运输供应有关工作的函》,北京市商务局和北京市农委分别与张家口市签订了《蔬菜产销合作意向书》和《蔬菜产销合作(2008-2012年)框架协议》。可以预见,在随后的近一个月时间里,来自河北省的蔬菜将源源不断地通过绿色通道,运往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