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2012年农业市场信息工作亮点推介 > 市场流通亮点

创新农产品流通模式 推进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

日期: 2013-04-12 15:41 作者: 来源:市场与经济信息司 【字体: 打印本页

  2012年,作为武汉市菜篮子工程建设领导小组牵头单位,我局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为统领,以“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维护稳定、促进和谐、履行职能、探索创新”为宗旨,大胆创新,真抓实干,强化措施,完善制度,不断创新农产品流通模式,有效解决了市民“买菜贵”和农民“卖菜难”问题,保证了我市鲜菜价格整体平稳,得到中央、省、市领导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具体情况如下:

  一、创新流通新模式,拓展直销直供渠道

  2012年以来,我市紧紧围绕“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保障市场供应、稳定蔬菜价格”的总体目标,重点打造了以下流通新模式:

  1.逐步培育蔬菜电子菜箱交易平台。2012年,我市重点培育了家事易公司“电子菜箱”项目,在全市铺设“电子菜箱”1200组,初步建立了“电子商务无人交付”模式。

  2.不断延伸蔬菜直通车覆盖范围。自2011年下半年我市启动蔬菜直通车进社区项目开始至2012年底,我市实现了中心城区蔬菜直通车全覆盖。湖北老农民、武汉轩农、武汉汇春三家运营企业共开通蔬菜直通车130台,进驻163个社区,日销售平价蔬菜20多万公斤,惠及市民近40万人。

  3.着力打造“7号生活馆”等流通模式。我市大力鼓励新辰食品、方信恒丰等企业,采用“电子商务+社区实体店”、“电子商务+社区实体店+社区直投”的运营模式,建设社区实体店30多家,大大减少了农产品流通环节,为市民提供便捷优惠服务。

  4.大力发展社区蔬菜便民店。2012年,武汉新辰、湖北老农民、武汉轩农等10家农业企业和专业合作社新建蔬菜便民店75家。目前,我市正积极引导联想集团、四季美农贸城、海南中平等企业参与武汉市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计划在3年内新建社区连锁便民店1000家以上。

  5.不断扩展蔬菜平价直销范围。2012年,在全国范围出现蔬菜价格大幅上涨的形势下,我市迅速启动平价直销临时干预措施稳定市场价格,于5月12日—6月11日在全市国有超市中设立了148个平价蔬菜直销点,销售平价蔬菜321.85万公斤,节约市民基本消费支出534.27万元。蔬菜批发均价及零售均价降幅均大于12%。

  二、创新流通新模式成效显著

  2012年以来,我市通过以上模式,有力抑制了蔬菜“卖难买贵”问题,有效地促进了农民增收,保证了全市农产品价格保持基本稳定。受益于鲜菜价格稳定回落,今年武汉CPI指数同比涨幅并未跟随全国走势回升,而是继续下行。据国家发改委和农业部监测数据显示,今年我市菜篮子产品价格水平始终处于全国大中城市下游水平。创新流通新模式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市民享受便捷服务。通过新模式的实施,广大市民享受到了送货上门、送货及时等一些原商业企业提供的便捷服务,改变了对农产品销售的传统印象,得到了广大市民的交口称颂。

  2.平价概念得到进一步深入。由于新模式的逐步实施,使武汉市菜价在全国大中城市中一直处于中下游水平。市民、媒体普遍理解了政府的新模式工作,对平价概念理解更深入,对政府工作的监督更自觉,与政府更具亲和性。

  3.农产品安全意识加强。在新模式的实施过程中,相伴而行的是对鲜活农产品的安全性的重视。通过新模式,对安全性的监控更规范,从管理部门到实施企业,都将安全性作为运营的第一要素。

  4.农产品质量得到保障。在新模式实施后,在政府措施的强力干预下,各企业自觉遵循市场规律,产品质量得到了大幅提升,让市民在享受优质服务的同时,同时能够享受购买到新鲜、优质的消费产品。

  5.市民真正得到了实惠。几大流通新模式实施后,很好地解决了农产品流通环节过多、流通成本增大造成产品价高的问题,通过平价销售、就近销售、送货上门服务,让我市市民大大节省了“菜篮子”方面的开支。

  三、主要做法

  围绕减少蔬菜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稳定蔬菜价格,我市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加快蔬菜流通新模式推进速度,健全完善我市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

  1.引导企业积极参与。我市积极引导企业发展,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帮助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定时与企业进行沟通,主动上门解决进社区中的疑难问题,帮助企业解决资金瓶颈,牵线搭桥解决上中下游产业链的协同问题,同时大力宣传推介,使家事易公司、湖北老农民公司等新型农产品流通企业短短两年内迅速被评为农业产业化市级龙头企业,并成长为家喻户晓的明星企业,同时“电子菜箱”和“蔬菜直通车”也迅速发展为覆盖武汉三镇的新型农产品流通新平台。

  2.主动给予政策引导。为推进蔬菜直通车、电子菜箱等蔬菜直销进社区工作的顺利实施,2011年~2012年,我市协调市财政局从蔬菜风险金中安排资金,先后对家事易公司的蔬菜分拣、加工、冷藏、运输设施设备给予补贴,指导该公司设计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我国首条生鲜农产品自动分拣线。以市政府办公厅文件形式下发《武汉市蔬菜直通车进社区试行方案》,对湖北老农民、武汉轩农和汇春合作社的车辆采购给予补贴扶持。对以老农民公司等一批蔬菜直销进社区企业新建的产地批发市场给予财政补贴,同时协助蔬菜流通新模式运营企业建设自营蔬菜基地近15000亩。

  3.加大多方协调力度。针对蔬菜直通车和电子菜箱在发展初期面临的进社区难、物业收费高等问题,我局及时加强与市交管、城管、房管、物价、商务局以及市路桥中心等市直部门和中心城区的协调,建立专门协调机构和机制,有效减少了进社区阻力。电子菜箱在洪山区实现了“零门槛”进驻,进社区速度进一步加快,仅2012年上半年就铺设电子菜箱600组,是2011年全年铺设量的三倍,蔬菜直通车停靠点获得了市区两级城管部门的核定,两种模式基本实现了中心城区的全覆盖。

  4.扩大宣传途径及范围。为了扩大蔬菜流通新模式的社会影响力,2012年,我局加大了对蔬菜直通车、电子菜箱和社区便民店的宣传力度,先后组织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经济日报、农民日报、长江日报等30多家中央、省、市媒体对我市蔬菜流通新模式建设进行宣传报道,在中央人民政府网站、中央电视台、半月谈等重要媒体上发表各类报道300多篇,得到了农业部和省、市领导的高度关注,使家事易、老农民、轩农等一批公司家喻户晓。

  5.开通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为保证好流通新模式的正常运营,2012年,在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通行证核发数量相当紧张的情况下,我市积极协调市交管局为家事易、老农民、轩农、汇春公司增发《绿色通道通行证》近200张,为蔬菜直销进社区配送车辆减免ETC路桥费近60多万元,有效降低了蔬菜流通成本,最大程度让利于民。

                               (湖北省武汉市农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