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2012年,热科院紧密围绕农业部中心工作,不断优化资源配置,加快科技创新,持续壮大院所综合实力,无论在发展的速度和质量、空间拓展、结构优化、作用发挥,还是对外扩大影响等方面取都得到快速提升,全院各项事业取得了喜人的成绩。
科技实力不断壮大。全年获批立项461项,科研经费比上年大幅增长。首次获得国家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的立项,批复经费4800万元,是热科院迄今批复额度最大的科研项目。全年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35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级科技奖励一等奖5项;获批授权专利167项,审定新品种7个。品资所、橡胶所、生物所、环植所进入全国农业科研机构百强所行列。
重点领域取得突破。国内首次培育出油棕组培苗;首次建立了以次生体胚发生为技术核心的循环增殖橡胶树新型自根幼态无性系繁殖体系,攻克了橡胶树自根幼态无性系繁殖效率低下的世界难题。在橡胶树炭疽菌突变体库构建、多主棒孢功能基因组研究及其防治药剂研制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发展空间不断拓展。新增畜牧学、草业科学、蔬菜学3个院级重点学科;拓展热带能源、海洋、油料新领域,成立了甘蔗研究中心、热带海洋生物资源利用研究中心、热带油料研究中心、热带旱作农业研究中心等科技平台,进一步集中了科技、人才等优势资源,加快了科技创新步伐。
发展布局不断优化。优化区域布局,进一步夯实了“四个院区、两个窗口”建设;策划三亚院区(筹)和广州实验站建设,相继纳入了全国南繁基地(三亚)和广州科研机构集聚区的规划支持;谋划建设攀枝花、南宁、田东野外台站。完善推广示范基地,重点推进了儋州、湛江、文昌科研综合基地建设;在海南、广西等省区联合建立橡胶、香蕉、芒果、木薯、牧草、甘蔗等科技推广示范基地、农民培训基地和现代农业示范园。依托国家重要热带作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加强了胡椒、咖啡、香草兰等系列特色热带作物精深加工产品的研发力度。
保障条件不断改善。总投资2.6亿元,建筑总面积达4.2万平方米的热带农业科技中心项目在海口顺利开工建设,这是农业部迄今单体规模最大的建设项目,对热带农业科技事业和实现热科院跨越式发展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椰子所、环植所、湛江实验站科研实验大楼先后投入使用。保障房建设在海口、万宁、文昌、儋州、湛江等全面开展,这些都为热科院工作生活条件改善奠定了坚实基础。
对外影响不断扩大。扎实推进全国热带农业科技协作网建设,推动“三百工程”,深入开展“双百活动”。选派专家驻县、驻村、驻点,推广优良品种、普及先进实用技术、培训农民,深受地方政府和当地农民群众的欢迎。首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国际农业磋商组织合作研究项目;应联合国粮农组织邀请加入了“热带农业平台”;“中国-坦桑尼亚腰果联合研究中心”获科技部立项。举办木薯种植与加工、热带香料饮料作物生产等援外培训班,培训了来自柬埔寨、埃塞俄比亚等14个发展中国家近300名学员,热科院在世界热区的影响力不断扩大。