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种粮标兵配个高产方
辽宁省辽中县六间房乡的于会怀是全国粮食生产十大标兵,4月11日,辽宁省土肥总站站长邢岩亲自给他送来了7张施肥卡,这是省土肥总站在对他的7000亩地的土壤营养成分检测后,辽中县土肥站通过检测数据计算得出的施肥比例与施肥方法。
于会怀种有2000亩水稻、3000亩大豆和2000亩玉米,根据不同作物及不同地块,辽中县土肥站结合当地土壤的实际情况,给他配了7张施肥卡。于会怀对记者说:“往年对农作物施肥全凭自己想象,通过省土肥站的化验来测土配方施肥,氮、磷、钾的比例配方比较合理,光磷肥一项就能为我省下10多万元,以前磷肥施得真是太多了。农业部门的支持给种粮大户吃了一颗‘定心丸’,我们也有了支柱,今年还能有一个好的收成。”
辽中县土肥站站长潘贺玲给于会怀算了一笔账,用新配方施肥,每亩水稻能增产50公斤到100公斤,大豆能增产50公斤以上,玉米也能增产50公斤以上,即使按最低增产量计算,于会怀通过应用测土施肥技术粮食增产也能达到40万公斤。加上节省的肥料费用,他的经济效益增加就更多了。
于会怀的淮海农场是省农委粮食生产、农业机械化、测土施肥的联系点,省农委主任万福民对他的生产经营状况做过调研,他表示对这样的种粮大户,各级农业部门要予以扶持。
对海淮农场进行测土施肥就是支持项目之一,其他扶持项目还有:把淮海农场作为省农委农业新技术、新品种实验基地,对生产技术等环节进行全程指导;帮助于会怀引进超级稻,省农委负责帮助推介联系最新最适用的农机。于会怀也是全省最大农机户之一,拥有各种机械70余台(套),但随着种植规模的扩大和种植结构调整,还需要增加新的农机设备。把淮海农场作为玉米收割机试点,省农机服务中心帮助选择设备;帮助研究和联系搞好联合收割机等机械的跨区作业,提高机械利用率;对购买农机设备和技术服务等给予补贴和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