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农业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 > 各地动态

山东威海市今起全面免征农业税

日期: 2005-05-26 00:00 作者: 来源:山东农业信息网 【字体: 打印本页

  从今年夏征期开始,威海市将全面免征农业税,和济南、青岛一道成为省内率先全部取消农业税的“三驾马车”。

  全面免除农业税,在惠及威海市广大农民的同时,也将拉开威海市农村基层行政、财政体制乃至公共事业投入机制变革的序幕。农业税取消的背后,是一场意义深远的农村综合配套改革。

  农民将再次减负6000多万元

  4月末的威海农村,麦苗泛绿,梨花吐香。田野里,处处可见忙着春耕的人们。

  在环翠区张村镇姜家疃村的果园边,73岁的村民姜兴伦提起取消农业税,眉开眼笑。他给记者算了一笔家庭收入账:“国家去年取消特产税,俺就松了一大口气,这回农业税又免了,俺心里更高兴了。现在,俺老两口守着一亩六分地的果园,一年毛收入15000块钱。”

  到荣成市俚岛镇采访时,适逢海带收割时,俚岛镇陈冯庄村的晒场上堆满了刚收割的鲜海带。村支部书记陈德凯站在晒场边上满脸是笑:“以前有特产税和农业税的时候,村里林林总总的税一年要交出去近60万元,现在没了特产税和农业税,鲜海带的价格又涨了,俺村的2200吨鲜海带去掉加工的,一下子能收入40多万元。”据荣成市财政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取消农业税后,荣成农民今年可减负1184万元。

  从威海市财政局获悉,去年威海市减半征收农业税和全面取消农业特产税,共为农民减负数亿元。今年全面免征农业税后,威海农民将再次减负6000多万元。

    财政收入的“袋子”少了一块

  农民是农业税取消的最大收益者,但作为各级财政却相应要减少一大块。镇级、村级的正常支出是否会因此而受到影响?

  到达环翠区桥头镇时,一场春雨适时而至,雨水使弯曲的村路泥泞难行。走进雅阁庄村党支部书记孙建学家的三间瓦屋,记者明显感到他家的日子不宽裕:老式的布沙发已经很破旧,旧式的木柜子上放着一台17英寸的旧彩电。孙建学掰着手指头算账给记者听:村里一共有300户人家,都种粮,全村有1200亩地,以往每亩地平均征收50元的农业税,全部税款征收上来后,一年能返成一万多元钱。“这笔钱以前连支付村两委4名干部的补贴都不够,更别提修村里那条烂路了。现在这笔钱也没了。”孙书记猛吸着烟说。

  在文登市葛家镇政府办公室,镇上分管农业的副镇长徐华国打开了话匣子:“葛家镇是文登市的农业大镇,种粮、种经济作物的多。全镇68个行政村中,就葛家村、西于村、赤金泊村等少数村有村办工副业项目。镇上的财政收入中农业税占了很大一块。前年仅农业税一项就收了600多万元。加上地税返成、转移支付补助等资金,去年一年全镇的可支配收入是746万元。这笔钱用在农业、林业、水利、卫生、科技费等上面,也就是个平。”

  从威海市财政局有关部门了解到,全部取消农业税,乡镇收入缺口最明显,特别是纯搞农业、没有工副业项目的弱村、小村的集体收入最有“感觉”。

  据了解,为弥补农业特产税取消和农业税减半征收造成的基层收入减少,维护农村基层组织的正常运行和各项社会事业的正常运转,去年省市两级财政共提供了2.8亿元的转移支付资金。到了各县市区还要再贴一块。

  5月中旬,记者为今年威海农业税取消转移支付一事致电省财政厅农税处,得到的答复是:目前相关政策尚未出台。

  培植后续财源弥补缺口

  免除农业税后,乡镇财政如何应对?除了等待上级的转移支付补助外,培植后续财源才是主动应对之策。这是记者调查中听到最多的声音。

  “去年农业税减半征收,镇上65个行政村的转移支付补助也就100多万元,光优抚款就用去了近90万,其他公共支出根本指望不上这笔钱。”对于农业税取消后的缺口,文登市 山镇党委副书记邵仁水认为主动发展是关键。记者了解到,去年 山镇地方财政收入达2497万元,比上年增长21%,关键是工业农业齐步走。据悉,该镇威达、宝利、万丰等企业去年的技改投入就是4.6亿元,新产品利税率超过20%。与此同时,去年他们引进了20多个大项目,实际利用外资增长43%。同时,这个镇的农业拓展项目搞得也不错。在丁家埠村,记者看到他们的速生杨林和香椿长势喜人。近年来这个村发展了300亩速生杨林带和100亩香椿园,仅速生杨就栽了1.5万株,现在该镇的山马于、大夼、小黄、北申格等村都有了自己的主导产业。去年全镇的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9.5亿元。

  一些农业大镇也有自己的招数。在葛家镇政府,记者看到一份新的《葛家镇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的文件,详细说明了招商引资的优惠做法,动员镇村干部解决减收的问题。赤金泊村有一片闲置的平房,村委会就利用它吸引了韩国的一家企业前来办厂,该厂一年还向村委会交纳厂房租金10万元。有了这些钱,村委干部的补助解决了,修路、修水利的资金也不愁了。该村还给村里每位70岁以上的老人每年发800元钱生活费。

  在荣成,农业产业化龙头撑起了村集体收入的大半天下。“好当家的冷冻食品、俚岛水产的海带加工、泰祥集团的食品加工……荣成农业龙头企业已有105家,全省6家省级以上重点农业龙头企业的销售收入达38亿元,上缴税收2.9亿元。荣成市财政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为了帮扶龙头企业做大,他们多方为龙头企业争取各种扶持资金1800多万元。农业龙头企业做大对弥补因农业税取消而产生的缺口具有重要作用。与此同时,各市区都进一步加大了工商业税收的征缴力度,做到应收尽收。

  据了解,为有效培植农村后续财源,威海市今年将大力发展以花生、果品、蔬菜、药材为主的特色种植业,巩固提高以奶业为龙头的特色畜牧业,努力构建优质高效的农业产业带。年内调增经济作物20万亩,奶类总产量增长15%以上。各种农业产业标准化基地发展到80万亩以上,农副产品出口增长25%以上。这对那些对种植业依赖很强的农业镇是一个福音。

   深化改革减少支出

  免征农业税,基层财政收入有缺口,农村中一些深层次的问题逐渐凸显,基层行政和财政体制变革即将加速。

  威海市财政局预算科科长丁玉敏告诉记者,在率先取消农业税的产粮大省安徽,自2000年开展农村税费改革以来,已经陆续制定了30多项配套措施。免除农业税只是安徽全面启动农村综合改革的一个契机。其后安徽的乡镇机构改革、乡镇区划和村级规模调整、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乡村财政财务管理机制改革等都逐渐展开。其中以“乡财县管”为核心内容的乡镇财政管理方式改革试点,进一步堵塞了乡镇乱收费、乱开支和乱进人、乱举债的漏洞。

  精兵简政是基层组织的主要做法。文登市葛家镇党委副书记丛盛日告诉记者,不久前,他们摸底发现全镇村干部还可压缩一些,每年能节约支出数十万元。一些经济发达的镇也将“精兵简政”列入了重要工作。 山镇党委副书记邵仁水说,去年的换届选举中,该镇要求村两委原则上只保留3个职数。记者从市委组织部组织科获悉,去年村两委换届后,全市村级干部减少了2397人。

  在荣成市财政局,农业科的负责人姚野谈起“精兵简政”如数家珍:“近年来,荣成市调整乡镇布局,精简乡镇机构,减轻了财政负担近千万元。压缩村干部职数,减少村级支出,又减少村级支出700多万元。”据了解,近年来,荣成连续实施了三轮乡镇区划调整,将原有的26个镇合并调整为13个镇和6个办事处,镇级党政机关行政编制从948名减少到758名,先后分流机关事业单位一般干部802人,镇党政领导干部配备从341人压缩到221人。而通过强企兼并弱村、村企合并、区域联合、村庄归并等形式,荣成市的行政村从2001年的908个减少到现在的861个。荣成市还大力推行农村两委交叉任职。其中村党支部书记和村主任一人兼任的达到90.2%。

  调查中发现,触及镇村财政体制的变革正在进行。为控制农村非生产经营性支出,荣成市在坚持自愿和村集体资产所有权、支配权、收益权不变的前提下,推行了农村财务托管,把各村的账目和资金委托镇农村财务中心统一办理,资金支出实行“双印鉴”管理。荣成市的上庄镇去年通过推行镇村财务托管,节省了60多万元,清理出乱占资金80多万元,农民一片叫好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