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2015两会农业聚焦 > 两会动态

准确把握形势推进全面小康
——访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宿迁市委书记魏国强

日期: 2015-03-09 09:18 作者: 沈建华 来源:农民日报 【字体: 打印本页

  “习近平总书记去年视察江苏时发表重要讲话,殷切希望江苏担负起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光荣使命。省委、省政府多次强调指出,江苏的全面小康,重点难点都在宿迁;宿迁的全面小康,重点难点都在农村。宿迁的全面小康事关全省‘两个率先’大局,也是我们必须承担的光荣使命和政治责任。”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宿迁市委书记魏国强,对加快推进全面小康,自有一番深切的感受和深刻的认识。

  他说,尽管近些年来,宿迁城乡经济发展取得长足进步,按照江苏省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监测统计,在四大类18项25个指标中,我们已经有22个指标达标,但还有3个指标未达标;这些达标的指标也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不平衡的。魏国强认为,作为经济后发地区,在经济新常态下,加快推进全面小康,更需要准确把握发展形势,扎实地做好基础性工作。

  “首先要准确把握农业大市的基本市情,更加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工作。”魏国强介绍说,宿迁是一个社会结构以农村为主、人口结构以农民为主、经济结构中农业占有较大比重的农业大市。农业大市的基本市情,要求我们必须始终把农业农村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强新型经营主体培育,不断推动现代农业建设迈上新台阶、农民增收获得新成效、新农村建设取得新进展,加快实现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

  “要准确把握发展阶段这一基本实际,更加扎实推动农村经济发展。”魏国强说,2014年,宿迁市人均GDP达到了6514美元。从全国、全省来看,宿迁市GDP总量仅占全省的2.86%,人均GDP只是全省的一半,约占东部沿海省份的60%,不到全国的86%,宿迁还是东部发达地区的欠发达地区、还是全省经济发展最为薄弱的区域,农业还是“四化同步”发展的短腿,农业现代化还是现代化建设的短板。因此,我们必须紧紧抓住农业现代化工程这个总抓手,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让农业更强、农民更富、农村更美。

  “要准确把握农民增收这一基本要求,更加大力推动大众创业。”2014年,宿迁市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达11677元,还处在全省落后位置。但魏国强分析,从农民收入结构来看,农民收入的来源主要还是工资性收入和经营净收入。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随着经济增速放缓,导致了增收的因素在减少、增收的渠道在变窄、增收的形态在萎缩。在这种情况下,促进农民增收,还要更多地依靠农民创业。“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加大农民创业的政策扶持力度,消除影响农民创业的制约因素,全面激发农民创业热情,大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着力打造新的农民收入增长极。”

  魏国强说,要加快推进全面小康,必须强化责任意识、使命意识和归零意识。绝不能因为经济发展持续向好而盲目乐观、工作松懈,绝不能因为综合实力有所增强而贪图安逸、挥霍浪费,绝不能因为客观存在差距而消极畏难、无所作为。要始终保持不负重托的发展信心、谱写新篇的历史责任、勇攀新高的进取精神,加快建设发展有质量、百姓得实惠、生态好环境、社会更文明的小康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