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百乡万户调查 > 媒体报道

生态产业兴 脱贫有保障

日期: 2016-05-23 10:19 作者: 肖力伟 胡明宝 来源:农民日报 【字体: 打印本页

  穿行在陕西安康汉滨区牛蹄镇,离城区100多公里且大多是盘山路。全镇3个村一个社区都是贫困村,有贫困户655户共计1640人。

  农业部百乡万户调查组来到牛蹄镇凤凰村委会,一眼就看到墙上的“镇村脱贫攻坚工作组职责公示栏”里,明确写着工作组组长、责任组长、组员的职责及精准扶贫的内容目标。调查组成员向贫困户发放调查表,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等详细情况。

  在凤凰村一组79岁的杨运根家里,调查组详细地询问这一家的人口、收入及生活状况。一笔笔计算着收入的来源:土地流转、低保、养老金、高龄补贴、种粮及良种补贴等。特别是了解到还能享受政府的5万元贴息贷款,投放到作为全省“千企千村扶助行动”企业之一的安康京康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每年坐收5000元分红时,调查组认为这是一个快速脱贫最有效的办法。该公司在镇里投入资金4120万元,流转土地4500亩,利用当地自然资源优势,发展富硒生态茶叶,带领乡亲共同致富,现已建成高标准富硒茶园3000亩。但调查组也有一些担心,企业分红的压力如果太大,可能会影响企业吸收更多贫困户的积极性,因此建议政府及相关部门在项目及政策等方面向企业作些倾斜和帮扶。

  “如果没有茶厂,日子还真不知道咋过。”当调查组刚走进汉滨区双龙镇龙泉村二组的陈兴兰家,她就打开了话匣子。

  陈兴兰说的茶厂是2011年以来,双龙镇为实施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程,把茶产业作为扶贫主导产业重点发展,主动联姻的安康汉水韵有限公司。公司大力推广自主研发的“陕茶1号”优良品种,以“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思路,组建了10个茶业专业合作社,采取土地流转、能人大户带动等形式,建起茶转园1.1万亩,其中标准园7000多亩。在产业发展中,特别注重提高贫困农户的参与度和收益度,除了按时给贫困户支付土地流转费,还吸收能够从事茶园栽植、管护、采摘的贫困户劳力到合作社长期务工,变为产业工人,年收入在1.5万元以上。

  陈兴兰没念过一天书,在她的第三孩子刚出生时丈夫就去世了,避灾搬迁又欠下了七八万元的贷款债务。三个孩子要就近上学,她无法外出打工,虽说每年能享受到低保近4000元,维持一家的生计还要还贷显然不够,茶厂一年1万多元的收入让她紧锁的眉头慢慢舒展开来。

  “这里的产业扶贫工作真是做得扎实有效,只有产业兴,农民脱贫才有真正的保障。”调查组的同志深有感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