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百乡万户调查 > 工作动态

四川台创园:台湾精致农业在大陆的缩影

日期: 2015-05-06 16:53 作者: 来源:农业部百乡万户调查活动信息宣传组 【字体: 打印本页

  成都新津台湾农民创业园和攀枝花盐边台湾农民创业园分别于2006年和2009年经农业部、国台办批准设立。几年来,两个台创园立足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积极为台农台商投资创业搭建平台,充分凸显“台湾农业元素”,深入践行台湾农业“三生(生产生活生态)一体”理念,有效地承接了台湾农业产业转移,促进了当地现代农业发展,已经成为台湾精致农业的展示园、当地新型农民的培训园、西部美丽乡村的建设园、大陆现代农业的特色园。

  一是突出台湾农业生产观,着力打造名优精致农业。在台农台商的推动下,台创园积极发展以“种植方式的精致化、生产技术的科学化、生产行为的规范化、产品品质的高端化、务农人员的专业化”为主要特征的农业生产,努力提高农业生产力,促进农业升级,培养核心农民,增加农民福利。新津台创园着力开发与推广优质米,开发多产期与高价值水果,应用推广台湾农业新品种15个、新技术8项,带动周边农户和合作社收入增长10%-12%,实现农户人均增收逾万元;把工业标准化方法带到农业,建立二维码农产品安全可追溯系统,创立大地有机标准体系。盐边台创园引入农业台资企业6家,引种芒果、释迦、杨桃、菠萝蜜、莲雾、火龙果等13类台湾特色水果,采取台湾科学种植方式,产品品质大幅度提升,品牌和信誉得到市场普遍认可,其中晚熟芒果在国内芒果产品中唯一通过欧洲GAP(良好农业规范)认证。

  二是突出台湾农业生活观,改造提升传统休闲模式。台湾农业发展经历了由数量增长到质量提升,再到产业经营和效益农业的三个发展时期,目前已进入了以休闲观光农业为主的现代农业发展阶段。台农对原有传统采摘休闲模式进行了反思,提出游客简单采摘品尝并不能增强对农业生产全过程的了解、并不能体会到农业生产的辛苦,反而存在过度浪费问题。在台创园里,新型的农业休闲模式正在形成,通过人文、艺术与创意的农业美学,开发亲子知性、体验学习、美食飨宴、健康养生、园艺纾压等内容,使休闲观光农业由简单的“农家乐”转向农业特色与主题深度游,大大提升了服务品质。台商在新津台创园围绕稻米种植,建设米食文化馆,延长稻米加工链,强调稻米生产、稻米文化和对人类的重要性;围绕蔬菜水果种植,建立植物工厂以及有机香草园、菌菇工厂等,让游客从生产过程中体验收获的喜悦;将农业产销、农产加工及景区游憩有机结合,让游客在竹林深处享受台湾美食,亲近回归自然。台商在盐边台创园建设了一座巧克力庄园,包括生态庄园、巧克力展示和体验馆三个部分,游客可穿越全透明的参观通道观看巧克力生产过程,也可以自己制作个性化巧克力,体验巧克力制作的乐趣。

  三是突出台湾农业生态观,融农业生产生活于生态生命之中。在新津台创园,台资翔生公司始终把农地生态和环境生态视为生命,积极开发建设健康农庄和生态小镇,着力打造生态农业知识城,3000亩的种植、休闲、绿化等所有区域均坚持无化肥农药,所售卖的食品坚持绿色有机,其企业的“农业价值观”即农业生态是为社会做有益的事情,实现的是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统一。这一时代理念,也带动了周边1510户农户参与到农业生态事业发展中,吸引了台湾大陆20多名高校生踊跃投身到公司农业生态永续发展研究中,北京大学也与该台湾企业建立了相关学院培养教育人才。

  与此同时,两个台创园的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台创园建设资金和项目资金中央投入不足,地方财政负担沉重且难以形成长效机制;台创园经济功能和政治功能发挥尚不均衡,对台湾农民的吸引力有待增强;台创园产业配套建设用地缺口较大,流转的农地经营权和农业生产设施不能用于抵押,台湾农民和农业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等多针对合作社和农户,台资农业企业碍于身份问题不能成立合作社,无法享受“国民待遇”。这些问题需要相关部门共同研究,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继续扩大台湾基层民众受益面和获得感”的要求,争取在中央层面出台全国统一的台创园扶持政策,进一步激发台湾农民和农业企业到大陆创业投资的热情,促进台创园健康发展。

  (赴四川调查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