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百乡万户调查 > 工作动态

黑龙江肇东:工商资本进入农业要合理引导

日期: 2015-05-06 16:42 作者: 来源:农业部百乡万户调查活动信息宣传组 【字体: 打印本页

  黑龙江调查组在肇东市了解到,近年来,全市由工商资本创办的规模农业企业已达15家,累计投入资金13.7亿元,经营土地面积11.98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2.7%,成为推动土地规模经营,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新亮点。

  类型多样。一是种植农业型。安徽融创穗丰农业公司在五里明镇流转土地2万亩,2014年玉米单产创造了1242.57公斤的全省最高纪录。二是设施农业型。引入哈市工商资本投资建设的黑龙江冰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全省唯一一家工厂化生产杏鲍菇企业,日产成品菇40吨,年实现销售收入1.2亿元,利税3000万元。三是全产业链型。肇东皓丰农业有限公司在涝洲镇流转水田1.5万亩,实现了智能化浸种催芽、工厂化育秧、机械化作业、链条化加工四是休闲农业型。2013年引进太阳岛风景区和哈尔滨白玉泡湿地旅游度假村,共同开发黎明镇南苇塘水上乐园。五是农业平台和基础建设型。大连北良物流公司在安民乡投资建设的北良玉米收储基地,年玉米物流量达100万吨以上;哈尔滨博新经贸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中美合作现代化大型农机合作社、仓储库、烘干塔等设施,服务面积可达到3.1万亩。六是融合发展型。五里明现代农业公司是本市工商资本投资建设的农业企业,规模经营面积达到3万亩,形成了马铃薯、玉米、有机小米杂粮、蔬菜4个产业链,融资、生产资料、技术3个服务链。

  特色鲜明。一是品牌经营。15家农业企业都已注册了自己的产品商标,提升了产品附加值。二是特色产业。绝大多数农业企业都专注于发展设施农业、休闲农业、绿特产业,有别于普通农户的传统作物种植。三是中高端路线。农业企业产品消费群体市场定位高,销售价格高。绿鑫蔬菜种植公司的金飞香瓜每市斤价格达到15-30元,冰榕生物科技公司生产的杏鲍菇供不应求。四是链条发展。工商资本创办的农业企业都有长远发展规划,都有产品深加工、品牌经营、电商营销的全产业链设计。在生产经营机制上,既有企业独立经营,也有农民合作入股,如五里明现代农业公司、博新经贸有限公司农业基地有部分农户“带地入股、保底分红”,这部分农户分享企业经营红利。2014年盈余分配基本都在保底600元,分红200元左右。

  拉动明显。一是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15家农业企业,在设施装备、科技应用上的平均累计投资都已超过3000万元,而且引进的大多是顶尖技术。二是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一产车间直接搬到田间地头,不仅加速提升了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也打破了农业作为二产生产原料基地的传统定位。三是推动先进生产管理方式应用。为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土地综合产能,农业企业普遍推行集成采购、精准种植、精细管理,有效规避了农户种地“一遍成”,施肥“一炮轰”的粗放经营,种植业产能得到大幅提升。四是改变农民思想认识。移植到农业发展中的经营理念和先进管理经验,使农民直观地看到了农业企业化、产业化、规模化经营的显著成果,提高了对土地资本属性的认识,为加速推进土地规模经营破除了思想障碍。五是增加农民收入。工商资本进入农业,提高了土地流转价格,成为部分农民增收的稳定来源。工商资本规模经营地块,把全市近8000农民彻底从土地中解放出来,转身到外出务工、从事二三产业发展,每人每年增收2万元以上。

  坚守底线。肇东市在严格执行“家庭承包的基本制度底线不突破、农地农用底线不突破、农民土地基本收益不受侵害、土地承包权转让和承包经营权长期流转必须经村集体同意、农业生态安全的底线不突破”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工商资本从事农民干不了、政府干不好的基础建设、设施农业、装备服务等产业,不仅减轻了政府头上压力,也有效规避了“与民争利”现象发生,实现了互惠双赢。

  调查组还了解到,地方政府、工商企业和农民群众对工商资本快速进入农业领域,也存在不同的看法。一是个别工商资本缺少成熟的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经验,与地方实际结合不紧密,存在跑冒滴漏现象,人为损耗较大。二是农业企业普遍反映建设用地难,农机场库棚、生产加工车间等无法找到合适的建设场地,影响产业化链条形成。三是一些农户土地流转随意性大、诚信度低,工商资本不敢放手投入,不利于工商资本稳定发展。四是工商资本与农民利益共享机制不健全,存在农民地位不对等、获利不多、保护不够的倾向。调查组认为,当前,农业领域已成工商资本争相试水的“热土”,地方政府要趋利避害,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工商资本积极稳妥进入农业,以土地作为合作的“桥梁”和“资本”,促进工商资本和农民有效对接,建立更加科学、高效、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深度融合、利益共享,助推现代农业发展。

  (赴黑龙江调查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