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农业部15件实事

国民经济中最具活力的增长点——“十五”期间乡镇企业增加值突破46000亿

日期: 2005-12-28 19:55 作者: 白玲 来源:农业部 【字体: 打印本页

  本网讯:农业部副部长范小建12月27日说,我国乡镇企业经过长期的发展,素质不断提高,体制机制不断创新,结构不断优化,布局趋向聚集,已经成为县域经济的主导力量和国民经济中最具活力的一个增长点。“十五”末的2005年,全国乡镇企业增加值突破46000亿元,比“九五”末2000年翻了一番半,年平均增长11.5%,超过计划目标8.2%。

  范小建是在此间召开的全国农业工作会议农业产业化和乡镇企业专业会上作上述表示的。他说,“十五”期间,乡镇企业利润总额、上交税金年平均增速分别为11.62%和15.62%,与速度指标基本趋同,2005年分别达到11200亿元和4200亿元,均比“九五”末的2000年翻了一番。目前,国内生产总值的近30%、工业增加值的45%、出口的34%都来自乡镇企业。乡镇企业的发展,形成了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工业化两翼齐飞的局面。

  据了解,乡镇企业率先顺应“两个趋向”,已经成为工业反哺农业最直接的方式和最便捷的桥梁与纽带。“十五”期间,乡镇企业发展带来的贡献越来越大。预计到2005年末乡镇企业职工达14180万人,年平均增加272.8万人,比计划目标多增400万人;农民人均从乡镇企业获工资性收入2000年为760元,2005年达1100元,年平均增长7.68%;五年间乡镇企业支农补农及农村各种社会性支出累计达780亿元,平均每年支出156亿元。出口交货值2000年为8792亿元,2005年达19800亿元,年平均增长17.63%,超过计划目标20%;外向依存度达到13.7%。

  目前,我国乡镇企业初步形成了结构较为合理、布局较为集中、机制更加灵活的崭新格局。随着乡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和体制创新日趋深化,乡镇企业增长的主体已经转到个体私营和混合所有制上来。目前,个体私营企业和混合型企业创造的增加值已占整个乡镇企业的70%以上。在乡镇企业主导产业的改造提升过程中,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迅速崛起。2005年乡镇企业一、二、三产业的比重达到1.35:76.76:21.89,农产品加工业增加值占规模乡镇工业的比重达到31.2%,乡镇企业出口交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13.7%。同时,随着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能力逐步提高,乡镇企业增长的支撑点逐步驶入做大做强、规模经营和品牌提升的轨道。2005年,全国规模以上乡镇企业达到18.1万家,比“九五”末增加9.5万家,在年营业收入过1000万元的企业中,有65%以上的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创造了38.6%的乡镇企业增加值,形成了一批拥有自我创新能力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企业。目前,全国30%以上的乡镇企业聚集到产业集中区和小城镇,形成一大批颇具特色的产业集群,这些企业创造了全国乡镇企业40%以上的增加值。

  范小建表示,2006年,乡镇企业要围绕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大做文章,坚持产业集群与推进农村城镇化的有机结合,切实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促进能源资源的节约和有效利用,加强区域合作和对外开放,加强人才引进和职业技能培训,努力营造发展新优势,进一步开创乡镇企业工作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