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百乡万户调查 > 媒体报道

热炕头上掏心窝

日期: 2011-03-01 14:24 作者: 刘伟林 来源:农民日报 【字体: 打印本页

  时下的黑龙江冰雪尚未消融,农民已开始准备农资,迎接春耕。2月25日一早,农业部“百乡万户调查”黑龙江组来到了庆安县民乐镇民兴村农民贺文家里。

  组长李伟国带领调查组的成员脱下鞋,盘腿坐在了炕上。见此情景,贺文也脱鞋上了炕。接过农民端上的开水,递给农民一支烟,农民不再拘谨了。李伟国招呼外屋的农民都进来,一起唠一唠。

  调查从一问一答中开始了。农民告诉调查组,这个村旱田多,水田少,主要种玉米和大豆,相比水田区种地的收入并不高。全村九成劳动力都外出打工,而且多数是技工,收入可观,去年工钱上涨,人均收入从上年的6000元增加到8000多元。农民刘志安常年带领60多人外出打工,家里的18亩地老婆一个人就能种,靠打工在县城买了房。他说,去年工钱翻了一番,挣钱的信心更足了。说话时,他接到电话,要他3月1日带人到青冈县,准备开工。

  60岁的老党员刘新民从衣食住行四个方面向调查组介绍了村里30年的变化,让他感触最深的是,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开展,村里修上了水泥路。过去,每到春天,村里的路是“水和泥”,没法走人,现在是真正的水泥路了。

  农民赵正田59岁了,孩子们都在外面打工,自己和老伴种了10亩地,今年准备全种大豆。问他玉米收入产量都高,为什么不种玉米时,他说玉米化肥用量大,还需要雇工,化肥和雇工价格都在涨,只好种大豆。赵正田的回答引出了另一个话题。农民们告诉调查组,现在各家的种子都买好了,但化肥都没买,准备再看一看,原因是价格涨得太多了。去年一袋复合肥一百三四,今年一百七八,到种地时降不下来也得买。农民们说,国家给了农资补贴,不好意思再开口了,但农资的价格还得管一管,大城市的房价能调控,农资价格也该调控调控了。

  农民们还对调查组说,每年的粮食收购政策能不能早点公布,农民卖粮心里有底,不然钱都让粮食贩子挣去。农民最盼的是旱涝保收,希望加大农田设施建设,特别是水利工程的建设。农民还盼农机合作社,能减少土地浪费,多打粮。

  调查组与农民从一问一答,到互问互答,到三三两两讨论,气氛越来越热烈。从新农合、农村金融、农业保险、转基因作物到种植新技术,农民开始说情况,说现象,说希望,向调查组求答案。调查活动变成了村里的“三农”研讨会。李伟国向农民详细解释了养老保险同商业保险的区别,讲了农民外出打工如何保护好自己的权益,什么是转基因作物等等,陪同参加调查的省农委种植业管理处调研员杨玉明还向农民详细讲解了大豆“垄三”栽培的技术要点。

  不知不觉时间已到了中午,农民们纷纷把自己的电话号码留给调查组,说今后想知道啥情况就给他们打电话。镇党委书记李季秀说,农业部的调查组同农民心贴心,农民也向调查组掏心窝,这种深入基层的工作方式值得我们基层干部好好学习,今年我们也要同农民一起多开炕头上的“三农”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