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百乡万户调查 > 工作动态

河南修武:实招破解小麦种植瓶颈

日期: 2015-04-16 09:55 作者: 来源:农业部百乡万户调查活动信息宣传组 【字体: 打印本页

  河南省小麦今年种植面积达8170万亩,比去年增加了60万亩。修武县耕地面积却仅有31万亩,如何种好小麦?修武县结合自身特点,下大力气破解瓶颈问题,取得一定成效。一是小麦种植比例高。31万亩耕地种植小麦25万亩,达到总量的80%以上。二是单产高。小麦平均亩产550公斤,2014年试验田亩产达到800公斤。三是种子田比例高、收益好。平均单价比一般小麦每斤高出0.1元,大规模种植的能高出0.3元。四是总产量不低。2014年,修武县小麦产量接近15万吨。

  修武县小麦种植取得的成效,得益于一系列有力措施。一是土地流转率高。调查组实地走访的七贤镇,2.4万亩耕地已流转1.3万亩以上,流转率超过54%。二是合作社数量多。修武县共有各类合作社398个,其中,种植合作社147个,平均每个乡镇接近20个。三是种子质量好。部分科研院所将新研发的小麦种子放在修武县种植。四是技术保障到位。县政府与中国农科院、河南农科院等科研院所签署合作协议,由专家定期指导小麦种植。五是农田水利设施覆盖面广。修武县重视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平均每30-50亩小麦就有一口机井,确保灌溉用水。

  在调研中,也听到基层干部和农民反映的一些问题。一是土地流转费用高。修武县耕地一年可种植两茬,一茬小麦,一茬玉米,刨除种子、化肥等费用,一亩地年收入2000元左右,而土地流转费接近1100元,纯收入不足1000元。二是合作社作用不明显。合作社大多管理松散,为社员提供服务有限,没有在产供销等方面全面发挥作用。三是各项补贴资金作用有限。良种补贴、一喷三防补贴等均按照土地面积补到农户手里,由于每户土地面积少,一项补贴往往只有几十元。土地流转后,补贴资金还是到原来的农户手里,没有发挥作用。

  调查组建议:一是集中使用补贴资金。在完善有关制度的基础上,由农业部门统一使用补贴资金,发挥资金应有作用。比如良种补贴资金,可组织种子招标,能做到质优价廉。二是加大农田水利投资力度。修武县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较早,但部分山区乡镇机井仍然不足,小麦收成好坏只能靠天气决定,建议国家继续加大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投入,增加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同时,对普通农田予以关注。三是农机补贴按照实际发生情况结算。现有农机补贴给各地分有指标,往往是想买农机的个人或合作社没有指标,有指标的又有不想买的情况,建议放开指标限制,按照“谁购买补给谁”的原则发放;同时,加大农机具研发投入力度,研发推广实用性强的深耕机具及大型喷灌设施等。

  (赴河南调查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