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12316 > 最新动态

为农“把脉”每一天——吉林省12316新农村热线为农服务侧记

日期: 2012-03-20 08:56 作者: 余向东 王海霞 来源:农民日报 【字体: 打印本页

  作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吉林省农业生产条件得天独厚,粮食连年丰收,即使近年旱情不断,仍然保持增产的好势头,这有赖于科技与信息服务等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并发挥作用。

  “有困难就打12316,专家来帮我们解决。”长春市朝阳区乐山镇种菜能手杨庆东道出了心声。吉林省农委信息中心主任秦吉也评价说,吉林省农业生产的持续繁荣,12316新农村热线有一份功劳。

  农技专家多了个舞台

  12名接线员轮流值班,24小时全天候接听来自省内各地农民的咨询电话;每天有6~8名专家从早8∶30到晚5∶00在热线现场,直接回答农民提出的各类问题;还有上百名场外专家随时接答接线员转过来的电话……

  这是由吉林省农委主办、中国联通吉林分公司、吉林电视台、吉林人民广播电台等联合建设,省直40个部门共同参与服务的12316新农村综合服务平台。平台主要依托12316热线,利用接打电话、制作专题节目、发布重要信息、组织专家下乡等形式,帮助农民解决生产技术、市场营销、政策法律咨询等问题。

  “一根热线把脉农家十二月,知心专家伴随农民每一天。”专家组组长梁琦由衷感慨。作为12316新农村热线的核心,专家是热线得以运行不可或缺的部分。177名“核心层”热线专家,不仅通过热线电话为农民提供专业技术和信息,还频繁下乡实地为农民指导生产;有很多农民和专家之间还建立了友谊,只要有问题随时找专家。

  12316不仅服务农民,还是培育专家的摇篮,大田作物栽培专家胡文河说:“总结几年来在12316的工作,深有感触。在为广大农民、农村的服务中,体现了一名知识分子的自身价值,同时也为我们科研立项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农民群众多了份依赖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突出强调农业科技创新,信息技术是新兴科技的重要内容,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越来越依靠科技信息手段提供支撑和服务。

  作为一名普通的蔬菜种植户,杨庆东深刻体会到了热线带来的好处。2004年,杨庆东开始种植大棚蔬菜,但由于经验不足、技术不精,病害防治及管理措施常常不到位,种菜收入不理想。2006年吉林省12316三农综合服务平台开通以后,他及时通过热线联系专家,学习技术,经济收入翻番。现在,他成了当地有名的种菜技术能手,自己致富也带动村民致富。

  在吉林各地,像杨庆东这样的农民还有很多。德惠市郭家镇葛家村农民冷东与马秋夫妇也是在12316新农村热线平台建立后,与专家王学国联系起来,开始了科学种菜之路。经专家的设计及技术指导,他们种的大田蔬菜,每公顷就获得纯收入5万多元,较以前有很大的改观。冷东一家靠种菜建起了四间砖瓦房,是信息热线的帮助,改变了家庭命运。冷东说:“12316新农村热线是咱老百姓的‘连心线’”。

  农村稳定多了道保险

  12316不仅为农民提供信息、指导生产,同时还帮村民解决纠纷、维护权利。

  在有些乡村,因为农民不懂法、缺乏维权意识,被不法商家钻了空子、牟取暴利。德惠市农民田林静就碰上了这样的事儿:她用4万元买了一台小型玉米收获机,该机型属于不合格产品,到了秋收作业时根本就不能使用。因为这事田林静母亲急出了病,她找企业、工商等很多部门协商未果,万般无奈之下拨打了“12316热线”。

  农机专家庄乃生接到电话后,了解到田林静家里非常困难,4万元钱有3万是找亲属借的,父亲又常年有病,本想通过买这台机器挣点钱,可适得其反,使这个困难家庭雪上加霜。庄乃生立即找到生产企业领导,声明产品“三包”原则,以及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给企业自身和用户带来的后果,经过几次沟通,最终企业把机具款全额退还给了田林静。

  由于电脑在农村的普及率不高,农民使用起来也有一些不便,因此电子商务在农村还找不到用武之地。面对这样的现状,依托“12316”的《零公里信息报》在宣传农资下乡活动时,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帮助农民直购化肥。长春市双阳区双胜村的100多户村民,就是通过这种方式直购化肥120吨,用中国银行信用卡网上结算,农民足不出户、化肥到家,而且价钱还便宜不少,实惠又省事。

  此外,“12316”同时还提供天气预报、灾难预警等类农业信息服务,使信息服务涵盖了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各个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