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之基在乡土,振兴之路见小村。2025年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五年过渡期的收官之年,由农民日报社、人民日报全国党媒平台联合广西广播电视台、长沙广播电视台等40余家广播电视台打造的系列融媒报道《大国小村》于11月3日正式开播,用42个村落的鲜活故事,立体呈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实践图景。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明确要求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大国小村》立足这一时代坐标,以“走向振兴”为主线,构建起覆盖全国东西南北中的传播矩阵,深入田间记录乡村蜕变轨迹。从“千万工程”浸润的浙江村落,到抢搭“一带一路”快车的广西乡村;从书写民族团结篇章的新疆村庄,到彰显文化自信的河南古村,节目将小村发展与国家战略的内在关联清晰勾勒。
节目以小切口展现大时代,聚焦村庄里的平凡奋斗者。在湖南长沙龙王庙村,新农人与院士团队协作培育良种的耕耘之声;在浙江杭州歌舞村,“快递帮”用物流激活乡村的忙碌脚步声;在海南三亚博后村,盐碱地变身玫瑰园的观光欢笑声;在辽宁凤城大梨树村,“干”字碑下两代人接续奋斗的心声,都将通过声音传记娓娓道来。同时,地方志专家、基层干部等多方视角的解读,更让乡村振兴的“成长密码”清晰可感。
作为创新表达的融媒作品,节目以“行走声景”与“村庄微观察”为内核,打造可听可感的“乡音”空中博物馆。突破传统广播形态的多维度声音剧场,将稻田风声、非遗技艺声响、村民家常话语等融入叙事,让听众在沉浸式体验中触摸乡土中国的温度。播出期间,抖音、微博等平台同步发起“大国小村”“这样的乡村怎能不爱”“喜看咱村新变化”等话题,通过精彩片段、幕后故事等内容联动,形成全民参与的传播热潮。
11月3日至12月15日,《大国小村》将陆续通过42集有声故事,用乡音传递振兴强音,以故事诠释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的落地成效,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注入精神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