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众志成城抗灾救灾 > 抗灾救灾动态

满腔热血抗严寒 雪中送炭谋复产

日期: 2008-04-24 14:47 作者: 来源:中国渔业报 【字体: 打印本页

———记珠江水产研究所黄樟翰研究员救灾复产先进事迹

  今年1月中旬以来,我国东南部地区遭受历史上罕见的持续冰雪、雨水低温气候的侵袭,一场声势浩大的抗寒救灾保卫战在南国大地打响,无情的严寒雨雪考验着每一个人。这场灾害在锤炼着水产干部职工的血肉之躯!在这次渔业系统抗寒救灾过程中,一个个感人的事迹打动了我们的心灵,他们用热血和豪情奏响了一曲曲水产干部职工顶风雨,冒严寒的高昂战歌。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以下简称珠江所)黄樟翰研究员就是其中一位。

  敢问寒灾何所惧———高度的责任感与敏锐的专业眼光

  这次寒灾给灾区的水产养殖业造成了严重影响,珠江所部分越冬的罗非鱼等热带、亚热带鱼类科研材料和越冬棚等设施也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失,直接经济损失约260万元。灾情刚一发生,黄樟翰同志就以科学家所特有的敏锐的专业眼光和高度的责任感、紧迫感,意识到这场灾害所带来的危害性,即向珠江所高要基地所在的高要市水产部门提出冻灾死鱼的可能性,请密切注意。至1月22日冷风冷雨仍然持续不停,气温还在逐步下降,一场灾害就要来临,他马上着手加班连夜编写了《塘鱼应急抗寒措施及管理办法》,交与高要市水产主管部门,并在珠江所抗灾应急紧急会议上与所领导密切配合,把抗灾应急技术措施材料以简明、通俗的语言修改后提交给农业部、广东省、水科院,得到上级领导的重视,并迅速通过农业部、渔业局、水科院、广东省局、珠江所等单位网站、《中国渔业报》以及广东省农村信息直通车“众志成城抗冻灾”专栏等媒体向社会发布,广泛推广,同时公布包括他本人手机号码的24小时专家咨询服务电话,每天有十几个甚至几十个受灾渔民或媒体记者来电咨询,渔民朋友们把他形象地比喻为渔技“110”。《塘鱼应急抗寒措施及管理办法》是全国第一个在中国农业信息网上发布的水产抗灾救灾实用技术,对广大受灾渔民开展抗灾救灾以及降低受灾损失等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整个春节期间,他一直奋战在抗寒工作岗位上,满腔热忱,昼夜不舍,感染了他身边的每一位人。

  欲与天公试比高———指导抗寒救灾生产,为灾区养殖户雪中送炭

  严寒灾害虽然残酷无情,但黄樟翰同志毫无惧色,关键时刻展现了当年抗击SARS时钟南山先生“这个时候我不上谁上”的精神,身先士卒,出谋献策,深入一线抗寒救灾。2月15日,在全省水产减灾复产座谈会上,他作了广东水产减灾复产技术措施的报告,提出分养殖品种及产业链条作损失评估并作相应复产措施,同时指出鳜鱼产业也是受灾产业的观点。由于作为鳜鱼主要饵料鱼的鲮鱼遭受毁灭性打击,鳜鱼饵料及繁殖系统受到重创,鳜鱼无饵料鱼可吃而影响广东每年10万吨鳜鱼产业,得到了与会专家、领导的认同。黄樟翰同志先后两次参加广东省、农业部减灾复产科技服务活动。2月18日至21日受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委托,作为组长带领救灾复产专家组到基层开展技术服务,深入到韶关、清远、云浮、肇庆等4个粤西北地级市,每到一市均到一线实地查看灾情,召开座谈会,并根据每一地级市水产养殖结构,受灾程度等因素,给出减灾复产措施与意见,赠送他参与主编的《中国水产养殖学》专著等相关资料,并把灾情向省局作出如实汇报。期间,他还编写了《广东省淡水水产养殖减灾复产的措施与建议》。2月21日在粤西北专家组完成任务后,马上参与了农业部渔业科技救灾专家组的工作。先后转辗广东湛江、肇庆、广西南宁。在南宁市实地查看了6个养殖场及公司养殖大户,并根据各自受灾情给予各自不同的复产技术措施,为南宁市18个养殖大户、公司负责人作复产技术报告。通过广东、广西实地考察灾情写出《罗非鱼减灾复产技术措施》,提出“50+50”养殖方法,即以50%面积放养正常放养密度一半的种苗,另50%面积放养加倍密度,使疏养的50%渔塘能提前1个半月~2个月上市,然后分疏另50%密养塘,基本可保持全年产量而又有助于解决大灾后农民收入、产量、社会供给、出口加工企业原料等一系列问题,得到领导及养殖户的肯定和欢迎并在水科院网站发布,在两广罗非鱼产区推广。这些材料对灾区养殖户进行生产自救有很好地指导意义,对恢复生产奠定了技术基础。

  针对这次寒灾冻伤死鱼量过大,如不及时处理可能产生潜在的公共卫生问题,黄樟翰同志及时向农业部专家组领导反映了冻伤死鱼必须无害化处理的建议,由珠江所相关专家编写了《冻伤死鱼无害化处理》资料,并向社会推广应用。

  舍小家顾大家———彰显水产科学工作者本色

  这次寒灾初期,黄樟翰同志意识到它的危害性,同时正赶上年迈九十余岁老母亲过世,他顾不上料理老母后事,一心扑在减灾复产工作一线上。为了确保珠江所高要基地科研材料,尤其是“广东淡水鱼类种质资源库”保存鱼类的安全越冬,他索性长驻于远离广州数百公里之外的基地,密切注意寒灾发展态势,想尽一切方法和措施,以尽可能地减少寒灾对科研、生产所造成的损失。与此同时,除安排好珠江所高要基地这个“小家”外,黄樟翰同志更多的是想到灾区广大养殖户这个“大家”如何减少损失尽快恢复生产的事情,他不顾基地自身利益(基地属自负盈亏部门),随时听候组织的派遣,两次参加省、部减灾复产技术服务活动,先后到广东、广西两省(区)的5个灾区进行为期十多天的生产调研、技术指导。在这期间,《南宁晚报》等当地新闻媒体跟踪报道了黄樟翰同志进场入户为养殖户对症下方,有针对性提供救灾复产的具体办法和措施,特别是对两广地区罗非鱼产业链的重建积极献策建言。黄樟翰同志不计个人得失,不图回报,不厌其烦地接听养殖户来电咨询,而面对媒体的宣传报道却总是保持低调。除深入基层为灾民送技术外,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接受电话咨询上千次,还自掏腰包向灾区捐款,真正体现了黄樟翰同志舍小家顾大家的高尚风范。渔民朋友们纷纷反映,黄樟翰老师在大家最需要的时候到来,给大家带来了最实用的救灾复产技术,讲得实,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大家对灾后恢复生产的信心更足了!(水科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