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台市“四解”党员下乡给农民当“帮手”(二)
党员“赔”了工资折
看着圈里正在撒欢的仔猪,兴隆镇小荒村村民李亚超自己也说不清心里是什么滋味:“如果不是天上掉下来这么个好‘亲戚’,自己花了全部积蓄盖起来的猪舍现在还是空的呢,可一想到人家是用工资折抵押给咱贷的款,就感到过意不去。”
“四解”服务队队员李平是进村服务时认识李亚超并“攀”上亲的,当问他有什么困难时,他总是支支吾吾。今年3月份,在李平的再三追问下,李亚超才说出了自己没钱买仔猪的事:“猪舍盖上了,可没钱抓猪仔啊。人家都说‘家财万贯,带毛的不算’,又不好意思向人借,怕出事还不上。”李平当时就拿出了自己的工资存折作为抵押物,帮李亚超贷款1万元买仔猪。一提起此事,李亚超心里就热乎乎的,可李平却说:“没啥,就是得跟媳妇处好关系,不然没零花钱啊。”
和李平一样,“四解”服务队队员董岩也结下了几门“亲戚”,前些日子,因为西营城镇石头口门村的“亲戚”单秀萍想养牛没资金,她打着“自己家用”的旗号从亲戚家借来1.5万元送了过去。
坐在炕头唠一宿
今年1月,九台市委宣传部部长岂振玲率领“四解”队员周忠萍等人来到波泥河镇清水村王石家,帮他想致富门路。王石家以做豆腐为副业,“四解”队员们便建议王石一家养猪,豆腐渣正好可以用来做饲料。王石一家也来了兴致,和队员们谈起了具体细节。交谈中,闻讯聚拢来的村民越来越多。“你们帮我出出主意,看我家干点啥好?”“我想养鹿,你们帮我参谋参谋”……谈着谈着,不知不觉接近了凌晨,仔细一数,己经有30多位乡亲挤在屋子里了。就这样,直到次日3点多,队员们才从王石家出发。“这一夜可真没白聊。”3月,王石一家在“四解”队员的帮助下,果真盖上了猪舍,眼下正要建沼气池呢。
紧急抢救十头猪
今年2月末的一天,九台市委宣传部办公室主任梁广江接到城子街镇长岭村村民李乃玉的电话,“俺家的猪不知咋的了都不行了,你们能管不?”四十岁的山东汉子急得在电话里带着哭腔。“你先别急,找村里的兽医了么?”“己经治了两天了,可是一点也不见好啊。”在简单询问了情况之后,梁广江立即联系了九台市畜牧专家徐延安驱车向长岭村赶去。
来到李乃玉家,徐延安立刻给病猪检查,找出病源后,由于村里没有对症的药品,两人又驱车返回九台市内取药,并于当晚再次返回长岭村送药。用药后,十多头猪得救了。
解读“小康”有一套
“四解”队员、九台市委宣传部综合调研科科长张立秋有一套小康理论宣讲的“绝招”。
一次,在城子街镇长岭村给农民宣讲后,两位老大爷走了过来,问张立秋:“孩子,到底啥样的生活才是小康,现在也提小康,是一回事吗?”这可难住了张立秋。回到家,她越想越不对劲,“不给老百姓讲清楚,讲明白,老百姓怎么能有奔头呢。”于是,她挤出时间查阅书籍,上网找资料,向专家求教,终于利用两个月时间形成了关于小康社会内容的宣讲体系。为了让农村政策和制度更加通俗化,她绞尽脑汁,给农民算帐、以身边典型举例、在解难题中讲政策……从此,农民们都爱听她讲课,觉得在理,还中听。
“四解”党员的口头禅
在采访中,“四解”党员们朴实的话语给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由于经常和农民打交道,一些农民朋友常用的大实话也成了他们的口头禅。
串门儿:串“百家门”是“四解”干部的工作常态,要求是每名干部每人每年串100户,知百家情,结百家亲,解百家困。
打招呼:在“四解”党员的心目中,走在田间地头,如果经常有农民主动跟他们打招呼,甚至想跟他们说说心里话,他们会感到莫大的欣慰,因为这表明老百姓己经认同他们的服务。
过穷了:不少“四解”党员说,由于常年动用各自的同学、战友、朋友等关系给所结交的农民亲戚办实事,“办事资源”用得太勤,以至于轮到自己家办事时,却不好意思开口了,有“过穷了”的感觉。
贴到份了:“四解”工作方法就是把党委宣传工作的任务、目标、内容和发展经济、满足农民需求结合起来,浑然一体,“四解”干部戏称“贴到份了”。
触电:在“四解”干部的心目中,农民的事再小也是大事,当农民提出要求时,他们像触电一样,会立即作出反应,迅速帮助解决。
长本事:宣传干部们告别单一的工作方式,走进农家,走进经济主战场,收获了老姓的感情,服务百姓的能力增强了,协调各部门的能力增强了,参与市场经济的能力增强了,他们说:参加“四解”工作长本事了。
仗义:找政府各部门协调事情、请有关部门的专家下乡、动员各界捐资助学……因为是帮农民做事,“四解”干部们心里感到特别仗义。因此,说起话来底气十足。
打样儿:指的是宣传干部“抓包联带”打样子,先在8个村建样板点,设立农民讲习所、村民议事堂、党员活动站和文化活动室,然后向其它村辐射。
热门货:“四解”队员下乡,有的提供法律援助,有的提供科技服务,有的解决资金难题,有的提供劳务信息,有的破解思想疙瘩,他们被农民们称为“热门货”。
“四解”党员的“成绩单”
三年来,九台市及各乡镇两级工作队深入村屯进行大型集中宣讲1870场次,受众55万人次;提供各种致富信息2. 1万余条;现场解答科技问题2.2万余个;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1100多件;走访农户6.2万户,发放全民创业服务直通卡17万张,为群众支招、出点子、办实事1875件;通过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进行技能培训114场次,12800人次接受培训,输出技能型劳动力3470人;带动科技示范园区7个,帮助群众上项目86个,扶持发展牧业小区22个,打造种植养殖业一品屯31个,组织建立各类产业协会26个,培育各类经纪人210名,扶持养殖大户345户;培养树立创业典型650个。
“四解”党员下步干些啥?
“我们把2005年定为‘四解’服务的深入年,我们的工作离实际越近,就越有作为;离生活越近,就越有生命力;离群众越近,就越有活力。”九台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岂振玲跟记者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用六个突破把“四解”做大做实。
全年必保二百天在农村
“最重要的是在提高干部综合素质上求得突破。”岂振玲告诉记者,结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九台市将着力强化“四解党员”的服务意识,要求每名“四解党员”每年必须保证200天深入农村搞“四解”,对认下的亲戚要保证每周联系一次,目的就是坚决杜绝走形式。
今年要新叩5000户农民的门
岂振玲说,目前九台市参与“四解”的1300多名干部中,能够经常下乡的五六百人,今年,要在推进组织化程度上有突破,让他们全面下乡,具体目标是今年要再访5000户农民,以扩大农民的受益面。还要在全市成立总协会,使农村现有的分散的各类协会实行联动,畅通信息渠道,提高为农民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每名党员至少认两户亲戚
“结亲交友办实事,这是市委宣传部对‘四解’党员的一项具本要求,今年在这方面也要有所突破。”岂振玲告诉记者,目前“四解”干部己经认了2236户亲戚,今年要扩大认亲的规模,要求每人特别是每个党员干部要认五六户亲戚,至少要结两户亲戚。“认了亲戚后,如果不帮助亲戚办实事解难题,有没有考核办法?”记者问,“宣传部己经制定了详细的考核方案,认多少亲、办多少事都有扣分加分办法。”岂振玲的回答让记者打消了顾虑。
记者了解到,今年,九台市还将在典型推介、跟踪服务、创业技能培训等方面寻求新的突破。“我们的目标就是让‘四解’工作方法成为全九台市的干部服务经济、服务百姓的基本方法。”岂振玲充满自信地告诉记者,“四解”党员不会停下探索的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