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小块并大块,多块变一块”
河南调查组在虞城县调研时,该县农办主任许英豪说,以前他家的6亩多地有29块之多,这种“小块、多块”的土地经营现状制约了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为此,县里自2009年开始推行“小块并大块、多块变一块”,截至目前,全县共计完成了524个村的农村“土地并块”工作,涉及农户20万户、耕地面积100多万亩,占全县耕地面积的67.6%。
虞城县的主要做法是:一是不计人口增减因素,也就是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原则上按原有家庭承包面积实施合并。二是推行机井、坟头占地补偿,针对部分农户耕地原有机井和坟头的情况,在互换并地时按照每眼机井占地三厘,每个坟头占地二厘计算。三是重新分配浇地垄沟面积,原来浇地用的垄沟不再浇水使用,在互换并地时,将垄沟占地全部收回分给群众。四是严禁基本农田栽种树木,占用基本农田植树的,允许农民拔树种田。五是规范耕地建房和取土行为,在互换并地中,对于建房的,在其耕地面积中去掉其建房面积。对于破坏耕地取土深度超过50公分的,按破坏面积扣除耕地。
“土地并块”有效推动了农业规模经营发展,取得了良好效果:推进了土地流转,目前全县流转面积已达31.5万亩,占全县耕地面积的22.5%;强化了土地流转服务和流转纠纷仲裁工作,减少了土地流转产生的矛盾;稳步增加了农民收入,流转出土地的农民,除了获得租金,还可以出去打工,取得额外收入;提升了农业规模化经营水平,互换并地使多年分散的耕地集中在一起,有利于农民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生产。
调研发现,当地农民群众和各乡村开展“土地并块”热情很高,目前的主要制约是要解决村里土地丈量等工作经费的问题。调查组认为,“土地并块”能有效解决当前农户田块分散、制约农业规模生产和土地流转等问题,对各地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同时应注意因地制宜,加强分类指导。
(赴河南调查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