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特色“调结构”
5月11日,记者来到吉林省敦化市,看到农业部百乡万户调查组正在这里调研。敦化市地处吉林省的东部,这里积淀着厚重的狩猎和农耕文化底蕴。近年来,敦化市是吉林省和全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特色县市。
在敦化市沙河沿镇明新村兴隆土地种植专业合作社的耕地里,理事长邓龙告诉调查组:“合作社由6个人组建成立,已经成立了两年,我们种植了107公顷玉米,由于去年秋天和今年上半年玉米价格偏低,所以盈利较少,只有20万元左右。”今年合作社流转了明新村一组128公顷土地,按照市农业局和镇农业技术推广站的指导,种了70公顷大豆、40公顷土豆、18公顷玉米。
调查组组长周应华告诉邓龙和在场的干部群众:“开展以玉米为重点的种植业结构调整是农业部贯彻落实中央要求的具体措施,目的是在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各地结合实际,更加合理地调整种植业结构,确保农民的利益不受损失,确保农民的利益大幅度增加。敦化市从地理、气候和土壤看,适合种植大豆等特色农作物,兴隆土地种植专业合作社做得很好,能积极领会和落实种植业调整的大方向,我们认为,农民种什么主要看效益,农民挣钱多的品种,我们要积极宣传,正确引导。”
敦化市沙河沿镇鹿场是一个具有58年梅花鹿养殖历史的老鹿场。他们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特色分明。
在沙河沿镇鹿场人参产业化种植区,沙河沿镇鹿场场长、敦化市华力对外经贸有限公司董事长孙志勇告诉调查组:“我们鹿场有800多头鹿,300多头圈养,其余在山里散养。我们5年前引进了人参产业化种植新技术,并用梅花鹿产生的鹿粪改良土壤,现在人参长势良好。人参收获后还可以种植玉米和苏子,不浪费土地。以前的技术是在山林里种植人参,需要砍伐树木,破坏植被,人参收获后3-5年基本不长植物。”他说,人参全身是宝不愁销路。我们去年销售的人参批发价是每斤69元,一公顷地能产2万斤,投入的费用是每公顷40万元,4年起参,参农每公顷大约收入在100万元左右。现有400亩产业化经营的参地,计划3年到5年内发展产业化人参种植基地3000亩,每年起参900亩,带动周边农民致富。
调查组在走访了人参产业化种植区、梅花鹿散养基地,听取了孙志勇的介绍后表示,孙志勇所引进的人参产业化种植技术既有现实意义,又有长远意义。现实意义是在农业结构调整过程中,能带动周边农民稳步快速致富,长远意义在于以后种植人参不再需要砍树木、破坏植被了,这是一个亮点。
相关新闻
- 农业农村部2018年百乡万户调查活动综述 2018-04-19
- 农业农村部“百乡万户调查”活动 为乡村振兴提供第一手材料 2018-04-02
- 农业部启动2017年“百乡万户调查”活动 2017-02-16
- 让村集体资产“活”起来 2016-06-07
- “村里的集体资产俺也有份” 2016-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