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百乡万户调查 > 工作动态

宁夏红寺堡:“精准”育种促进精准扶贫

日期: 2016-05-25 09:32 作者: 来源:农业部“百乡万户调查”活动领导小组 【字体: 打印本页

  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是全国最大的异地生态移民扶贫开发区,全区63个行政村中34个为重点扶贫村,涉及贫困人口4.49万。

  草畜产业是红寺堡区主推的三大农业精准扶贫产业之一,70%以上的农户从事滩羊饲养。2015年,全区滩羊饲养量71.4万只。滩羊具有裘皮优良,肉质细嫩多汁、风味独特等优点,但也存在个体小、单胎、产肉性能低等不足。在肉用市场逐步取代裘皮市场的趋势下,养殖效益越来越差,亟需改良生产性状,提高生产能力,增加养殖收入。

  2014年起,红寺堡区安排专项科研经费,用于滩羊品种改良研究。项目由宁夏红寺堡天源良种羊繁育有限公司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联合攻关,利用基因剔除技术培育肉用型滩羊新品种。调查组在天源公司繁育基地了解到,项目进展顺利,成果丰硕。目前已成功培育羔羊147只,生长发育良好,在保留了滩羊遗传特性的同时,又具备了肉用羊后躯宽、颈部粗等特征和生长发育快、一胎多羔等特点。利用新技术培育的滩羊,体重比普通滩羊增加30千克,达到73千克以上,羊肉价格由50元/千克提高到100元/千克,每只销售价格达到2600元,相比普通滩羊1100元/只的价格,效益提高了1.5倍。

  经过论证,有关专家认为该项研究成果可以推广应用。红寺堡区采取“公司+合作社+养殖户”的运作模式,向农户提供优良基础母羊,实行统一标准、统一供种、分户饲养、集中育肥、统一出售、返还利润。今年已经与当地500户农民签订代养合同,预计可为农民创造3000万元以上的经济收益,户均纯收入达6万元以上。调查组认为,相对于传统杂交育种技术,使用基因剔除技术进行育种,选育周期大为缩短,工作量明显减少,目标导向明确,可控性更强,后代表现预期稳定,可以说是“精准”育种促进了精准扶贫。

  (赴宁夏调查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